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郝浴其人的论述及对银冈书院历史地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银冈书院的建立为辽北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莉 《辽宁教育》2013,(1):12-14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集修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和讲学授徒为一身,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又怀抱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发展。作为东北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书院——银冈书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银冈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当时的人丈面貌,更让我们窥探到那段历史的图像。银冈书院是其他书院无法替代的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3.
郝浴是清代顺治、康熙年间的教育家,被贬到铁岭后创办了银冈书院,以"致知格物"这核心,开创了书院讲学之风,从而使银冈书院成为东北第一大书院。他不仅培养了大批人才,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清代乃至于后世的教育,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冈书院的沿革与发展三百五十年,真实地反映了辽北地区教育文化的发展历史,解读了东北地区古书院的转变过程,这是中国书院文化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为铁岭创建文化名城增加了很多亮点,它的价值和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相似文献   

5.
铁岭的银冈书院,培育了无数英才,魏燮均是银冈书院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之一,一生有许多诗、文传世。其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好友商文澜,二人在郊游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使他创作的思想得以升华,他们的友谊是他艺术创作成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郝浴为清初享有盛誉的著名官员。因受到吴三桂的栽害,被迁流至铁岭,在辽宁寓居达22年之久。郝浴开创的银冈书院作为一种较为自由的教育形式的书院制度,首次出现于东北大地。  相似文献   

7.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8.
唐宋元历史时期,石家庄书院经历了由初建到蓬勃发展.全国大部分地区书院的发展大多在两宋时期,石家庄书院同期水平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发展态势相比,明显落后.但元代石家庄书院却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就河北省域而论处于前列.相对于全省书院分布,石家庄书院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其书院的历史人文环境和教育教学理念为石家庄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院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明代书院发展最为坎坷、大起大落。对历代书院的兴袁。经典解释是从学校、科举、学术三个因素来分析,但这种解释只能说明表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开明代书院起落的谜团。试通过正德政局影响广东书院的个案,分析广东书院兴起的历史境遇,揭示明代书院发展的深层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0.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古代书院从北宋游酢的“水云寮”开历史之先河,历经南宋的兴盛与元明清的沉寂,以清代游云章的云寮书院草草收尾,前后共建有27所书院。本文在充分查阅史料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的历史,在此基础上,着力分析武夷山古代书院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书院的界定直接影响着一地书院数量的考证。池州历史上一切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无论其官办或是私办,抑或是个人隐居读书之处,对池州区域文化均产生较大影响,也为池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活力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教育探索》2007,(10):31-32
以白鹿洞书院为代表的书院,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封建社会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观".古代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它们妥善处理了"不变"与"变"的关系,在回应历史剧变的挑战过程中,保持了自身的特色和独有的书院精神.同时,以道德为教育核心的定位及独具魅力的办学特色,也为书院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8,(3):102-106
通过对安徽古代书院的文献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和质性分析,梳理发现有安徽古代书院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研究主体多为高校研究者,且多采用文献研究法进行历史资料的收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书院历史与书院志、书院与学术、书院与地方文化等方面,对于安徽古代书院的区域研究也集中于徽州书院的研究上,对于皖江地区古代书院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古代的学校,出现于唐代初年,起先并非士子肄业之所。随着历史的演变,书院渐渐成为了一种教育机构,并延续了千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书院参仿佛教的因子,兼取私学、官学的办学经验,曾一度成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一份宝贵的遗产,研究书院教学有着承继传统、借鉴经验、考量现今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昆冈书院和三都书院是普宁教育的摇篮,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普宁的书院教育逐渐趋于没落。主要梳理了昆冈书院和三都书院的历史概况及基本现状,并对当前普宁古书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常德,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史上,文山书院、龙阳书院、深柳书院、德山书院等大批书院培养了众多济世之才。百余年间,常德走出了宋教仁、蒋翊武、林伯渠、丁玲等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9.
张琦睿 《现代教学》2014,(10):42-42
为了充分利用震旦书院这一新的平台,我校历史教研组构建了震旦书院的历史课程体系,并着手进行教学实践。这些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即历史类拓展型课程、历史类研究型课程、史学社团和史学讲座。我校历史类拓展型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我们依据书院特点,认为可开设以下三种课程。  相似文献   

20.
从书院的历史、藏书、借阅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古代书院和现代高校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书院是高校图书馆的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