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成文 《传媒》2018,(9):91-93
新闻专业主义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也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遵守的最主要的新闻职业规范之一.当今正处于信息膨胀的时期,人们比以前更易于获得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困惑.人们似乎更容易看见"真相",但核实真相很难.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这样便进入了一个"后真相"的场域.在"后真相"时代,传统意义下的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冲击与挑战,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后真相时代"的命题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典主张、"后真相时代"的现实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局解构、"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突围路径等建立分析框架,探究新闻专业主义"公共服务"与"客观性和公正性"诉求,在融媒新时代的实现形式,为深入研究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以来,"后真相"以高调的姿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作为舶来品对中国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本文通过追溯"后真相"起源,厘清"后真相"定义,并结合新闻理论知识提出"后真相"对新闻伦理的三种冲击:舆情反转现象频发、新闻客观性受到损害、价值共识引导遇困境;并从民众、媒体、政府三个层面针对三种冲击提出了三点建议:良好的舆论环境离不开民众的媒介素养、媒体应该致力于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建构、政府应重视政府网站和政府新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4.
谢杰  石兰夫 《今传媒》2023,(4):44-47
后真相时代,情绪在前,真相靠后,使得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新闻专业主义受到了较大冲击,主流媒体面临着议题难以聚焦、逆火效应突出、理性让位于群氓情感的舆论引导困境。面对后真相时代舆论格局的新变化、新问题,本文提出主流媒体要从自身出发,健全传播体系,加强技术研判,联动意见领袖,贯通线上线下,担负起舆论引导的排头兵职责,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重新占领舆论高地。  相似文献   

5.
在厘清大数据的优长与劣势之基础上,从消解与修缮两个维度阐释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所经受的衍变和影响,指出大数据时代虽然通过改变新闻产制、传播方式和发布渠道对新闻专业主义实施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消解,但在更大程度上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修缮,同时提出了应从政府、媒体和公众三个层面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卢亚  胡翼青 《新闻界》2012,(18):7-12
本文以"八毛门"事件为例,探讨了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自媒体迅捷的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媒体掌握的舆论主导权,有时甚至迅速形成强大的舆论风暴,形成干涉现实的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其缺乏专业精神,各种失实的消息泛滥成为必然结果。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只是核实真相,它更重要的任务是更专业和更科学的调查方法和新闻素养以及作为专业调查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自媒体时代,在舆论监督领域,传统媒体及其专业主义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文本分析法,以视频类的参与式新闻——拍客新闻为样本来源,分析参与式新闻文本生产中所呈现的特征以及所涉及的伦理要素.研究发现参与式新闻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意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监督与批评意识,具有一定的责任理念和公共精神.从专业操作来看,参与式新闻在报道技巧上凸显不足,参与式新闻缺乏对新闻真相的深度挖掘,以及客观、...  相似文献   

8.
“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新闻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连接党与人民之间的桥梁,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业有必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出路。而以往以报道“冲突性”为主的新闻,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后真相”的程度。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积极性心理”为基点的新闻形式———建设性新闻在我国的发展可能性,从党性原则、正面宣传、群众路线、新闻教育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这一新闻形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以及事件的推进、真相的探究等方面正在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尤其对民生新闻的影响最大.民生新闻是被动应对,还是主动借力呢?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民生新闻微博对于民生新闻栏目有哪些媒介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这些媒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后真相时代,传播模式的发展、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受众地位的变化,令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等新闻价值要素出现了转变。本文以"榆林产妇跳楼事件"为例,探讨"后真相"是如何影响受众情绪以及如何影响新闻价值要素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职业与专业、职业道德与专业精神等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心理学与哲学层面深化对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精神内涵的理解,并进一步探讨了专业精神与新闻敏感、新闻专业判断等诸方面的内在关系。本文认为新闻从业人员专业精神的本质在于其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及其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的体现,具体表现为新闻从业人员在新闻敏感和专业判断两大维度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王彤 《新闻传播》2023,(16):107-109
经济、技术、媒介素养等多种因素致使假新闻频发,新闻反转现象不断,后真相时代随之到来。引人瞩目的是网络意见领袖对用户声音及舆论引导的影响很大,意见领袖很容易引导网民非理性表达,而匿名发帖的加持,使得非理性声音逐渐扩大。后真相舆论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很多,不仅损害媒体公信力,还损害新闻真实性,使得民生新闻的发展道路受阻。具备一定声量的媒体更应引导正向舆论,避免后真相的再现。网络意见领袖应承担社会责任,专业新闻媒体则更应坚持新闻专业主义,而党政媒体机构应禁止非公有资本参与采编业务,提高媒介素养再教育,净化网络舆论场。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确的态度报道事实,挖掘事实的真相,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给读者.①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的人民,辛亥革命前后的报人受西方报纸的熏陶,大都继承了新闻专业主义.这其中,詹大悲、何海鸣等人在汉口创办的《大江报》,遇事敢言,揭发真相,将新闻专业主义贯彻到底.  相似文献   

