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通过新浪网看到某报刊登的一篇《富士康疑似裁员,江苏淮安地方经济腾飞可能折翼》的新闻稿,有如鲠在喉之感。这篇新闻稿的作者只进行了一些外围采访,即得出“淮安地方经济腾飞可能折翼”的结论,实在过于武断,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当前,国内经济遇到一些发展中的困难,一些媒体不及时报道企业生产自救的好做法,反而当起唱衰企业、唱衰经济的急先锋,确实令人忧虑。  相似文献   

2.
《淮安日报》于2010年开展了历时一年的《两岸携手筑高地》系列报道,携手海峡两岸新闻媒体共同采访,集中报道"淮安—一台资集聚新高地",为淮安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新闻服务和舆论支持.《淮安日报》开辟了"两岸携手筑高地"专栏,一年时间共发稿200多篇(幅),市外、海外媒体共发稿60多篇(幅).此次报道采访范围之广、发稿量之多(特别是中央和海外媒体)、时间跨度之长、社会影响之广泛,都是《淮安日报》前所未有的,被淮安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0年度全市创新项目奖.实践和事实说明,在加强海峡两岸交往中,地方新闻媒体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黄育举 《新闻战线》2016,(5):130-132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地方媒体——淮安日报来说,就是要讲好我们身边的"淮安故事",用这些充满时代气息,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泥土芬芳的"淮安故事",汇聚成"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4.
袁敏杰 《今传媒》2008,(2):30-30
2007年11月15日13时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一篇关于柴油涨价对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等各方面影响的新闻稿后,特别对为该新闻采访提供帮助的四五个省份逐一点名道谢.当笔者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播音员那一声充满真挚感情的"感谢"时,虽然人家的"感谢"与自己不相干,但我还是受到感动与感染,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条违反新闻写作原则的新闻稿陈封新华社6月11日发了一篇《我国水利经济正在兴起》的通稿,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头版头条刊出,因为这篇新闻报道了我国水利建设的巨大成就。然而这篇仅仅300多字的新闻稿,由于违反了一些基本的新闻写作原则,因而成为一件真...  相似文献   

6.
王德义  耿伟 《当代传播》2007,(2):107-108
一篇动人的新闻稿,一靠素材鲜活,二靠手法巧妙.嫁接"幽默情节"不失为一个妙招. 一、"幽默情节"嫁接原则 "幽默情节",是以悬念、夸张等幽默手法描绘的诙谐而带有深刻意境的新闻事件的某一片段.  相似文献   

7.
新闻标题是一篇新闻稿的"眼睛","灵魂",如何巧做新闻标题,让标题更新颖,更巧妙,更别出心裁、引人注目,达到看了标题就想看完稿件、看了标题就理解了稿件"灵魂"的目的.笔者仅举以下四例:  相似文献   

8.
1986年5月8日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采用了我与罗如平合写的一篇新闻稿,题目是《农村移风易俗的宣传一定要抓紧》。当时,我收到报纸后立即拿出原稿一一对照阅读,并用红笔将编辑修改过的地方全部抄写在原稿上。最后一看,心潮起伏,感慨万千,深深体会到编辑有颗独具的匠心在稿件的字里行间跳动着。我们这篇不到900字的新闻稿,经编辑修改的地方竟达60余处,其中较大的删改3处,改正错字7个,纠正标点6处,其余为文字的修改。现将阅后的随感照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淮水安澜",舆论监管的地方实践 "淮水安澜"是2004年5月由淮安当地几名网络爱好者联合发起组建的一个市民网络论坛.该论坛自创办以来,注册用户已超过50万人,每天的点击量达60多万人次.从论坛内容设置来看,该论坛主要包括"淮网大卖场" "淮安分类信息""民生通道""名城淮安""淮网文化""淮网美食""淮网家居"等板块.2011年以前,在上述诸多板块中,"民生通道"板块最受网民关注,发帖量也最为集中.其中,"民生通道"板块下设的"市直部门"子板块目前发帖总数已突破22万条,涉及与民生相关的各类主题28000多个.2011年以来,淮安市纪委借助淮水安澜论坛平台,在该论坛"名城淮安"板块增设了"阳光纪检"子板块.  相似文献   

