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岛屿、大陆、大洲、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二、教学重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三、教学难点众多概念的理解、众多地名的记忆四、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形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及以它为底图的各大洲轮廓剪成的图片 ,并为每张学生桌上准备一个小地球仪。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读图启发式、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  相似文献   

2.
本章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是从海陆分布和地形两个方面将陆地、海洋有关甜识结合在一起辨述。“大洲和大洋”一节,先从给学生一个有关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整体认识——大部分被海水覆盖入手,进而分别讲述陆地和海洋的划分——七大洲和四大洋,其中介绍了有关陆地和海洋的一些基本概念,但仍以形成大洲,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难点 1.全球海陆面积分布比例,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和大小。 2.大陆、岛屿、大洲;海、内陆湖泊、陆间海、海峡的概念和判读。 3.大陆漂移的过程,板块构造学说,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教材特点该节教材既有必修、又有选修内容。读图量大,知识点多而枯燥,概念多易混淆。但该节教材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Ⅰ."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学构想(人教版)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为将来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打下基础,让学生建立起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从海陆分布开始,带领学生认识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特点,从大陆、岛屿、大洲、海峡等一些基本概念到七大洲、四大洋的特点和分布,内容前后连贯,结构清晰,并配多幅插图,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在白纸上能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2.过程与方法 :利用地球仪,能够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游戏,能够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结构 "陆地和海洋"部分包括两大板块内容——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该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是:①海陆分布.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②海陆变迁.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 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认识区域”的开篇,内容承前启后,方法具有导向作用.亚洲的选取,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与旧版教材相比,尽管亚洲部分均分为两节,但因新版课标变化,学习内容减少,着重强调自然环境特点.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认识区域首先从“位置和范围”开始,这正是亚洲第一节的内容,也是新课标“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刘宇 《地理教育》2014,(1):24-25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修订版课标中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改动较大,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从亚洲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节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宇 《地理教育》2014,(Z1):24-25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在修订版课标中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由于亚洲是七大洲中最大的一个洲,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大洲,按照"选择我们所在的区域"区域选择原则,教材选择亚洲作为大洲学习的案例。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改动较大,将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从亚洲的自然环境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节内容。这样调整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10.
气候类型知识是地理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许多学生感觉难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因此,本文从气温、降水量两方面详细分析如何区分世界13种气候类型,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简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1.
伍黎 《地理教育》2010,(7):47-47,96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认识地球”,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定位等几部分内容。认识地球,是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是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等内容的基础,为后面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版本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二、课标要求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运用实际案例,说明海陆在不断变迁;二是能够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在教学中,基本概念多,基础性强,识记的内容多,重点分布零散,难点不易突破。学习中很难达到知识性、趣味性、规律性、系统性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因此,要突破以上问题,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把握好紧紧抓住基本概念不放松,寻找海陆分布、范围和特征的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观点,全面提高地理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4.
<正>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四个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相信同学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熟悉了世界上七个大洲的位置分布和基本轮廓,但对于这些大洲的细节内容是否真正的掌握了呢?固然,地图成了我们了解这些大洲的重要信息手段,通过读懂这些大洲的海陆分布、地形图、气候图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对核心知识点的记忆,同时帮助我们建立起学习地理的基本空间思维,这是我们学习知识内容最有效、最快速的手段,是将地理知识落实到我们日常学习中的一门语言,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5.
本节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内容,也是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教学内容虽然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是地名很多,掌握其地理位置成为本节的难点.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地图,反复练习,训练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插图的基本技能,并教会其将已获得的知识巩固在地图上,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会在“中国行政区划”填充图上正确地填注邻国、主要半岛、岛屿和海峡以及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世界地理首要的是宏观把握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分布在其上的主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幅世界区域的概略图。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概略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载体,就像存放商品的货架一样,有了货架才可以摆放商品。  相似文献   

17.
地形和河流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是继“世界第一大洲”后,使学生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二节课,因此,教与学的活动重视对学生进行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地形”这个要素主要方法和使用学习工具的指导。本节内容可分三部分:亚地形特点”、“亚洲地势特点”、“亚洲河流分布与地形的关”。本节课时为2课时。2.学生情况的分析:在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地图”这分内容中,学生虽然学过了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但第一次接如此复杂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且要从图中读各种地理要素,并且分析总结出一个区域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对学…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从本节开始,正式进入了世界地理知识的学习,本节是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由于初一学生空间概念差,有关分布的知识并不容易掌握.同时,本节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对七大洲地形的特点,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世界的气候、自然景观、自然资源以及分区地理等整个世界地理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考虑到与第1、2章的联系,这里又安排了地球仪的使用及较多地图的阅读.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是湘教版地理必修I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原因在于本节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课标、教材、学情三个方面进行基础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及内容的重难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世界地理总论和分区知识的基础,它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本面貌,具体包括三部分:一是世界海陆轮廓、海陆分布及其形成变化理论;二是有关地表常态地形的基本知识以及各洲地形特征;三是阐明影响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因素。三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