14.
高涵 《新闻爱好者》2012,(17):53-54
作为新媒体中的佼佼者,微博独特的传播特点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它优于现有传统媒体的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新闻采集与发布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平台,其专业性虽无法与专业新闻机构相媲美,但在突发事件及直播事件、娱乐事件等新闻中微博的速度与力量不容忽视,而且,微博这一新媒体发现新闻、创造新闻及制造舆论的能力愈发增强。本文将在论述微博的媒体特点和传播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微博对传统媒体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新媒体的快速便捷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舆论环境的愈加复杂,并进一步塑造出“后真相”时代。“后真相”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反转新闻的增加、信息复杂性的增强。文章从“后真相”现象出发,探寻该时代迅速发展和反转新闻泛滥的原因,并分析其对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提出治理反转新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闫青 《今传媒》2020,28(1):70-71
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获取让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变革,也开始进入“后真相时代”。本文通过对“重庆时代天街杀人案”的回顾与剖析发现,目前在新闻信息的传播中,社交媒体更在意新闻的时效性而不加求证,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同时,虚假的信息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谣言。本文试图从新闻伦理的特点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出发来建构现行社交媒体的健康伦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8,(2)
随着新闻业生产实践与传播生态的变革,事实真相迷离下的新闻从业者书写权力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54位新闻从业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在充满不确定性、主观性的后真相语境中,新闻实践中的书写主体、书写规则、书写话语等逐渐突破传统新闻生产惯习,书写权力成为争夺焦点并主导着新闻生产传播。新闻业边界的模糊带来新闻书写主体的多元化,新闻从业者与公众共同参与新闻实践;媒介组织的社会化对传统新闻选择与编辑标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新闻生产中的书写规则被不断改写;随着新闻视觉化表达的兴起,颠覆了组织化新闻生产中新闻话语的独白式、单一同质性,新闻书写话语逐渐呈现出互动交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灾难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但在灾难影像报道中产生伦理失范的负面效应也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人道主义与传播真相之间的道德争议.从新闻价值的判断和人道主义的诉求两个方面分析其内在动因,则媒体在坚持新闻价值至上原则的同时也应该把人当作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建立全面而成熟的影像传播伦理,平衡好人道主义和真相报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8,(1):54-59
"后真相"是西方政治传播和新闻运作中的新现实。通过梳理西方的相关文献,本文试图将"后真相"这个舶来词汇放到西方语境中进行回溯和阐释,对"后真相政治"、"后真相时代"等概念进行了还原,对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根源进行了归因,对其间社交媒体的角色和传统媒体的作用进行了透视。本文认为,"后真相"是西方政治失灵和新闻失范的产物,而当下的西方媒体实践中的事实查验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媒体秩序,后真相政治传播仍是一个亟待厘清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20.
后真相涉及生产与接收。新闻不能阻止后真相的生产,但能阻止后真相被公众所接受。新闻以叙事认知建构公众信任,通过求索故事、情感体验、公共意旨,刷新当前的叙事理解,激活个体与集体的无意识积淀,使公众青睐和信任新闻。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尤其需要可信的现代化求索故事、情感体验与公共意旨,使新闻媒体在服务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