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论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展开分析,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就业导向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调整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长春 《江苏高教》2005,(2):109-111
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并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的状况、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人们的就业观念等等、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实际状况,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以及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大学毕业生质量,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高等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进而实现大学生产品的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达到平衡,逐渐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6):86-89,78
该研究运用统计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如何使高等教育结构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难题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毕业就业情况已经接近轻度警情与中度警情的临界点,但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间还是呈现出良性互动的关系,高等教育结构、产业结构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存在显著的共变关系,同时,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及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关系。对此,社会各界需要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加以关注,但也不应过度夸大"就业难"现象;高校要将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更快地实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高等教育部门应明晰和强化市场需求信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且调整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评价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多方努力 共克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有经济的、社会的、教育的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有: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总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畅通就业渠道;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探讨现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原因,得出主要原因为大学生主观预期偏高,高校调整滞后、指导作用不强,国家就业政策欠完善和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大学生应降低过高期望值,高校应增强调整和指导性作用,国家应完善就业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向前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问题及对策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特点及就业难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着手展开调查,进一步从教育环境、用人机制、就业观念等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在高等教育的扩张和就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在分析研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之一就业指导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强化大学生职业心理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等教育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供求矛盾,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高等教育必须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不容乐观。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态势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学生自身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长远发展。文章将结合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实际情况,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就业难的原因入手,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矛盾,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才供求的矛盾,大学生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等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原因也多种多样。为使在任一形式下失业的大学生最大限度地就业,高等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因为它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必须积极顺应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适时调整专业和学科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就业岗位短缺、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结构和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社会机制性障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要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需要多方面共同做出努力,学生个人要调整就业观念与期望值,学校要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与学生的就业能力,做好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社会要广开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校纷纷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由此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难成因的分析,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轨经济下"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主要原因在于陈腐的就业观念、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过快的高校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及招生规模,导致大学生供给规模大于社会人才需求,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调整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招生计划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措施有助于破解大学就业困境,提高社会人力资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能否顺利就业既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仍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大学生就业难,全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坚定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对于大学生顺利地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大学生就业的误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02年底,全国各级高等教育在校人数1600万,毛入学率达到了15%,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甚有人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高校扩招政策,归因于大众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从本质上看是结构性问题而非数量问题。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题需要在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王明 《教育》2012,(8):41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内吸纳就业最多的民营企业——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就建言,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升产业结构和企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满足民众对自身教育素质提升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就业状况下,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从本质上分析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最后提出该如何有效的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进行了重组。各个阶层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格外凸显,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1.目前国内的就业形势严峻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各个阶层整体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更大,这是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十五”期间,我国每年城乡新增劳动力达到历史以来的高峰,加上现存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