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化、大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内涵的考察,提出了构建大学创新文化的途径:建设"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大力推进学校体制机制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燥习性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创新文化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源泉能推动创新的实现;建立企业创新文化,对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外可以传输企业的良好发展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创新意识较薄弱的问题。2、由于企业创新文化的理论欠缺,企业没有意识到要创新必须使创新扎根于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全体员工都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马静 《广西教育》2013,(15):7-8
基于文化大发展的背景,提出高校应创新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品位;创新校园文化结合形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文化内容,保持与社会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涵和原则,提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凝练教育理念,明确学校改革发展定位;融合教育资源,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引领教育改革,探索校地合作共赢的机制;创新教育载体,构建服务师生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先进性别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先进成分,也是大学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先进性别文化是高校的社会职能,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构建先进性别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发挥好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先进性文化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大学生头脑;创新宣传教育的活动载体,使先进性别理念融入大学文化;研究并创新先进性别文化,以先进的性别文化去引领社会。  相似文献   

6.
城市政治文化建设的这些问题如:城市历史文化对城市政治文化建设:促进抑或阻碍;"互联网+"时代对城市政治文化建设:有力抑或无奈;农民工的政治文化意识对城市政治文化建设:推进抑或消蚀;思想政治教育对城市政治文化建设:创新抑或守旧;多元政治文化影响力对城市政治文化建设:削弱抑或增强等是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政治文化建设既要建立完整的政治文化体系,还要建立濒危文化的预警机制,这要求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和居民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加强精诚合作,促进城市政治文化建设的和谐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本文分析了大学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借鉴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特点,探讨提出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转变观念,开创提升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创新文化;注重实践,构建通才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彰显特色,精心打造大学文化的品牌与效应;开阔视野,拓展跨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坚持文化育人理念,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化育人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坚持素质本位、人格本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化价值引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文化育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加强实践育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注重渗透互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强化工作合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田野实证等研究方法,阐述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甘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的4点措施与建议.第一,盘点遗存:彰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果;第二,原点开发:促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涵摄互通;第三,相成相续:凝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认知;第四,创新发展:助力建设幸福美好甘肃新家园.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实现文化创新是当代国际形势和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实现文化创新的主要途径: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物质基础;培养文化创新意识,提升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内在动力;推动文化内容的创新,夯实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理论根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基本保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导向功能。和谐社会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扎根社会主义的实践,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51):168-169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一种文明的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必然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发扬优秀文化传统为前提。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壮族文化对壮医学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培养高质量壮医学人才需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在壮医学人才培养中,要传承与创新壮族文化,策略包括:重点突出壮医学本身的特色与优势、注重与壮医学密切相关的壮族其他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创新需要文化创新,学校创新实质上是文化创新,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命题。我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是,这个好校长不当校长之后,这个学校怎么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好校长在当校长的时候为这所学校留下了什么。如果他留下的是一种文化,那么,他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校园文化视域出发,提出高校健美操教育的创新路径:重视学生的文化主体地位,推进教育理念创新;发挥校园文化时代性特点,推进教育内容创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推进教育方法创新;吸收现代文化精华,推进教育载体创新,以期为高校健美操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是一种人们普遍具有的人格特质。大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出有较高创造能力而创造个体差异性大、有较强创造意识而创造坚韧性不足、创造动机多样化而又具有内在动机主导的特点。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创造性培养作用的发挥以课堂文化、社团文化、宿舍文化、教师文化为载体。作用途径为:以特色教育理念抓住创新灵魂,加强创造教育的主动性;以特色校园环境突出创新主题,加强创造教育的有效性;以多元文化媒体把握创新精髓,加强创造教育的生动性;借助于规章制度打牢创新基础,加强创新教育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建树和实践创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谐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互融共进的关系.和谐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中短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现实目标;唱响"主旋律"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创新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视角;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视角;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组织文化视角。总体而言,技术视角将重心放在创新的采纳上,政治视角批判性地分析了创新过程中的权力关系,组织文化视角则探究了学校文化和行为模式对于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非强制的手段,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校园创新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特色校园文化.校园创新文化环境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教化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营造校园创新文化环境的途径是:树立生本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立足第一课堂,在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开辟第二课堂,优化课外学术科技育人机制;依托创业平台,强化创业实践教育;建设一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一切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都具有两大功能:一是传承功能;二是创新功能,尤其是文化的传承创新功能.文化传承的动力是创新,离开创新,文化就会失去生命力.继承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是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基本任务.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尤其需要弘扬敢于...  相似文献   

19.
高校要以物质层面的文化为载体,以制度层面的文化为保障,寓于行为文化之中,着眼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升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无言之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规律、富有个性;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要鼓励创新,兼容并蓄;创新创业机制文化要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创新创业行为文化要师生共创、教学相长;创新创业物质文化要润物无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20.
文化变异与中国教育的文化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冲突必然伴随文化的变异、创新 ;不同历史时期 ,文化变异的历史条件不同、特征不同、教育对文化的抉择也有差异 ;在当前全球化文化冲突背景下 ,教育文化抉择中应持有的观点和态度是 :不局限于既有的中西文化之“型”而主动创新文化 ;把文化创造和教育过程结合起来 ;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承受文化多元、文化冲突和在多元与冲突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