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琰的《悲愤诗》情感真挚,动人心弦;继承了汉乐府叙事和写实的传统,具有高度的开创性和艺术性;她的诗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的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她用她的悲愤反映了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悲痛,她的诗有着深刻的独特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
蔡文姬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的五言《悲愤诗》以被掳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世界,真实地道出妇女在战乱中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体验,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书写自己亲历的战争带给女性的灵与肉的双重创伤,深情地倾诉了在“忠孝”与“慈爱”的抉择中催人泪下的反常态母爱,真切地吐露了封建社会中再嫁女子的忧虑与自卑,为女性群体留下了女性自我书写的留有体温的内心挣扎与抗争.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的诗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诗歌创作,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诗歌的现代性,对新诗由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闻一多是第一个倡导诗的形式美的诗人,他创建的新格律诗,在感性形式方面,探索节奏、韵脚、语调、重复、对偶等诗体建构;在理性形式方面,追求逻辑顺序、联想运用、意象和情感式样、用典等诗性构思。他的诗集《死水》充分体现了他在形式美探索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唐音阁吟稿》中的诗词不论长篇或短篇,都表现为悠悠浩浩的心理时空、超验气度和宽宏目光,其总体风格是大气包举。而大气包举风格之形成,乃由于《吟稿》作者学兼众长,才、识、胆、力俱优:既有刻貌传神之才,而以少总多;又有自辟町畦之胆,而敢于突破牢笼;既有纵横古今之识,以开拓衢路;又有天转化工之力,以熔铸素材,情采彬彬。因此,一部《唐音阁吟稿》,广阔而深邃地写出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活的历史”,光芒灿烂,元气淋漓,《吟稿》作者以卓越的诗才、诗识、诗胆、诗力,洞察中华诗歌的发展方向,入汉魏而变汉魏,入唐宋而变唐宋,吸取传统精华,反映时代风云,发千古之心胸,开一代之风会,乃是扬帆于历史大潮中的新试航。  相似文献   

5.
对言说和书写,龚自珍拥有一种天然的热情与才能,但他却曾几度戒诗,后又破戒,数次往复,颇为引人注目。科考、学佛等均为其戒诗契机,而其人生目标、文学观念,以及关于阅读与言说的深层心理体验,亦是其戒诗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根本原因。对龚自珍来说,阅读、言说和书写有时是快意的宣泄与表达,有时不辄为一种情感、心理折磨,幽情诗思频频来袭,令其痛苦、疲惫不堪,戒诗与破戒于是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的诗篇,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事件和作。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而后来居上的古(小篆)毛诗又何以言外呢!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既要珍惜传统,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孙绰是东晋的重要文学家,发表了一些文论见解,它们是:触物兴情,注重文学作品外在的直观美、声音美、风格应浅净,诗、赋、颂抒发感情,艺术具有动感人心的效果, 孙绰上述文论见解既有与他人相通之处,又有自己特色,丰富了东晋文论,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堪称其代表作,可是在古代,评论此诗者却不多见,今人评论,则多是鉴赏。五言古诗《蓟丘览古》七首是陈子昂在遭遇了最无奈的政治打击之后对其怀才不遇之悲的一次集中的宣泄,《登幽州台歌》作于这组诗之后不久,是其悲愤情怀的高潮终曲。《登幽州台歌》中的孤独和悲凉,其实也是所有有大襟抱大才能者共同的人生悲哀,而传统文化中登高神伤的文化心理则更加重了这种孤独感。就风格而言,《登幽州台歌》悲壮慷慨,是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的初唐诗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一部富于抒情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善于利用悲剧的形式创造抒情气氛;绰号、喝酒场面描写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有时又借景抒情;突出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并且作品还通过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加强抒情色彩,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0.
王维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位有独特风格、独特贡献的伟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早在生前,他就有“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酬王维序》苑咸,《全唐文》卷一二九)的名声;死后,更得到了“诗佛”的称号。他的诗歌创作与宗教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受佛理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1.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人类有着丰富的情感。这些丰富的情感时时撞击我们心灵的门扉.打破心理的平衡,滋生出一股强大的心理能量。由此,我们就觉寂寞、忧伤、悲怨,抑或是痛苦、哀愁、快乐、高兴等等;就觉有种要排遣这股心理能量的迫切愿望。在允许的前提下,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振臂疾呼,时而扼腕低吟,时而欢呼雀跃……可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表达。当代作家艾青就用自己的心灵唱出了“凡心中有痛苦的,有憎恨的,有热爱的,有悲愤与冤屈的……不要沉默”的咏叹调。可以推想,文章是作家渲泄情感、表达愿望、呕歌自然,赞美生命的依托。情感是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红  相似文献   

