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前的思考: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老师,我想玩……”这是一堂二年级的英语课。通过复习单词,进行句型的学习,经过精心设计的第二课Atschool,我认为这次应该能完成得更好。因为我不仅做了大量的课件,还让学生收集了许多学校的图片。我照着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开始了我的教学。多数学生投入了较高的学习热情,他们一边欣赏图片,一边开始思索。有的学生开始大声地说:“Thisisaplay-ground.”“Thisisamusic-room.”“Oh,Look.Thisisadinninghall.”“Wow,It'sbeau-tiful.他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画面怎么能不兴奋呢?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学生从…  相似文献   

2.
简单而朴素地说,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而所谓“读书的好习惯”就包括了阅读教材的好习惯。因此,这里的“培养”,应该从开学第—课开始。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好多学生的名字我还都叫不上来。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合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意娟 《湖南教育》2007,(10):34-34
任教了两届高三、取得了高考“辉煌”成绩、主编了百万字高考复习资料的我,再回过头来教高一,情不自禁地以“高考专家”自居。于是,我的口头禅里“高考”横飞,学生一开始还精神抖擞,慢慢地便有些厌倦甚至开始暗地里计算我的“高考”频率了。学生和我或许都有些不适应,彼此不免有些隔膜。  相似文献   

4.
学生写“数学日记”,是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我任教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按理说,还没有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义务”。但为了及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开始了写“数学日记”的尝试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九零后”是指我的学生,我对他们的形容是:老师眼中的“小叛逆”,自己心里的“大天才”,集体中的“边缘人”,学校里的“非主流”。站在“九零后”的面前,我开始觉得无奈,老方法不适用,新方法不会用,硬的不敢用,软的不管用。“九零后”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激发了我工作的热情和灵感,让我开始探寻属于“九零后”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记得工作之初,我总爱对学生使用诸如“必须……”、“不准……否则……”之类的话语,企图以“高压统治”树立严师形象,然而学生在服帖表面下时常流露的不屑与叛逆让我不寒而栗。由此,我开始明白,有“威”而无“信”的教师是失败的。于是我转变策略,开始把爱的暖流倾...  相似文献   

7.
吴斌 《班主任》2021,(2):71-71
今年,我新接手一个六年级班。开学不久,有老师反映部分学生作业存在字迹潦草、乱涂乱抹问题,于是,我决定利用保存的上几届学生的练习本,开展一次“好的学习习惯从写字开始”主题班会。班会开始,我对学生们说:“老师以前带过几届学生,保存了一些他们的练习本,想请大家看看。”说完,我拿出其中一个作文本,打开请学生们看。  相似文献   

8.
我去年暑假开始接触微信,开始只是和几个朋友聊聊天,后来别人告诉我怎样通过微信发照片,发文字,我觉得很有趣。在军训期间我拍了学生训练时的照片尝试着发了出去,没想到收到几个家长的回复:“好高兴看到崽崽了”,“崽崽晒黑了”,“崽崽好勇敢”。  相似文献   

9.
杨聪 《教书育人》2009,(2):29-30
去年期末,我布置了一道自由选择的作业:让学生在寒假里给我寄一封信,谈谈看了“素质报告单”里的评语之后的想法,给我的评语写“评语”。寒假开始后,我便陆续收到了一些学生的来信,从中我读出了写好评语的六点感悟。  相似文献   

10.
第一课时让学生结合【提问辑要】(第一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类: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第三类:为什么关注“我”是不是回到了母校?第四类:牛奶究竟象征了什么?第五类:关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为什么不写全?为什么以此为题目)和【故事梗概】,研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教师提出四个设想给学生自由讨论。第一个设想:把所有的描写学校景色的文字都删去……第二个设想:小说直接从第49节开始……第三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受伤,只思考“这是不是我的母校”……第四个设想:“我”一开始就知道了“我”在母校,…  相似文献   

