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孝经》是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列为《十三经》之一。各朝对此书均有疏证,但号为"儒风丕变,庠序日盛"、"以文而不以武"的金代,仅白贲《孝经传》一种,未免太不相称。民国二十一年(1932)《重修滑县志》卷六靳一玉《滑州重修学记》,透露了金人撰有《孝经直解》一书的信息,本文由此考证出作直解者为河平军节度使奥屯忠孝。《滑州重修学记》记述了奥屯忠孝"王道之基,莫先教化;教化之源,始於学校;学校不立,何以化人"的重教主张。金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迫切需要巩固政权以维持统治。金与南宋对峙了一百多年,凭的不只是军事上的优势,奥屯忠孝之作为,便是一个明证。金代留传下大量的重修学庙的碑记,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滑州重修学记》关于《孝经直解》的记述,为辽金艺文志的著录增添了新的内容,是值得重视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2.
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是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本。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甚至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以与日本传《古孝经孔传》一并行世,《四库全书》也照此收录。令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从而得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的结论。本历考司马光《指解》的经本渊源及其流传、演变等情况,井汪以大足石刻《古孝经》,认为司马光《指解》传至南宋宁宗时,被人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合并,合编时对《古孝经》进行大肆改篡,使“古”原貌尽失,并造成误注为经(《谏诤》章“言之不通也”)的现象。后人用传世“指解本”作今、古《孝经》比较、特别是用来进行后出《古孝经孔传》真伪研究,是非常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3.
《孝经直解》是元代贯云石所作,运用元代北方汉语解释儒家经典《孝经》,具有扎实的口语基础,反映出了元代各民族杂居,语言混合的实际情况。本文运用接触语言学的理论研究《孝经直解》展示出了汉语白话历史上受到的语言干扰,发生了哪些突变。  相似文献   

4.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东晋伏韬《北征记》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北征记》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北征记》所记狐书、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始家宜丰"说,源于《太平寰宇记》所引的《图经》,宜丰县认为此《图经》为梁陈时所编撰。但梁陈至唐朝均未见有《宜丰图经》。另据新校《太平寰宇记》,"陶渊明始家宜丰"乃后人窜入之作伪文字。事实上,此说应当是南宋人附会而成。  相似文献   

7.
《周礼》造就了中华自古为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不仅是古时帝王延续和传承统治的要求,也是治国和教化人民、培养民风习俗的基本手段。"礼"的思想指导刑律的制定,礼代刑律、礼入刑律后,产生了"礼法思想;"忠孝、仁义、尊卑,是礼法思想的主要精髓,汉唐文明,是礼法思想的一个主要传承和发展时期。其时的刑法政策和监狱管理,具有浓厚的"礼法"特色,明刑耻之、春秋决狱、无子听妻入狱、赎金刑的运用等,无不体现出"礼"的色彩,并对后世的监狱管理和刑法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代盛行“《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流行实与西汉董仲舒对这两部典籍内在义理的解释有关。过往的研究者多认识到董仲舒与河间献王对话的《五行对》是解释《孝经》的重要篇章,但除此之外,《为人者天》《立元神》亦堪称是两篇“《孝经传》”,其中对儒家的德政教化思想做了精彩阐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贯注于他对《孝经》的理解中,以此为基础,他对于当时所争议的尧舜禅让、汤武放伐之间的冲突做了有效的调和,为汉家政治合法性做了论证。他以《孝经》的“博爱”贯通《春秋》和《孝经》之义,对儒家仁学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以五行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圣人之行,莫贵于忠”,不仅歪曲了《孝经》“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而且其形上化色彩使得忠君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孝的真义。  相似文献   

9.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0.
《女孝经》,为唐朝侯莫陈邈(侯莫陈是复姓,邈是名)之妻郑氏所作。郑氏因侄女册封为永王妃.恐其不熟悉礼仪,故作此经计十八章献之,以告诫其为妇之道。全文仿《孝经》形制,以曹大家的名义,阐述孝道的意义和各种女性礼仪规范,是封建时代教化女性的礼教经典.  相似文献   

11.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心概念,历代君王多倡"以孝治天下",同时孝道思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可以看出孝道思想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的地位。《孝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儒家孝道思想的著作,《孝经》在其成书之初便取得了"经"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孝道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先秦时期有著述不留名的习惯,致使许多先秦的著作不知其作者是何人。《孝经》亦是如此,对于《孝经》一书的作者前人和时贤从各自的角度做了大量的考辩,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对《孝经》的作者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12.
《岷州卫修学记》石碑镌立于明万历三年。现存碑文虽多处漫漶不清,但可见碑文内容丰富。从《岷州卫修学记》碑文明证了明代岷州卫儒学之发展和文庙创设、改易扩建,以及地方官员主持修饬学宫等盛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孝经》中"庶人之孝"的概念内容、古代人践行"庶人之孝"的表现,以及遵行"庶人之孝"的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作为继承《琵琶记》的“教化剧”, 金怀玉的《桃花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教忠劝孝, 但是它又加入了忠奸斗争的内容而超越了载道戏曲; 并且它在技巧方面突破了以前的忠孝剧, 形成了才子佳人和忠奸斗争两个模式, 在传奇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训诂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元代贯云石《孝经直解》与通行的《孝经注疏》进行对比分析,从训释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方面总结规律,可以发现用白话直译经学著作的方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训诂的宗旨,彰显了训诂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金代皇帝大多重史,这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很是突出。其重史目的在于从历代兴亡中求得借鉴,获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和巩固统治。为此,金代统治者注重从多方面开展史学工作,从翻译史籍,到修《辽史》,到编撰本朝史,做得很有成效。而史学对金统治者确立君臣等级、实行“仁政”、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金代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海龙屯是播州杨氏的军事要塞和统治据点,其一生主要经历了南宋时期的修建、明万历时期的重修和平播战争的破坏。自中国启动土司遗址申遗以来,土司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关于土司遗址的考古工作也愈发得到各界的重视。贵州省海龙屯遗址考古团队,自2012年开始历时八年对海龙屯进行了实地考古工作,而于2022年付梓出版的四卷本《海龙屯》,正是这一工作的结晶。《海龙屯》以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融合的视野,全景式地剖析了海龙屯土司遗址,可谓揭开播州土司历史面纱的力作。  相似文献   

18.
明人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柳宗元游记散文所记之山水、草木、鱼石,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浸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永州八记"大多仅仅用了一个"记",如《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按照常理,《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也应该命名为"西山记"或"西山游记",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看似简练的题目上再加"始得""宴游"四字呢?细读文本,我们发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此后才知道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这句话告诉我们柳宗元格外看重这次西山之游。  相似文献   

19.
南宋文天祥因反元而以身殉国,展现了高尚的爱国气节。其部下谢翱怀着深厚的情感,在元人的统治下冒着危险屡次拜祭,并写下了《登西台恸哭记》,无声的哭悼是心灵独自在泣血,更传递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义无返顾的爱国之志。  相似文献   

20.
《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作,是当时女子孝道教育的书籍。全书的结构模仿曾子的《孝经》,宣扬女子应遵循的孝悌观、夫妇观、母仪观等女德思想。《女孝经》确立的女德规范,通过儒家思想教化、榜样示范、奖罚结合等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大多数女性的信仰与尊崇。其女德思想对于培养传统社会家庭生活中礼教有序、长幼尊卑、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女孝经》在禁锢女子实现自我价值及人生追求方面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