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眼下,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条件下,近年来新闻官司也出现了上升趋势。当前,新闻工作者成为被告而对簿公堂,许多是由于出现新闻侵权而引起的。如何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就成为当前新闻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想防止新闻侵权,避免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2.
新闻的真实性与新闻本质的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新闻知识》2002,(1):33-34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但如何在理论上正确评价新闻的真实性,并在实践中运用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近年来在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准则,也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没有新闻的真实性就谈不上新闻本质的真实,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确保新闻本质真实的前提。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过程及原因五大要素写新闻,只有报道内容与事实的本来面貌相符,与当时产生的新闻的条件状况相符,新闻才能真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选择是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每个新闻机构,每个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在从事着、重复着这样的活动。面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新闻工作者做出一个新闻选择并不难,但是,要使新闻选择不仅具有新闻价值,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某些新闻选择可能给国家和民众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地维护国家和民众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4.
两权益论与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工作者的权益问题上,笔者主张两权益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权益有两类:一是公权益;二是私权益。何谓公权益?就是新闻工作者作为新闻从业人员代表公众应该行使的权利。具体而言,公权益指的是新闻传播权益:即法定的新闻采访著作权益、编辑出版权益、媒体的经营权益、舆论监督权益。何谓私权益?即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李炜 《新闻窗》2006,(3):70-70
公共关系和新闻传播均以传播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手段。公关活动离不开新闻媒体,新闻媒体的新闻行为也需要通过新闻工作者的公关活动进行。大众传媒作为社会组织之一,是开展公关活动的重要媒介,只有凭借其广泛的传播性能和宣传效力,公关活动才能奏效。由此可见,新闻与公关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活动时,我们也可视为新闻工作者在进行公关活动,这就出现了新闻工作者的公关角色这一定义。  相似文献   

6.
所谓新闻敏感,是指发现和提炼新闻的能力,是增强新闻宣传针对性,实效性,加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工作能力。新闻工作者能否在纷纭复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观察和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王先荣 《新闻采编》2007,(1):36-37,35
新闻活动已成为现实社会最普遍的一种活动。新闻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新闻控制主体、新闻受众三种力量共同作用,完成新闻传播过程。从理论上说,新闻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的各极主体应该是平等的。但综观中外新闻活动的历史,新闻活动的主体并不处于真正平等状态,新闻工作者或屈从于政治权力,或屈从于资本,或迎合受众,一直生存在权力、资本、受众争斗的夹缝中。  相似文献   

8.
一个电视新闻记者主要的武器应该是采访短新闻,如果采访不好短新闻,那你就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办好报纸,办好电台的根本,近几年来,有些新闻单位屡屡发生问题,关键就在于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个“总开关”上出了毛病,因此,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特别是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我盾来,关键在于处理好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锦文 《新闻窗》2010,(5):57-58
做一名好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所谓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一 种职业敏感。它是新闻工作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这种敏感使新闻工作者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迅速发现新闻线索和发掘新闻题材,它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新闻活动的社会化和法制化,新闻工作者职务“触法”现象也随之屡屡发生.新闻诉讼正呈上升趋势。新闻工作者因法律知识贫乏而导致职务“触法“的现象不断出现。我国55万新闻工作者中.精通法律的不多.绝大多数对法律一知半解,因此,在新闻实践中.经常出现“触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唯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反映、解释世界和阐述事实的新闻理论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个大题目。好在大题目大家谈,每人谈一两点意见就可以了。这里,我谈两点意见。 第一点是唯实。 新闻工作者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基本的要求是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这种认识论,新闻工作者不能用唯心论反映和解释世界,而必须用唯物论辩证法真实、准确、全面、本质地反映世界、解释世界。按照我们党最简洁的说法就是:实事实是。 联系新闻工作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相似文献   

13.
赵媛媛 《青年记者》2008,(10):55-56
新闻敏感的发生,不仅要求客观事实具备新闻价值,即具备触发新闻敏感的潜质,还要求新闻工作者主动去捕捉和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正是新闻工作者与新闻事实这对主、客体相互碰撞而闪现出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实践的主体,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是他们的头脑对新闻现象主观能动的反应。素质与新闻的职业特点有密切关系。一表现为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有特殊的要求,这种要求虽无铁定的标准,但总是有更合适和比较不合适之分的;另外表现为新闻职业对新闻工作者素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性内容概述 一般地说,新闻敏感性乃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职业素质,既表现为对新鲜事物敏锐感知的能力,也表现为对新闻素材归纳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闻事件,不仅要用恰当的文字表述出来,而且更要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出去。那么,如何把一个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呢?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中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性是新闻从业者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性的强弱,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收集和采编质量。对后续的报道情况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培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就新闻工作者培养"新闻敏感"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新闻敏感度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如无所见,则无所状。”汉代思想家王充《论衡》中的这句话,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个朴素而不可违背的真理。搞新闻工作的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所见”是第一位的,“所状”是第二位的。有了新闻事实发生,新闻工作者才可能见得到,没有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不能凭空状写。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闻。在这些新闻中,有的包含着有形效用,有的则包含着无形效用。确定一条新闻是具有有形效用还是具有无形效用,是确定新闻效用的性质。新闻的有形效用和无形效用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包含无形效用的新闻有时也会成为“分量很重”的新闻而刊播于重要位置。这是  相似文献   

20.
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高频词,特别是与新闻真实性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作为社会道德在新闻职业领域的体现,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其新闻采编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必须承担的职业责任与义务。从实践角度看,新闻职业道德包括主观认知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也就足说,新闻工作者对于其采编行为的主观层面的认知如新闻价值判断、采访作风与立场以及态度、心情、动机等要受职业道德要求的规范与约束,并在实际操作中以此为基准,明确自身应做什么、如何做和不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