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宗教观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作为人类特定形态的思想信仰,是人类历史上特有的精神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在人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及其活动领域中,宗教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它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诸如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绮丽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在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人文道德伦理和宗教神灵崇拜的共同作用和制导之下形成并发展了本民族特点的视觉审美心理,探究藏民族的视觉审美心理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察藏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元素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精神道德等内涵,是我国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在适应中国国情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国佛教界对教理、教义的阐释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对国家方针政策理解的内容,为规范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今天,发挥佛教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楚玉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玉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一枝奇葩,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科技文化于一体,积淀着丰富的宗教、道德、政治、美学等文化内涵,放射出楚文化璀璨夺目的光彩,数千年来深深影响着楚人的人格、民族品性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略论原始宗教精神对早期中国文学的美学导向张清华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各自原始宗教以及承载这些宗教内容的早期神话的滋养。从一定意义上说,各民族早期文化中最具有百科全书意义的原始宗教与神话不但培养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同时也塑造了其文学...  相似文献   

7.
文化史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文化史的内容历来都有。文化,作为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体系,通常情况下,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这是广义的文化;而狭义的文化,则只包括精神文化,即哲学、伦理、道德、宗教、美学、音乐、诗歌、文学、绘画等意识领域。我们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化史内涵,是以精神文化的内涵为主,兼及物质文化的一些内容,如衣食住行,它们是精神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省份,在宗教文化的发展中,宗教音乐异军突起,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宗教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同时,又作为一种宗教表现形式不断扩充宗教文化的影响。但就目前青海地区宗教音乐发展现状来说,虽然宗教音乐较为活跃,但在当今流行音乐的盛行下也渐渐开始走向迷失。因此,本文从青海地区宗教音乐的分支、文化内涵及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宗教音乐的发展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9.
儒学论者与儒教论者讨论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儒学与宗教的异同.从儒学与宗教的差异看,儒家文化总体上不具备宗教的特征.儒学虽然不是宗教,但在功能上与宗教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提供了一种组织社会群体的文化共识,都维系一种伦理规范系统,都提供了一种精神安顿方式.儒学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中,成为中国人树立道德理念、处理人际关系、凝聚民族群体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近代日本的武士道文化是对先前武士道精神的推陈出新,体现了道德、文化的共通与变异。它继承了先前武士道精神的许多优良品质与德行,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又逐渐变更了“忠”的内涵,把武士的道德追加为全民的道德。内省的道学工具转变为军国主义的精神工具和战争工具。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给日本现代化建设强大精神动力和社会美德的同时,也引发了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文化人类学研究宗教旨在探究人类文化,而在宗教文化系统中,宗教行为即仪式极为重要。度戒作为瑶族重要宗教文化又超越其宗教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承载厚重的民族文化使命,借助这一制度性仪式给即将走上社会的男子灌输传统道德、社会责任、生活礼仪和文化教育,富有象征意义和内涵的度戒仪式本质上合理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族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
道德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道德教育,从孔子、孟子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都有许多关于道德教育的论述;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道德教育,美国教育家贝斯特就主张通过讲授历史哲学、道德艺术,甚至宗教等给学生以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甘孜旅游发展必须打造文化内涵。文学是文化的核心。甘孜旅游文学的特点是散逸民间,与佛教人物、宗教生活相联系,与自然景物和社会精神生活紧密联系。甘孜旅游文学的整理开发有助于推广藏族文化,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精神内涵,进一步美化自然和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消极作用和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其消极作用表现为消磨人们的斗争意志,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保守性的特征及宗教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行为;同时也应看到宗教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诸如原始宗教可以增强氏族部落的凝聚力;世界三大宗教在其产生初期反对传统意识形态,促进社会发展;宗教往往被下层人民作为反抗压迫、剥削的工具;宗教道德在世俗社会中规范人们的行为;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宗教的消极落后性占主导。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道德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通的精神追求,是现代伦理构建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只要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仍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建设有一定积极作用.其当代意义在于: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上是人对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它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发挥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规范人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7.
在甲午战前的半个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了考察并将之与中国文化作了比较,对两者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了初步探究。时代的认识局限使他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加以客观审视,加上民族主义因素的作用,使他们虽然对西方宗教文化的某些方面给予肯定,但主要的是站在民族主义立场和道德角度对西方宗教文化进行审视,进而从总体上持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的神话虽然在某些内容和主题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和社会背景以及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模式规定了他们不同的发展历程、基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希腊神话体系中,诸神和英雄(半神)身上有着强烈的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感性的浪漫主义构成神话的基调;而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诸神普遍具有一种历史化、伦理化的倾向和道德教化功能。神话传说成为扬善抑恶的道德教科书。这两种价值观奠定了今后中西两种不同曲文化精神,即“超越现实,追求彼岸的浪漫精神和宗教情怀与专注于现实人生及人际协调的务实精神和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19.
"枣"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内涵,"枣"文化源远流长,它与中国古代礼义道德包括枣与孝、枣与礼、枣与忠、枣与祀都有密切联系.枣俗广泛存在于民众精神生活中.枣的礼俗精神的形成是枣的植物特性和社会思想融合的结果,是在浓厚的礼俗文化氛围下,通过文学手段、宗教手段不断将枣的礼俗精神进行传承和渲染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美国诚信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法治精神,源自西欧宗教思想传统,在美国本土宗教和社会文化的弘扬中发展壮大。美国先立宪法、后设政府的建国程序所体现的法治精神,伴随着国家信念和民族认同的发展逐渐鲜明起来,并在20世纪初工业化发展转折期得以彰显。美国诚信教育的法治精神具有绝对权威性、普适性、实用性等特点。以美国为鉴,凸显法治力量,将道德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应成为中国当代诚信教育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