11.
我叫吴铭,今年12岁,是中山市东升镇东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因为别人总叫我“无名小兵”,所以一开始我很讨厌爸爸给我取的这个名字,后来有个叔叔夸奖我的名字很特别,又好记,我开始喜欢“吴铭”这个名字了。  相似文献   

12.
让抽象变得显然 --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主持的两门课程“数学实验”和“线性代数”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有的朋友请我介绍建设国家精品课程的经验。这促使我反思自己到底是怎样建设这两门精品课程的。我在20年以前开始讲“线性代数”课时就开始建设这门课程了,“数学实验”是1997年开始建设的,在建设这两门课程的时候都不可能知道教育部以后要评精品课程。那时建设课程的目的就是努力把学生教好。不是为了评选精品课程而是为了教好学生,这就是我建设精品课程的经验。因此,如果我的讲课能够对于学生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事情。有一位学生在…  相似文献   

13.
画蛇添足     
我不想惹老师生气,我只想做个好学生。我们班教室后面的墙上,有一个“小红花园地”。我们全班同学的名字都写在上面,很多同学的名字下,都有一朵或几朵小红花,像“学习小红花”啦、“纪律小红花”啦、“卫生小红花”啦……可是我一朵小红花也没得过。我想,没有得到小红花,是不是证明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老师和同学们是不是就不喜欢我?我觉得,我应该从争取得到一朵小红花开始,开始做一名好学生了。你知道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是谁吗?是侯小武!侯小武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是我们第四小组的组长。我觉得他就是因为当着…  相似文献   

14.
开学的第一天,铃声刚响,孩子们便兴奋地等着我这位“神秘人物”出场。按照“惯例”,对于刚学ABC的三年级学生,英语课的重要性我不得不说:“从今天开始英语将作为一门主课,所以请大家务必重视!……”话未说完,一个学生做着怪样在下面小声地说:“天哪,我们又多了一个考试项目。”下了课,我开始  相似文献   

15.
我只是老师     
孙明霞 《师道》2011,(1):1-1
在刚大学毕业踏上讲坛的时候.我因为教“动物”,被学生称为“动物老师”。后来教材变成“生物学”。我就成“生物老师”了。为此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却道不出所以然来。近几年随着教育阅读的广泛和对课堂的观察与探索,我对教育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当学生认为你是“某学科老师”的时候,你在学生眼里只是一个拥有学科知识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一、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自己找答案,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在讲小学历史《红旗插上“总统府”》一课时,我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除了西藏、台湾和沿海一些岛屿外,全国领土基本上解放了”,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我是这样启发学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什么时候开始?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内容在哪一篇课文中学过?待学生回答后,我就概括如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五四”运动开始,因为这次运动是一次彻  相似文献   

17.
受方言的影响,我们班许多学生分不开“i”和“ei”,常常把“雷锋”念成“LíFeng”,而“梨”则念成“léi”。后来,转进了一个叫李磊的学生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我把李磊的名字写到黑板上,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念起来:“LǐLěi”“LěiLǐ”“Lěi...  相似文献   

18.
今天,老师让大家评选“三好”学生,我一听要让大家选,心就不由得提了起来。我想:我平时对同学们的态度十分冷淡,总是爱理不理的,在他们面前,我总是一副骄傲的面孔,甚至还得罪了不少同学,现在……开始选举“三好”学生了。老师让自己认为自己够资格成为“三好”学生的同学主动站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两史一情”教育,去年寒假后,我在三年级开始指导学生记《新闻日记》。一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坚持记《新闻日记》,既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经常看报纸,收看收听新闻节目的好习惯,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既使学生受到先进事迹的熏陶,又增强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既练习了书写、记录,又提高了写作水平。这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收看半小时“新闻节目”,记一条《新闻日记》。开始,有的学生掌握不了“看”“听”的时间,往往计划落空。我就按不同  相似文献   

20.
考试     
要考试了,学生开始移动课桌,排成了“考试座位”——同桌的两张课桌拆开来放。我赶紧对学生说:“不要拆开来,不要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