12.
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蕴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美学思想,除了反映艺术与现实审美关系的“摹仿说”以外,他还认为,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真实应超越生活真实的局限;可然律与必然律、可能性与可信性的互渗整合;情节与性格的统一;生活丑向艺术美的生成;有机整一的完美结构。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不但体现了中庸的美学思想,而且也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一般原理,反映了理论的深刻性、丰富性、永恒性与普遍性。  相似文献   

13.
树丫 《阅读》2005,(1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人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汴京,于是他跟随父亲几度漂泊流离,直到九岁才返回故乡。青年时期,诗人陆游曾师从著名诗人曾几学诗。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产量较多的一位作家,现存诗歌就有九千三百多首。他的诗风豪壮悲愤,是与唐代诗人杜甫齐名的一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一生中有两篇脍炙人口的写给自己儿子的诗,即“示儿诗”,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那浓浓的父子情、爱国心。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读懂陆游的父子情。《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陆游用冬夜读书生发出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的一首诗。诗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诗经》中“礼”、“仪”二字的含义,论述《诗》反映礼的思想是《诗》与礼的关系中重要的方面。典籍记载礼典用《诗》的篇目有限,本文考察了《诗经》结集的情况及礼典中“无算乐”的性质,从而明确了典籍记载之外大部分储》篇与礼典的关系。论证锵》与礼都是先王之教的载体,是情志在不同阶段的产物,揭示了《诗》与礼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闲话》体现了诗性与智性的和谐融合。作者评诗论诗善于引导读者走上诗性审美的道路,同时又具有智性深度,注重在情感与理性两方面给予读者强烈的感染与有力的征服。  相似文献   

17.
南涧词在风格上最明显的特征是其中和之美:思想内容上,借助酒和仙消解悲苦低沉之情感;艺术特征上,"深沉与轻倩相融","悲愤与悠闲相融";韩元吉的美学追求是"和心而近古",遵从儒家诗教传统,同时暗合张炎论词所提出的"雅正"。  相似文献   

18.
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在:司马迁在创作中始终处于理性思辨与激情冲动交变的状态;作者将其强烈的功名心理处处显露于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刻画之中;《史记》在体现作者高度的实录精神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作者主动以艺术家心态著史的特征。《史记》是司马迁伟大人格和人生价值的明证,堪称社会史诗与心灵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现存的较完善的上古语言材料之一,其词汇的组成与古今汉语有同有异,从其共同之处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发展的延续性,从不同之处又可以看出上古汉语的一些遗迹。这些遗迹在近、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但在一些方言中仍有残留,比如《诗经》词汇中比较突出的重言词就可在玉溪方言中得到印证。重言词在《诗》词汇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诗》共有复音词九百余个,重言词就有三百五十九个,占三分之一多,通过重言词我们可以窥视到上古汉语词汇的一斑。  相似文献   

20.
忠于历史,秉笔直书是司马迁《史记》的基本特点,但司马迁又非常重视历史主体活动中的情感因素。他在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对历史人物的活动浮想联翩,进入了醉迷的情感体验状态,尔后才进到高层次的直觉顿悟状态。故司马迁历史思维方式的特质,既不是纯实录性质的实证主义运思方法,也不是纯粹表现情感的形象思维,而是以情感为特质,以直觉为中介,溶逻辑思辨与形象直观于一炉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