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草纤维素酶解制还原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稻草制备还原糖的适宜条件,实验讨论了不同温度、酶用量、底物质量分数、酶解底物初始pH、蒸煮及振荡对酶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适宜条件是温度为50℃,pH=4.5,酶用量为0.005(质量分数),蒸煮对酶解基本无影响,振荡有利于酶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木霉L-7利用稻草粉和玉米秸秆粉作为发酵基质进行的固态发酵;探讨了稻草粉和玉米秸秆粉的比例、碳源和氮源的种类、培养基含水量、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及通气量对其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54.0g,玉米秸秆粉27.0g,麸皮19.0g,葡萄糖1.0g,硫酸铵1.0g,磷酸二氢钾0.1g,培养基含水量为1∶3;最优化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天,通气量为60g/1000mL。在以上条件下,纤维素酶活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3.
以稀硫酸预处理的麦秆为底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底物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酶解条件的主次顺序为底物质量浓度、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0.25 g/L、酶质量浓度2 g/L、酶解时间36 h、酶解温度45℃和pH为5.0,此时总还原糖含量最大为707.07 mg/g,糖含量显著增加.酶解对于提高麦秆的糖化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改善生物质纤维素酶解性能,提高玉米秸秆纤维素酶解葡萄糖收率,以实现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方法:采用稀酸-碱湿法氧化两步法预处理玉米秸秆,其中稀酸预处理步骤可回收半纤维素,碱湿法氧化预处理用于脱除木质素,考察碱湿法氧化预处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残渣纤维素酶解性能的影响,通过SEM、BET对预处理前后样品进行分析。结果:稀盐酸预处理可回收84.3%半纤维素;碱氧预处理(6%过氧化氢、18.3%氨水、130℃、30 min)后的残渣,当酶负载量为3 FPU/g,可回收65.7%葡萄糖。SEM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秸秆表面孔隙及碎片增多,BET分析表明预处理后样品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增大。结论:两步预处理通过分步脱除半纤维素、木质素,使秸秆基质结构破坏,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增加,实现低酶用量下较高糖收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纤维素酶对蓝莓果渣进行糖化水解,以增加料液中还原糖和花青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初始pH、酶解温度及时间4个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先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水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经验证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40FPU/g果渣、初始pH4.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持续24h,此条件下蓝莓果渣酶解液中的还原糖含量达14.21 g/L,花青素浓度为0.35g/L。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氨预处理(LAT)法预处理玉米秸秆,通过对预处理条件优化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酶解液中的单糖含量,考察了温度、含水率、预处理时间等因素对酶解糖化效果的影响,并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质量平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AT法预处理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的酶解转化率;在优化条件下,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5 FPU/(g葡聚糖)时,葡聚糖和木聚糖的72 h酶解率分别为91.8%和82.1%,可达理论转化率的88%,单糖产量是未经预处理原料的2.1倍,每千克干基秸秆原料可生产单糖524.3g.通过与其他预处理方法的对比分析,LAT法预处理后的酶解转化率和单糖产量高于酸、碱、热水、汽爆等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里氏木霉ACCC30449分泌的纤维素酶酶解条件比较,初步发现该菌株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利用菌株产纤维素酶分解处理不同比例搭配的玉米秸杆和稻草,结果表明玉米秸杆:稻草= 3:1的时候,纤维素的分解速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冷冻杨梅鲜果为原料采用酶解浸提法制作杨梅酒,研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杨梅酒出酒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杨梅酒出酒率的酶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底物比四因素进行考察,并通过正交实验法优化了杨梅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确定果胶酶为酶解用酶,酶解法制备杨梅酒酶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h,酶底物比2%。在此条件下,杨梅酒出酒率为(79.4±0.19)%,比同法不加果胶酶出酒率增加25.4%,并且过滤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纤维素酶提取蓝莓果渣多酚,以多酚得率为指标优化提取工艺。方法:选取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pH、料液比、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5种因素分别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蓝莓果渣多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当纤维素酶用量为6.8 mg/g,提取初始pH为4.8,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6 h,温度为50℃时,蓝莓果渣中多酚的得率最高,达到8.130 6 mg/g。结论:纤维素酶水解法提取蓝莓果渣多酚,通过调整酶添加量、酶解pH、料液比、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可以显著增加蓝莓果渣多酚得率。  相似文献   

