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自媒体盛行的现代社会,技术的普及使"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了现实,使社会中的个体都拥有了表达权,公众从单一的"受众"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弱化。随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社会中的个体只需通过注册,就可以成为用户,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UGC)随即成为自媒体信息生产的主要模式。在这一模式之下,自媒体传播产生了诸多问题,如传播有害信息、信息虚假现象蔓延、误导网络舆论、信息泛滥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受众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甚至影响着社会秩序。显然,自媒体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不应该使信息传播损害社会利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为图片传播提供了新的环境,图片逐步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的图片信息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展现。然而在网络图片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范现象,一些背离社会道德、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图片传播必然对网络媒体生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对青少年的成长构成威胁,也会对受众产生信息误导,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网络谣言,指的是在网络上,尤其是社交媒体中,迅速传播的虚假言论。这种言论是一种误导性的信息,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攻破公众观念,其导致的结果可能会很严重,甚至有潜在危险性。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谣言谎言在网络流传,引发社会关注。从"女干部携巨款潜逃加拿大",到"艾滋病患者滴血传播艾滋病",再到"女大学生求职被割肾",这些信息耸人听闻,最后都被证明是不折不扣的谣言。从国家互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虚假信息从众传播的现象,从而造成网络舆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文章旨在探讨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并构建影响模型。这一研究可为减少社交媒体用户的盲目从众行为、确定社交媒体平台的管控方向提供帮助。[方法/过程]以从众理论为基础,从群体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3个方面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影响模型,并设计具体的测量量表。基于36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23.0和AMOS26.0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群体因素对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大,远高于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且群体凝聚力是关键核心影响因素;个体因素中,用户卷入度和相关知识经验正向显著影响个体声誉,进而正向显著影响虚假信息从众传播行为,且用户卷入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情境因素中,信息热度正向显著影响情境模糊性,进而负向影响用户从众传播行为,影响作用最小,说明社交媒体用户对待不确定信息的理性态度。根据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营造良好群体氛围、加强对认证账号的管理与引导、重点关注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信息、加大虚假信息传播的处罚力度、加强信...  相似文献   

6.
张如成 《新闻界》2006,(6):112-112,91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利益的驱使.国内虚假违法广告问题日渐突出、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泛滥的地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与工商管理等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对大众媒体刊播广告的监管体制不健全、不规范分不开。大众媒体是广告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而虚假广告正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才得以广泛传播,因此说大众媒体在虚假违法广告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网络媒体凭借快速的信息传播吸引着公众的关注,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体也逐渐成为虚假新闻传播的主要载体,其为虚假新闻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充足的渠道。网络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基于此,本文将对网络虚假新闻的发展现状、具体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作出详细的分析,以求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樊葵 《当代传播》2003,(5):51-53
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对受众决非一视同仁,他们总是偏爱某些阶层的受众而忽视甚至歧视另一些阶层的受众。本指出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实质是一种传媒歧视,并着重分析了它的基本形态、深层成因和严重后果。从长远来看,传媒歧视将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破坏社会的平等公正原则。不仅可能带来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和扭曲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闻传播工具的普及,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新闻传播手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信息传播呈现的多样性和多渠道性正在深入人心,然而信息传播的多源性也对媒体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伊位克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的相关信息传播中,偷拍视频信息扰乱了新闻传播秩序,造成了伊拉克种族冲突与国际暴力事件的发生。本从萨达姆死刑过程网上传播的社会影响加以分析,探讨信息多源传播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陶喜红 《新闻窗》2008,(6):110-111
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传播势不可挡,网民的数量增长迅猛,其中,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多,在网络中表现也非常积极,经常充当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但很多时候,一些大学生使用网络媒介不注意或不能正确把握分寸,出现言论过于偏激现象,甚至出现传播错误信息、虚假信息的现象。鉴于此,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信息把关判断能力十分必要。具体来讲,在网络素质教育中。应该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三种意识:即质疑意识、把关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是20世纪媒体最为重要的技术变革,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广泛。而这种影响的切入点就是消费者信息接收模式的改变。媒体数字化使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由媒体控制中心模式向大众控制中心模式转变,消费者的信息接收也由"接受/拒绝"的简单模式向"接播—分化—重聚"的复杂模式转变,在时限上由滞后向即时接收反馈发展,所有这些变化,又为广告传播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广告如何完成由信息的告知者角色向信息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倪昕 《新闻世界》2010,(4):136-137
"人肉搜索"在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同时,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会给事件当事人的生活造成困扰,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笔者以胡斌事件为切入点分析"人肉搜索"中的虚假信息传播的特点,以及遏制虚假信息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几次传播技术演 进(口头传播──印刷媒介传播──电子媒介传播)时不难发现,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带来的不只是传播形态的变革,更伴随着传播者心理的重大变化及社会文化的相应变化。例如,印刷媒介扩大了信息接收的时空范围,使人们信息获知权增加得以可能。电子媒介以可视可感的形式传播信息,强化人们对图形信息的接受能力。但困扰我们的问题是,除了同时作用于人这个因素外,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是否有其他的关联,一方的改变是否会形成另一方的动因?在本文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传播技术和社会文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和影响范围不断增大,网络上一些虚假新闻也随之出现。网络虚假新闻的出现,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如何还原新闻事件真相,是新闻从业者和网络文化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与赞誉。相较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特色明显,如传播的及时快捷性、传播的立体多元化、独具一色的议程设置及引导功能。同时,网络传播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网媒与网民的自律与成熟、网络传播圈传播、网络信息沟通方面的新特点等。此次汶川地震中,网络媒体本身媒介特色没有改变,甚至得到了某种程度加强。  相似文献   

16.
新技术环境中的传播陷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新媒介技术可能造就的一些传播陷阱.这些传播陷阱有些会影响人对自我的认识,有些会影响人与人的交往相处,也有些会影响人对社会整体的理解与把握.文章具体讨论了人--信息瓦动之间的思维与认知陷阱、人--人互动之间的沟通与关系陷阱、人--机互动之间的控制与使用陷阱,并粗略地提出了一些对抗传播陷阱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际传播能力提供舆论支持,一个国家不仅难以和平崛起,甚至维护正当利益都会非常艰难。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国际传播能力不足,将会丧失新闻话语权,导致虚假新闻横飞、国家形象受损,甚至影响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大大增强从"不敢发声"到"积极发声"的转变媒体要报道的国际新闻不仅仅包括国外  相似文献   

18.
传播环境的演变影响到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本文对传播环境中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运行体制、传播技术、受众四个要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对我国传媒社会责任意识的影响,同时提出要特别注意在商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部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指出只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我国传媒业才能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9.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定义为:"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媒体对受众的新闻信息传播也会产生心理暗示,某些情况还会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在现实社会中产生不  相似文献   

20.
危机传播是指针对社会的危机现象采取大众传播及其他手段,对社会加以有效控制的信息传播活动。它的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在化解社会风险和解决社会危机的过程中,危机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等领域出现一些危机事件,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网民数量的剧增,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网络舆论成为危机传播中一种强大的舆论声势,深刻地影响着危机事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