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玉青 《成才之路》2013,(29):70-70
高一写作训练侧重于记叙文写作,从鲁迅对他笔下人物的肖像描写入手,和学生一起记叙文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那时我们高一。 高一的生活快乐而无忧,单纯而洒脱,没有高考的沉重负担,没有多余的烦恼牵挂,开心、搞笑、恶作剧是我们的重要生活内容,它会让单调的生活变得新鲜。而所有这些.良从不参与,他总是孤独地坐在属于他的角落里,做着自己的事情,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相似文献   

3.
男人老张     
野坡 《河北教育》2009,(1):48-48
老张是我高中时的班主任之一.教物理.1987年他带我们班时不过二十四五.因为他铁腕治班,授课能力又强,私下里我们都尊称他为老张。 高一时我在赞助生班.高二时文理分科.两个赞助生班担负文科班功能,我们这些学理科的得以编入正式班。我来到了3班,接受老张的教诲。  相似文献   

4.
进入高一的第一堂课,许愿记住了陈嘉言。老师介绍说:这是我们这一届的中考第一名.大家要多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5.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高一学生和教师们的共识.高一物理的难度在于学习梯度大,学习能力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距大.因此高一物理教师必须研究好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好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注意把握好两者的教学衔接,才能教好高中物理,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中物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鉴赏》2009,(7):76-76
韩寒.男,1982年9月23日出生.上海人。曾为上海市重点中学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嗜好文学创作。韩寒读初中的那年.他的短篇小说《弯弯的月亮》和《书店》就分别刊登在《少年文艺》(南京)1997年第7期和第9期上。自此一炮打响后.他就迷恋上写作,冲动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的另外几篇短篇小说又相继被《少年文艺》(上海)采用。  相似文献   

7.
高一下学期,班主任把他调成了我的同桌,他成绩好得离谱,唯独英语是硬伤。而我除了英语拿得出手,其他科目惨不忍睹。 我明白班主任想让我帮他补习英语.但我并不想做别人的垫脚石,想利用我,门儿都没有。  相似文献   

8.
1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的现状调查调查 对象: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走访、座谈、问卷调查. 1.1 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调查概况 1)高一学生数学课余学习的时间.每周约500分钟,这些时间大致是这样分配的.当天有数学课的话,需要用80分钟的课余时间学习数学.如果当天没有数学课,那么课余学习数学的时间大大减少,约半个小时,加上星期六和星期天学习时间(约一个半小时),总计起来,一周学习数学的课余时间,大约是课堂学习数学时间的两倍.  相似文献   

9.
他生于美国加州的一位华人家庭。从小喜爱打篮球。但是。他并没有多少篮球天赋。单说身高,他上高一的时候.身高只有160厘米。这对于一个篮球运动员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硬伤”。父亲劝他,身高是赢球的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运动起来,就一定有进球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高一数学变式教学的作用,归纳了高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变式类型,最后论述了对高一数学变式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出走风波     
写《三重门》占用了韩寒高一的很多时间。他本来对数理化不感兴趣。一开始脱节不懂后,后面就根本跟不上,跟不上就更不感兴趣。这样恶性循环,导致了他高一的留级。那时是1999年7月底。  相似文献   

12.
所有的悲欢都已成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题记高一时他的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那时只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成绩好,但从来没有见过他。高一结束时,凭着一点点的老底儿和运气,我充满期待地来到了实验班,当然,他也在这个班。  相似文献   

13.
初中生刚进入高一,从思想上、学习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一阶段是高中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高中的知识结构和初中的知识结构不同,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也不同.所以。有的高一新生可能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成绩很好.  相似文献   

14.
梁常正 《考试周刊》2010,(25):181-181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学生普遍感觉地理学科“难学”.尤其是高一地理学习的困难.加重了高一新生的心理压力。而一旦高一地理基础未打牢,将会成为整个高中学习任务的“绊脚石”。怎样才能把地理学得既扎实又灵活呢?本文作者执教初、高中地理多年,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分析了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潘先生     
潘先生就是学生们口中的Mr.Pan,高一(7)班的英语老师。他可是个鼎鼎有名的人物,不仅闻名全校,在当地教育界也可谓人尽皆知。他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很多年,都可以清晰地回忆起他在课堂上说的话、做的动作,并把这些作为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谈资,在同学聚会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百科》2014,(3):44-45
姐姐你好:姐姐,你体会过难过与喜悦交织的感觉吗?从小到大都没有体会过这种感觉,但前几天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突然闯入我的生活,让我心乱起来,万般滋味,无法表达。他是我的初中同学.现在我在市一中读高一,他去了县一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学期的开始.记者发现很多拿着压岁钱的中小学生请客、送礼、聚会、K歌……表现出的那份“成熟”令人惊讶。 请客送礼比阔气不会挣钱会花钱 内蒙古赤峰市新城区李东说,刚一开学.他上高一的儿子就频繁参加同学的聚餐,把一千多元压岁钱全花光了。  相似文献   

18.
麦瑞芬 《中学文科》2009,(17):33-3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绝大部分的完全中学转变成了高级中学,初高中的学习整体上出现了明显的脱节,不少初中数学学习优秀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度下降,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学习高一数学更是困难重重.而高一数学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时期,如何做好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9.
山水 《高中生》2010,(12):51-51
小彬是一个很帅气的高一男生,头脑很聪明.反应灵活,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爱好广泛,读了许多课外书,知识面特别广,同学们都管他叫“小博士”。可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却特别差。小彬的床铺总是最乱,鞋子、袜子乱摆乱放,寝室因为他从来没有被评过“优秀寝室”。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但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20.
邓熹  巫伟萍 《考试周刊》2009,(32):115-116
本文针对高一语法教学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为什么在高一语法教学中必须要重新讲解句子成分分析的问题.并且联系高一课本中要学的语法,强调了重新讲解句子成分分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