10.
选用木瓜蛋白酶对低值巴浪鱼蛋白进行水解,分析各因素对鱼蛋白水解的影响,以水解度为特征性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水解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酶浓度为1 600 U/g,底物浓度3.5%,酶解时间5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鱼蛋白的水解度为54.51%.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新途径,采用平板显色法从三株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一株灵芝属漆酶高产菌,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培养基进行固态发酵,该菌主要产漆酶和少量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优化条件下,该菌发酵18d,漆酶活力最高达2056U/g干曲.该菌以玉米秸秆、油菜秸秆及稻草作为唯一营养源固态发酵30d,对玉米秸秆的木质素降解率最大,达到23.7%,油菜秸秆也达到了16.2%.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纤维素酶法辅助优化提取花椒油树脂。通过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酶解温度为影响提取效果的显著因子,优化后提取条件为酶用量2.0mg/100mL,酶解时间1.5h,酶解温度45℃,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一次花椒油树脂的平均提取率为30.2%。验证试验表明,经酶解提取法提取花椒油树脂与未经酶解处理的乙醇浸提法相比,结果增长25.8%。  相似文献   

13.
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采用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先用纤维素酶酶解,再用乙醇回流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分别固定乙醇提取液的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g∕mL,回流时间为2h。初步探究了纤维素酶浓度、酶解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四个单因素对大青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确定酶辅助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较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为4U/mL、酶解pH=4.5、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1.5h,总黄酮提取率高达2.85%。另外还研究了大青叶总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BHT的抗氧化剂活性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大青叶中的总黄酮对羟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活性。  相似文献   

14.
实验模拟机体消化道环境,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在体外用酶制剂水解DDGS,测定反应后还原糖的生成量,旨在从市面上A、B、C三家企业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DDGS水解效果最好的酶制剂,确定比较合理的酶制剂添加水平,并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配合效应,为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A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优于其他企业的酶;每5克DDGS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181u,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628.5u,而且纤维素酶对DDGS的水解作用要比木聚糖酶强;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配合水解时,企业A的两种酶的配合效果要优于企业B,在确定木聚糖酶添加量150u后,与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配合,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复合情况下A的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509u.  相似文献   

15.
实验模拟机体消化道环境,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在体外用酶制剂水解DDGS,测定反应后还原糖的生成量,旨在从市面上A、B、C三家企业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中筛选出对DDGS水解效果最好的酶制剂,确定比较合理的酶制剂添加水平,并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配合效应,为非淀粉多糖酶在肉鸡日粮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A的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优于其他企业的酶;每5克DDGS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181u,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628.5u,而且纤维素酶对DDGS的水解作用要比木聚糖酶强;在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配合水解时,企业A的两种酶的配合效果要优于企业B,在确定木聚糖酶添加量150u后,与不同水平的纤维素酶配合,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复合情况下A的纤维素酶最适添加量为509u.  相似文献   

16.
以火棘果为材料,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火棘果中多糖类物质,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对料液比、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乙醇体积分数、缓冲液pH等条件对多糖类物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研究,经正交试验对各因素影响下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火棘果中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g:mL)1:15、纤维素酶浓度0.6%、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20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0%、缓冲液pH为4.0,火棘果多糖的提取率为5.35%。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设计,确定了米曲霉R519产木聚糖酶.结果表明:米曲霉R519产木聚糖酶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为60℃,pH值为4.5,酶液用量与底物用量比值为1/9.酶学性质Co^2+和Fe^2+对酶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Ca^2+和Zn^2+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青霉菌(Penicilliumsp.)P1固态发酵培养的产酶过程,发酵4天产木聚精酶活力最高,固体曲最适浸提比为1:7(w/v),通过65%饱和度的硫酸按盐析,获得的木聚糖酶效果较好。40℃烘干酶粉活力为1305.6IU/g,得率为69.5%。酶反应最适pH4.6,最适温度50℃。酶与底物半纤维素作用的亲合性大小顺序为:麸皮>稻草>蔗粉>玉米芯。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酶法提取杭白菊中绿原酸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法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杭白菊的绿原酸主要工艺参数: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对杭白菊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0.5%、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45℃、pH5.0;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5.2%.  相似文献   

20.
海洋适冷菌产低温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株分离自黄海深海海底的产纤维素酶海洋适冷茵进行了产酶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接近自然海水盐度、温度20℃,自然pH条件下,茵体生长和产酶较好。所产纤维素酶为诱导酶,主要作用底物为CMC-Na和微晶纤维素。以1%球磨Avicel 1%蔗糖构成的复合碳源产酶活力最高;最适氮源为1%蛋白胨 1%酵母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