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20世纪哲学思潮特别是后现代思潮的影响,自菲利普·阿利埃斯提出"童年是一种社会建构"之后,引发了西方50余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建构童年的热潮,并形成了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该范式认为不能将童年视为一种存在于个体身上的固有特点,不存在本质意义上的童年,童年是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产物,是一种社会建构。中国的童年研究需要系统了解西方社会建构童年研究范式的思想性质、话语立场、表达方式以及建构步骤,系统梳理50年来从社会文化视角先后出现的三种童年研究途径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方法,分析社会建构范式童年研究的贡献和局限,从而更好地推进童年研究以及童年社会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2.
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知识的元理论,同经验主义一样,是有关知识的一切主张之理论,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着的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社会建构论打开了通往多种理解、多元价值和多样化生活的大门。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和实践可以被社会建构论范式整合。许多新的研究方式,如叙事研究、行动研究、话语研究等,得到社会建构论强有力的方法论支持。社会建构论赋予人一种批判意识,要求澄清某种特定的社会建构的实践意义,并关注对美好未来的创造。对于社会建构论是"反实在论"或"相对主义"的批评大多出于某些误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国内社会政策研究对于"范式"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福利体制、福利多元主义、社会排斥及发展型社会政策几个方面。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是,倾向于引介国外理论,缺乏本土理论的构建;研究主题分散,研究规范不统一。中国社会政策学者应该勇于介入社会现实,提出新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对策。因此,社会政策研究有必要在范式方面进行一次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一直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非系统化、非一体化和非常态化.社会政策的碎片化曾经引发了诸多民生困境.要走出民生困境,需要建构人本取向的社会政策体系.人本取向的社会政策是一种“基本保障十资产积累十增能”的新范式.要建构这样一种新范式,社会政策的制定要由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并建构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闫引堂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39-43,49
本文从范式转型的角度,对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进行了述评,指出教育政策社会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政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研究范围、研究主题上有新的突破,但其研究视角仍然不够明晰,理论建构还显薄弱,并没有构成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半叶,从思想史的视野来看,国际范围内的"休谟研究"出现了重大转型,由以前的"条块化"研究走向"整体性"研究,休谟的历史、政治经济学和随笔等著作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且与休谟的哲学著作形成一种"相互印证和烛照的语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三种迥然不同的诠释范式:即注重"context"的社会语境范式,注重"ideology"的意识形态范式,注重"language"的知识话语范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科技政策、比较科技政策以及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含义的界定,阐述了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的价值理念;剖析了以往比较科技政策"研究范式"方法体系的四种模式,即"单一科技政策描述式"、"跨国科技政策比较式"、"地区间科技政策比较式"以及"科技政策过程比较式"等。在此基础上,基于"大科学"时代科技以及科技政策发展的现实要求,提出了比较科技政策研究的第五种模式,即基于"学科"视角的比较研究新范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网络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观点,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校长的社会网络研究旨在用社会网络分析的范式研究校长的人际关系体系,这与目前教育管理领域对校长的人际关系研究相比,是一种研究范式的改变。校长的社会网络研究可以采用自我中心网络分析的方法,描述校长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比较不同学校校长网络结构的差异,为学校发展提供一种社会学解释。  相似文献   

9.
阎凤桥  林静 《教育研究》2012,(4):57-63,91
研究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有"批判现实"和"理解现实"两种不同范式。许美德教授等人撰写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大学的肖像:迈向大众化高等教育》一书,更多地选择了后一种研究范式。该书用"市民社会"这个概念来反映在公立高等教育体制之外自发兴起的中国民办高等学校,而使用"商业性市民社会"对于揭示中国民办高等学校商业性行为特征更为恰当。"商业性市民社会"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而且也可以用来分析其他国家私立高等教育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范式变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范式变革是对过去政策显著的突破。从这一视角来看,自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政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政策形成及相对稳定阶段,政策环境转化阶段,政策进一步调整阶段,新政策范式确立阶段。目前,第一轮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已经结束,下一轮评估新政策的制定除了应结合分类指导、多元参与、综合评价等原则外,还需借鉴运用社会问责理论来构建这一新的政策范式,即基于社会问责的多元化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