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月,万物复苏,早春的阳光沐浴着大地,家长们也都计划着带孩子外出旅游了。出游虽然愉快,可等公交车的过程却让许多父母和孩子都觉得难熬。其实,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等车的这段时间也不失为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呢!  相似文献   

2.
天才     
孩子是个考试天才。孩子的母亲是个教师.父亲是个局长。孩子还在肚子里时,父母就给他制定了宏伟的计划: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为了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惯.从幼儿园开始,父母就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玩游戏……孩子也争气,照着他们的计划成长着。孩子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相似文献   

3.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可怎样才能如愿以偿?以下一些调查资料,有心的父母可以从中悟出科学育儿的道理。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孩子的体格、智能、心理等诸方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据美国一份资料披露:父母均系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平均智商为98.3;初中文化者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3.3;高中毕业者的孩子平均智商为108.1;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证书的父母的孩子智商高达109.9。这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孩子的智商也相应上升。新加坡政府规定:获得大专以上毕业文凭的母亲生育两胎以上可获…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向来有着“父不夸子”的观念和习惯.几千年来,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都恪守着这一传统.既不当别人的面也不当的孩子面夸孩子,把对自家孩子的欣赏和肯定藏在心里,背后偷着乐。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年轻的父母们早己摒弃了这一观念,即使在公共场合。也经常能听到“宝宝你真棒”的赞许声。然而.也许正因为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给我们积累过夸孩子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生命是父母所赐予的,但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名字,再幼小的孩子也不例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常遇到有些父母忘记了孩子自己的名字,他们以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有权为孩子做出选择;作为教师,也常麻烦家长督促、检查孩子作业,并且凡事都要求家长签名。也常见有些父母不辞劳苦,每天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自己再步履匆匆地赶去上班;也常见已满头华发的爷爷奶奶拎着书包,  相似文献   

6.
《人生十六七》2014,(1):24-26
中国的父母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父母以为孩子只要学习上去了.一俊遮百丑.其实他没想到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他。自私、嫉妒别人,没法和别人相处,这样的孩子麻烦大着呢.中国父母现在的问题多就多在这里。我们对教育的理解非常肤浅,比方说什么叫“学生”,学生就是学会生存,就是学会生活,而我们的教育恰恰...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家庭内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孩子来说,亲子关系是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孩子最早模仿的榜样.孩子都是努力追随着父母的言行举止。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积累,逐级反映到他们的个性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姜琴 《山东教育》2004,(23):93-94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  相似文献   

9.
“上行下效,然渭之教”。父母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孩子身边,您是否知道,您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教育,而不是金钱。”“教育之于父母就是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年轻的父母如能及时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就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以“生日”为例,笔者通过谈话、家长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有关的调查,情况大体如下:家长的态度:(谈话中的三种典型反馈)1.“我们的单位都很忙,平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过生日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一种补偿心理)2.“现在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朋友每年都送给他很多的礼物。每次我们就给他定个大蛋糕,和老…  相似文献   

11.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上了小学自 己挣钱; 在德国,小小的孩子自己拎个袋子去游泳;嘴里叼个安慰奶嘴,自己在家附近的游戏场玩沙…… 在美国 美国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已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高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睡觉也是如此,很小的婴幼儿就独自睡在有小栏杆的床上,父母只在半夜起来照看几次。 在美国,家长、老师和其他人对待孩子如同对待…  相似文献   

13.
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凡事都应把握一个度。古人云:“过犹不及。”就是说凡事做得过了头和达不到是一样的.父母期盼着孩子健康成长,但有时过于心切,往往就过了头,效果不佳。表现为让孩子不切实际地超前学习.这样违背自然规律,不顾孩子的年龄和个性差异的超前培养,无异于揠苗助长.  相似文献   

14.
《广西教育》2004,(7C):10-11
爸爸:您好!希望您能像朋友一样,听我讲完这些话。我知道,每个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所以,每个父母都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第二代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不少家庭都存在着几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他们的教育影响是长期的、持久的,而且是反复不断地进行的。父母、亲属是儿童的最早教育者,在学龄前的几年间,也就是在儿童接受教师的影响开始以前很久,父母及亲属就在他的身上种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征的根子。现在的许多家庭中,由于孩子父  相似文献   

16.
【导读】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巨匠。这个罕见的文学天才,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父母和老师也都没有发现这个长着胖胖脸蛋的孩子身上有任何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家庭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十分重视早期儿童教育问题,大部分已婚妇女都是辞职在家抚养孩子,直到孩子进幼儿园。一些职业女性会和自己的直系亲属(如自己的父母)共同抚养孩子,这也是韩国家庭本位观的体现。所有家庭成员以及整个社会都在承担教育儿童的责任。韩国女性认为抚养孩子比追求自己的事业更为重要,因此.韩国的儿童在上幼儿园之前的几年时间都在家中,与父母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9.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20.
杨彩  安妮 《家教指南》2005,(2):17-19
家长与孩子无论在人生观、世界观、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父母佯装越想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唠叨也越没完没了。于是,孩子们便总结出了唠叨的十大烦,以此让父母们有所重视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