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决不会始终使用单一的口语方式来表述思想、传递信息,而总是伴随着相应的眼神、表情、动作等的体态语言.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能加强教师情感信息的传递,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的理解,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魅力。运用体态语言也是一种教学行为,它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把握教材并发展思维,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主要从内涵、种类和作用三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教师点头、挥手、微笑、皱眉、凝思,甚至瞬间的眼神闪动,无不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这就是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教师的无声语言一般是伴随着有声语言发出的,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辅助作用,有时无声语言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代替有声语言。 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的同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无声语言”来补充,来表达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以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教授法”中,把“以姿势助说话”单列为一项。姿势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可见无声…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便称之为态势语言或体态语言,又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态势语言虽然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美]戴尔卡内基指出:“一篇十分优秀的演说辞,如果它的背后没有表情、态度等附加力支持的话,其效果就会同蜡烛发光一样软弱无力。”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动作比理性更能表现人的“情感和欲望”。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深刻得多。有声语言往往把要表述的意思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有人设想,如果取消文学语言,相互只用人体语言传递信息,也许人与人之间会真正地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能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说,优美的体态语言是老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听讲的重要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的体态语言,能替代有声语言组织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授,以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有声内涵的理解,从而收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量。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不是教师讲的如何,而是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如何。这样,教师正确的练习和运用体态语言,使我们的教学更顺利地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通常要使用两种语言。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有声语言为第一语言,它运载着思想和感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器官而产生效应;而由表情、手势和姿态等要素构成的体态语言为第二语言,是流动着的行体动作,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而产生效应。在一般情况下,体态语言伴随有声语言而发生,对流动着的有声语言有辅助和加强的作用,有时也可以单独表达信息。毛泽东同志曾把“以姿势助说话”作为十大教授法之一。体态语言的教学功能可列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体态语言是指伴随说话的表情、手势及其他动作等。这些有形无声的体态语言,有时能直接表示某种意义,有时能够起到加强有声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有时能促进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体态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根据实验指出:人们获得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体态表情。  相似文献   

8.
《诗经》有云:“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不足,歌咏之。歌咏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声语言虽然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但它也有言不尽情,词不达意的时候。许多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就可用“态势语”来表达。所谓的“态势语”,就是用表情、眼神、手势、姿态等交流思想的语言,也有人称之为“体态语言”。课堂教学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态势语”和“有声语言”、“文字语言”平行存在。它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条宽畅通道和重要载体。课堂上,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眼神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教学中就能收到强化、交流、激励等效果,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通过面部表情、体态、手势等进行思想感情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便称之为态势语言或体态语言,又称“无声语言”,或“非语言信息”。态势语言虽然是有声语言的辅助工具,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美]戴尔卡内基指出:“一篇十分优秀的演说辞,如果它的背后没有表情、态度等附加力支持的话,其效果就会同蜡烛发光一样软弱无力。”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动作比理性更能表现人的“情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理论界,一说到教学语言,就多论及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而忽视了伴随有声语言的手势、身体动作、姿态及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又叫体态  相似文献   

11.
据专家测试,在人们的交往中,有声语言只起45%的作用,而45%的意思是通过体态语言表达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 梅拉别恩在多次试验后得出结论 信息总效果=文字 音调 面部表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师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辅助有声语言进行教学,能引发学生的情趣,补充和加强讲述内容,增加多种信息渠道,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同时活动,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和谐统一,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体态语言属一种信息载体,与有声语言配合,能够起到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体态语言可从面部表现思想感情,从眼睛表现心灵,从手势表达意义,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在教学中可以起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朗读语感的概念张颂教授说:“有声语言造诣,最重要的是语感,即接受和储存语言信息,发出和驾驭有声语言信息的悟性能力。”本文所论述的朗读语感是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朗读过程中表现出的直觉和悟性。它要求朗读时对有声语言中包含的语音、语法、语义、情感等信息有精细、敏锐的直觉能力,并可凭借着准确的语感熟练地去驾驭语言。目前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悟作用,但对于在理解感悟基础上如何外化的探讨则明显不足。朗读要求学生用直接可感、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声语言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再现作…  相似文献   

14.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充分运用了各种体态语言技巧,特别是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配合,使班主任的工作富于艺术美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教师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媒体。教师的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即口头语言;无声语言,即体态语言和板书语言。口头语言有激情,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态语言有感染力,能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板书语言有条理,能使表达的内容准确、规范。如果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艺术进行教学.必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的体态语言一般包括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手势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与学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互动外,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也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有声语言教学所不及的。本文从“眼神的妙用、面部表情的妙用、手势语的妙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录 《考试周刊》2009,(2):184-185
体态语言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以身体作为语言的载体,具有表情达意、沟通情感的特殊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拟从现代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切入点,论述体态语言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然、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从而为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言信息的特殊“语言”,它包括表情语言和动传语言.健炎捧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体态语言的运用能够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也可以交流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在健美操教学中庄重视体态语言的教学,通过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奇老师教写作有一套,常常怪招迭出,让我们这些在文学殿堂外窥探的小毛孩不得不被他牵着鼻子走。奇老师奉行“奇拳怪招打天下”,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刀法”。于是大家背地里常称呼他为“怪老师”。我们向奇老师请教描写校园景物的作文该怎样写,他却反问我们看了相关的参考书没有。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实话实说“看过”,却猜不出他卖的什么药。奇老师甩出掷地有声的三个字:“忘了它。”我们一边点头一边作洗耳恭听状。奇老师又说:“和参考书说拜拜吧。那些参考书大都会告诉你们,先选好观察点,要注意什么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