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手机媒体发展早,技术先进,内容传播丰富,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日本手机媒体内容传播中最能体现媒介特性、发展最成熟的手机报、手机小说为研究对象,剖析日本手机作为阅读媒体在内容组织及传播方面的特点,并提出手机媒体内容组织互动性、提供内容能吸引受众多次访问、社会责任性、对象性及内容媒介融合等对我国手机媒体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许波 《新闻爱好者》2010,(12):68-69
手机视频广告概述手机是一种崭新的视听新媒体,在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方面都与传统媒体有着较大区别,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符合手机媒体特点的视频内容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手机电视对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随身携带。①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来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将传统电视节目简单搬到手机上是不能发挥应用特性的,必须进行改进和重构,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有计划地为不同平台设计相应环节,从而构成手机电视新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形态,又是以形式、内容及生产三个层面来构建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逐步普及,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形态不断涌现并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访问量和广告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传统媒体形成强烈的竞争态势。一时间,报纸行业面临寒冬和拐点的论调此起彼伏。究竟新媒体将如何发展,将对传统媒体产生什么影响?报社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采集中心的功能不变,将逐渐演变成为本地的新闻信息通讯社。这个本地的新闻信息通讯社将发展出两条新闻信息生产线:一条是以文字、图片信息为主的静态内容生产线,另一条是以音频、视频为主的动态内容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将面向以手机、电脑和电视为代表的小中大三个终端屏幕系统,输出文图结合、音像兼有的全媒体产品,从而把我们带进一个三屏幕占主导地位的新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5.
手机电视的节目形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电视技术的定位和实现是短期就可以解决的,但对其内容和节目形态的探讨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本文从手机电视节目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物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应当具有的不同于其它数字新媒体的内容特征.视频内容充分发挥了手机的便携性、交互性和使用的广泛性特性,将使手机由传统媒体的补充走向独立媒体.  相似文献   

6.
<正>移动新媒体发展研究:移动终端媒体化移动媒体主要指以移动终端载体和无线网络为传播介质,实现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的传播和服务,是以手机媒体为典型代表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第五媒体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相似文献   

7.
杨艺 《新闻世界》2012,(9):169-170
当今时代,以数字化为依托的新媒体成为重要发展领域,拥有越来越广泛的用户群。手机媒体以其互动性、个性化信息传播等优势,为新媒体开创了值得借鉴的发展盈利模式。本文分析了手机媒体的盈利模式,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手机媒体存在形式解析及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王蕾 《新闻界》2009,(1):74-75,89
手机已由最初的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转变为传播、整合信息的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的地位的确立是个渐进的过程,其存在形式也不断变化,日益丰富.从最初的手机短信到手机报、手机电视,再到3G时代的手机互联网,手机媒体的存在形式的每一次变化,都为手机媒体注入了新的传播特性,逐步确立了其大众传媒地位.  相似文献   

9.
电视看似被新媒体所冲击以致失去大量受众,但其实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载体的转移使电视机不再是电视的唯一播出平台.作为新兴媒体,手机为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传统电视节目必须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找到适当的内容和形式承载手机电视受众期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邓璇 《青年记者》2012,(8):65-66
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在发展中,随着数字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异军突起,在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中划分着自己的份额.在新媒体中,更是有一股强势力量——手机媒体,正在逐步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五媒体”时代.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无线终端,WAP网络为平台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的形式较多,早期以短信、彩信、手机报为主.2009年国内3G正式上市以后,手机业务变得更加丰富,手机电视、手机微博、WAP网站等都成了手机媒体的媒介形式.  相似文献   

11.
自从2009年3G牌照发放以来,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表现得活力十足,尤其是手机媒体。本文基于对南京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通过对当下手机媒体的发展、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等情况,并根据手机媒体的特点,分析手机媒体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以及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爱虎 《新闻前哨》2014,(11):76-77
手机已成长为移动多媒体,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大众媒体.它不仅具有媒体的各种特性,是新一代媒体,而且属平台性媒体,在这个平台上集纳了多种功能与服务.这使得手机媒体具有快速、便捷、可移动、海量信息等多种优点.本文旨在分析手机媒体的各种盈利模式、模型及其利弊,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利益流为核心,着力构建新的手机媒体盈利模型,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从信息流量、广告主导、内容整合、平台整合等方面构建了模式,以探求手机新媒体高速成长的动力、效益规模化、效益可持续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视频作为建立在移动网络平台基础上新的多功能媒体传播方式,其便捷性和实用性已经越来越受广大受众的青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手机视频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引起产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手机视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存问题进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手机视频未来从制作到内容的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基于手机媒体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主流媒体的定义应该更新;通过大规模的手机用户随机电话调查并定量分析,作者认为以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媒体将超越第一代有线网络媒体,成为新媒体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等信息传播形式的崛起,给地方台提供了更多传播方式和创作机会,为地方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的新媒体形式对地方台信息传播及受众的影响,然后探讨了基于短视频与手机直播的信息传播形式对扩大地方影响力、强化受众观看体验的策略,以期提升地方台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我国手机出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手机出版的特点手机出版是指提供者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并通过无线、有线网络或内嵌在手机媒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或下载的传播行为。目前,手机出版的数字产品内容包括新闻、小说、漫画、音乐、游戏、图片等多种形式,其中,手机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尽管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还  相似文献   

17.
<正>据《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已决定将旗下音乐、阅读、游戏、动漫、视频等五大内容基地整合,成立一家新媒体公司,新媒体公司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挂牌。公开资料显示,中移动与互联网有关的基地共有9个,包括设在四川的手机音乐基地、设在上海的手机视频基地、设在辽宁的位置服务基地、设在湖南的电子商务基地、设在广东的互联网基地、设在杭州的手机阅读基地、  相似文献   

18.
对手机媒体分众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①在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也正在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9.
陈虹  聂德芸 《视听界》2009,(4):56-60
新媒体从本质上说无非是新的内容发行平台和分销渠道。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手机电视不论采用何种运营模式和技术标准,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容产品上来。未来的手机媒体上承载的真正有商业价值的内容一定是为它们量体裁衣的独特内容。未来内容提供商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是制作优秀新内容能力的较量。本文从手机电视的生产方式、内容特点及内容建构三个层面来探讨手机电视的内容产业链。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3,(4):111
随着中国媒体数字化进程的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仅次于传统电视,并从之前的电视补充媒体逐渐发展为广告的主流投放媒体,视频已成为网民第一大网络服务选择。而内容版权上的精品化、自制项目的多元化呈现良好趋势,特别是手机视频成为增长最快的移动应用,使得视频网站在内容营销上有了更大的市场,目前爱奇艺移动客户端总用户数已达到1.12亿,在多屏时代将会创造更多无缝化的精彩视觉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