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芦花》是一首描绘军旅爱情的歌曲,情感朴实真挚,演唱时需要较强的歌曲把握能力,融合自身的情感,才能稳定流畅地进行发挥,塑造出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的抒发。本文分析了歌曲《芦花》的音乐特点和演唱要求,以期为相关演唱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课型:歌唱课年级: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歌曲《我们的田野》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曲的歌  相似文献   

3.
歌曲《美丽家园》是民族声乐曲目中的一首上乘之作,流传性很广泛,歌曲曲调优美、清纯,本论文将从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技巧上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歌曲的内涵,表达出对祖国家乡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赞颂。  相似文献   

4.
《鸟儿在风中歌唱》是由作曲家刘聪,以及词作家樊孝斌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声乐艺术歌曲.除此之外刘聪还创作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园恋》、《在青翠的山谷里》、《淋湿的梦》等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鸟儿在风中歌唱》是一首花腔女高音独唱声乐作品,它要求表演者在演唱过程中,既需要以良好的歌唱状态为基础,通过花腔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同时还需要以恰当的艺术想象和情感处理来表达歌曲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5.
在歌曲演唱中为了更好的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正确分析与处理歌曲情感,早已成为歌曲演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些年来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在歌曲演唱中“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用歌声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早已成为歌曲演唱的关键.本文笔者从歌曲演唱中的情感处理入手,对情感处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艺术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是表达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是歌曲真正的灵魂所在,也是传递和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在声乐学习中很多人往往会更加注重的是发声的方法和精湛的技巧来表现一首作品,但是却忘了真正的好的作品演唱技巧只是小部分的,而情感的表现才是演唱歌曲真正的精髓,缺乏了情感的演唱时没有感染力的,观众不能与你所想,你也无法去打动观众,所以笔者认为想要唱好一个好的作品应该从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时代背景,歌词,和换气的地方来思考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一首作品,结合自己的想法这样演唱出来的作品才能是既有原作者索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是却有不会失去自己的情感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歌曲演唱中,把握歌唱技巧、演唱情感、歌曲的处理均为演绎歌曲的几个重要因素,其中,情感表达在歌曲演唱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处理好每首歌曲的情感,用心歌唱声乐作品,让演唱与情感完美结合,以声传情。本文主要分析歌曲演唱中的作用与方法,让歌者更好的诠释好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作品《一杯美酒》是一首新疆的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风格十足。这篇论文通过对这首维吾尔族民歌作品结构分析与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分析,通过反复实践练习作品,揣摩适合歌曲的演唱方法,从而加深对作品理解。在创新上通过对新疆民俗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来分析新疆音乐。在对作品深入了解逐句分析的基础上为演唱歌曲提供了专业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前人的演唱方法使得演唱更有理论依据,让表达更完善更科学,用最适合这首作品的声音准确的演唱,令听众感受到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9.
拉赫玛尼诺夫是俄罗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创作的歌剧《阿列科》堪称俄罗斯歌剧的典范,歌剧剧本取材于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茨冈》。著名咏叹调《人们已入睡》是歌剧《阿列科》中的经典歌曲。同时,也是表现男主人公阿列科性格的唱段,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演唱、蕴含的情感等方面来分析《人们已入睡》这首咏叹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郝猛 《教育教学论坛》2012,(15):244-245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处理表现在音色的变化、歌曲动态的变化,以及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而歌曲演唱的情感还体现注重歌曲词意内涵的理解和歌曲所表达的风格和韵味上。  相似文献   

12.
朱娟芬 《儿童音乐》2012,(11):79-81
【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第三册第五课《爱劳动》表演:《种玉米》【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用听唱法学唱《种玉米》,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认知目标:能够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音符。教学重难点:1、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2、附点音符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儿童歌曲。歌曲为2/4拍、G大调,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产生了果断、带有号召性的旋律。旋律突出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使得音调更为坚定有力,描绘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教育学生将劳动作为人生的一大乐趣,用辛勤的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声乐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也是表达人类情感体验的一种手段。每一位音乐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即是音乐家的情感表达,也是其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如果说仅仅只有华丽的演唱技巧而没有歌曲的内在灵魂,那么你的演唱只有华丽的外表,而没有真正的灵魂。而这样的演唱就如同一潭死水永远都打动不了观众。所以说在歌曲演唱中,表演者只有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这样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歌曲《黄河怨》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是一首在演唱上难度比较高的歌曲.歌曲作者冼呈海将女主人公悲痛的情感赋予了流畅而凝重的音乐使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高度艺术的统一.《黄河怨》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第一个部分描述了一位妇女对着狂风和乌云倾诉自己的悲惨遭遇,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妇人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控诉,对鬼子的憎恨和在战争中失去了孩子的撕心裂肺心境的内心描写.第三部分由两个小乐段组成是整首音乐的高潮部分描写了主人公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挣扎,呼唤丈夫为她以及她那死去的可怜的孩子报仇.  相似文献   

15.
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的歌曲《马铃声声响》是一首女中音歌曲。通过对其创作背景分析及对作曲家施光南的介绍,综合分析了歌词所表达的情境与情感,以乐曲节奏分析和旋律音调特征分析相结合,以形象性音乐特征与歌词意义结合分析了歌曲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结合声乐教学中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分析了《马铃声声响》一曲的情感表达,运用声乐演唱技巧及方法体现歌曲情感,对歌曲体现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歌曲《四季花雨》是郑冷横老师专门为初中生创作的一首校园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活泼,富有律动性;旋律流畅,音高起伏不大,很适合变声期的初中生演唱。【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从欢快的旋律中体会校园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秦容  李劲松 《重庆师专学报》2001,20(3):56-58,60
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歌曲处理,是一个长期困扰高师声乐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歌曲处理要抓住歌曲的时代特征,把握作品风格;分析旋律进行的特点;设定歌曲的情感基调、抓“关键字”的处理;注重演唱时的形象感染;注重个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略对情感的表达,虽然有漂亮的音色和音质,却因为没有情感而无法诠释作品。声情并茂的演唱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也是唱好一首歌曲的标准。笔者通过自身在声乐学习和演唱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结合歌曲《月光恋》,并从它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谈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歌曲演唱的过程就是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声乐演唱中,如何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目标。影响歌曲情感表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基本了解还有声乐技巧和艺术表演等。一、了解作品风格是情感表现的基础(一)了解创作背景一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即是对某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的反映,整个作品的内容基本上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来自自然又超越自然。  相似文献   

20.
《山里的女人喊太阳》是一首有着浓郁的土家风味的,非常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歌曲中简洁的歌词,配上优美富有民族特色的旋律,极其生动形象地把土家族人民特有的民俗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这首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表现歌曲的民族特色,惟妙惟肖地运用方言歌唱,在声音上要以明亮的音色和高亢地唱腔来处理。本文将从艺术魅力和演唱技巧两个方面来探究这首声乐作品,从而更好的达到诠释音乐作品,以及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