10.
古人为文重"切入"。宋人陈善云:"切入巧,出方能透脱。"写新闻稿是否应讲究切入?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人报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将新闻稿写成《从邮局看变化》,通过邮局反映全局。切入甚佳,境界全出。有人报道某县委书记工作的转变,将新闻稿写成《县委书记的笔记本》,通过笔记本记录内容的变化,反映县委书记转换脑筋、增强市场经济观念的  相似文献   

11.
记者写一篇新闻稿并不是难事,但要把新闻稿写出新意并不是简单的事。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要有出彩的标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是否精彩,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二要有简洁精练的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精华、灵魂,是新闻最重要的开场白,导语担负着统率全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我做记者时对外发新闻稿较多,新华社发了20多篇,《人民日报》6篇(另发20多篇评论),省部级和境外媒体大约300篇,《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和香港《大公报》等许多报刊都用过我的稿件,有的还获了奖。一个地市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为什么能受到上级媒体和境外媒体的重视呢?  相似文献   

13.
他们从事的是自己也觉得不光彩的工作,目的不在于名,在于利 . "我们专业删除网络负面信息,度快照、贴吧、知道和门户网站负面信息,我们可以帮你删除.QQ:17997****";"网络发稿20元/篇(有入口,链接);网站负面信息刊登、转载400元/篇;报纸软文5毛/字,纸整版2000元;报纸论文250元/篇……";"新闻稿发布,理辱骂、敲诈.百度、Google快照清除,大门户负面信息清除一扫光……有需要请私聊我"……类似发文删帖之类的网络广告每隔几天总能收到.在各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每天四处采写编发新闻信息的同时,批"地下新闻工作者"也在"辛勤"地为生计而劳碌着.  相似文献   

14.
韩阳 《传媒》2005,(1):53-54
日前,翻阅旧报,偶得两篇科技动态新闻,题材类型相似,但两篇新闻稿的作者的受众意识有明显不同,使得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其中存在的受众意识问题,在我们今天的新闻报道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试图对两篇报道进行分析对比,希望报业同仁共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众"等词句。云南省委宣传部要求当地媒体,"对于没有充分事实依据就给群众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行为,即使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提供的新闻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说法,新闻媒体也应该拒  相似文献   

16.
张淼淼 《军事记者》2007,(11):19-19
"一事一报",顾名思义,就是一篇新闻稿报道一件事,又可称单一事实新闻,具有偶发性、单一性、非连续性的特点。它是最原始的客观报道方法,采用单篇报道一个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是作秘书工作的,平常也喜欢向新闻单位投稿。去年以来,被当地报刊、广播电台(站)采用一百多篇稿件。在写稿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新闻稿一定要强调真实性. 新闻稿要真实,这是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曾因为没有认真调查,有几篇稿件严重失实,在群众中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从去年十月份,我听到这么一事:有个牧场场长不谋私利,自己造房,不到牧场上买便宜货,受到群众好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题材,只找一个人核实了一下,就写了一篇通讯《秉公办事的好  相似文献   

18.
黄育举 《青年记者》2016,(35):38-39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淮安日报社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报社的编辑记者走向基层一线,写出一篇篇“冒热气”“带露珠”的新闻作品.同时,锤炼了作风,锻炼了队伍,改进了文风,“短、实、新”之风扑面而来.目前,淮安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步入“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广播稿怎样才能做到明白如话呢? 我认为每一篇新闻稿在写作上应当注意: 一忌长。广播新闻稿的篇幅要短。一篇新闻说一件事,不要面面俱到。一稿一般三、五百字,不宜发千字文。广播稿的句子也要短。长稿短编,复句化作单句说,有的来稿,一句长达一百字,  相似文献   

20.
1990年12月19日,全国记协邀请农业部副部长陈耀邦和农业部几位局长介绍全国农业生产情况,这是每年一次的例会。一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近百名中外记者云集。新华社国内部记者王满出奇制胜,连续发出10篇新闻稿,都显赫“落地”,其中有3篇被评为新华社当日好新闻稿,3篇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头条。无疑,这一成功,为如何搞好新闻发布会的报道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