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纸媒等传统媒体的失语越来越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娱乐新闻报道方面,新媒体以压倒性优势抢夺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引导着舆情走势。本文基于乔任梁去世事件,通过纸媒对娱乐事件新闻报道进行的内容分析及网络舆情分析,探寻纸媒这一传统媒体是如何一步步丢失娱乐事件报道的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传播主动权、舆论场及舆论推手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舆论一头连着"世道",一头连着"人心",它是特定社会语境下公众群体意识的产物。当下中国同时遭遇社会转型、全球化、媒介化三重巨变。社会舆论及时、敏锐地反应了这场深刻的大变局。当下中国舆论场"乱云飞渡",变幻莫测。如何把握当前中国舆论场域的风云变幻?中国舆论场存在什么样的结构?这些结构存在怎样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当前中国舆论场构成及演化特征的角度进行观察。一、四大舆论场  相似文献   

3.
自觉领唱,在多维"释梦"中凝聚同心"筑梦"的共识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代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然而,"中国梦"是怎样的梦,"中国梦"因何而起,"中国梦"有何特质,如何不同于"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何以成为美好现实……这些关乎"中国梦"理念内核的问题,需要权威媒体及时作出科学厘清与充分阐释.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理论上的自信,理论自信才能带来实践自信与前景自信.所以,党报在传播"中国梦"时必须始终站在思想的制高点,有针对性地阐释理论、解疑释惑,切实引导干部群众认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也就是说,在"释梦"上下更大力气、更大工夫.尤其是,面对社会利益多元、阶层分化以及舆论场分化的现实境况下,党报自觉领唱时代主旋律、汇筑梦共识、聚圆梦合力,关键之举是通过多维度阐释使受众充分理解、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中国梦"的丰富涵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案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犯罪英雄"现象,本文以高玉伦越狱案的相关报道为例,从新闻视角选择、新闻叙事文体风格和报道话语分析三个角度出发剖析媒体如何突显"犯罪英雄",并从媒体、市场和受众角度揭示了其产生来源。本文认为,"犯罪英雄"式报道对于媒体、犯罪者及犯罪主体、受众和社会道德均有一定危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媒体人正确新闻观教育,提高法律素养,恪守"环境守望、社会良知"、职业承诺,做好舆论矫正和社会减压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平台的出现,网友将其变成社会的"舆论场",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建设性力量,对社会一度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一些热点事件经过网民的激烈讨论之后,往往会偏离正常的轨道,以一种偏激的、暴力的形式出现。本文通过研究"舆论绑架"存在的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阐述如何规避"舆论绑架"现象。  相似文献   

6.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13,(6):108-109
随着民众对社会话语权和知情权的呼声愈发增高,媒体也随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媒体的舆论传播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也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主导了社会舆情的走向,使受众走向误区,并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本文以年初热点话题“李天一事件”为线索,分析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以及所产生的舆论效应,指出媒体在此次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启示。目的在于让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媒体的舆论回归理性,正确引导受众心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正确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尊尊 《新闻世界》2014,(7):370-372
作为美国媒体的代表,CNN对新疆突发事件如何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CNN对新疆鄯善暴力恐怖案等报道为例进行分析,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为争得舆论的话语权,借中国国内敏感事件,不断在新闻报道中进行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两会"一直是舆论和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在web2.0时代,"两会"报道的双向互动特性,通过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以及手机媒体等新型传播工具,发挥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两会"舆论场的发展转变已为中国公共领域开启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陈寅 《中国记者》2013,(6):13-15
实现"中国梦",媒体要敢于担当,富于责任感与使命感。媒体应将"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广泛传播开去,激发中国公民投身"中国梦",动员中华儿女参与"中国梦",吸引国际友人支持"中国梦",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最大共识,形成最大合力。同时,媒体自身也需要构筑强大传播力,将自己的梦融入"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一直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舆论场",以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为主要力量;另一个是"民间舆论场",以基于互联网之上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力量。"主流媒体舆论场"如何让自己的"磁场"变得更强大?这是在互联网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党报需要研究的课题。地方党报作为地方主流舆论的引导者,如何在办报过程中传递主  相似文献   

11.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半年多来,各地媒体认真贯彻动员会议精神,组织采、编、播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走转改"活动。寻找"活水"不难,难的是抓住"活鱼",写出鲜活报道,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假若"走基层"仅仅是一句"口号",是一场"走秀",那么"走转改"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中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法国媒体与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法国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探寻提升"中国梦"对外话语权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公益行动体现了宣传思想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新常态。公益行动如何积聚媒体温度?如何形成新闻延伸?怎样聚合公益资源,坚守主流舆论场,对接新媒体舆论场?本文以大连新闻广播"公益梦想秀"为例,探讨广播媒体在新闻公益行动中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操作路径,提出如何避免公益行动煽情化与物质化的倾向、如何保持公益行动的连续性与品牌性等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曾提出,两个舆论场在中国是客观存在的。一个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另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的"民间舆论场"。1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对峙对于两个舆论场的融合、促进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凝聚正能量,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官方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具有历史感、时代感的概念迅速成为主流话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不仅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更是舆论广泛关注并热议的共同话题。然而,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新时期,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在意识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舆论、凝聚中国  相似文献   

16.
以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使许多社会议题不断放大,新闻媒体在利益环境下为了迎合受众,往往以特定的新闻热点为依据进行泛标签化新闻报道,这种传播态势很容易忽视社会舆论走势,影响社会环境稳定,"扶人反被讹"就是新闻热点议题中的代表。本文以2011年至2015年间腾讯新闻中有关"扶人"事件的报道为例,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扶人报道的舆论引导态势和舆论引导现状,探析新媒介环境下切实可行的舆论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主流媒体在扮演社会"瞭望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面临着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形态的挑战。如何生产出形态创新、内容专业、传播高效的融媒体产品,成为战"疫"报道的关键。如何推进新闻生产主力军进入移动传播主阵地,也成为媒体融合的实战演练。本文选择合肥市属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疫情宣传舆论引导的全媒传播表现及效果。疫情期间融媒体传播呈现出的特征,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提供了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李红 《新闻前哨》2013,(6):45-47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网络舆论发达的特殊时期,人们的观念丰富多元。面对社会和科技的双重进步造就的前所未有的公共舆论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进行评论。作为主流媒体,应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喉舌作用,犬力传播和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从媒体融合的角度,以厦门日报融媒体的探索实践和国内融媒体的先进做法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理论成果,辩证、系统地论述了互联网场景下"舆情从众"与"舆论导众"的关系。本文提出,"舆论导众"应以"舆情从众"为基础,在从众中实现导众。因此,必须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相互呼应;必须多中心合力设置议程,找出最佳切入点引导舆论,通过流程再造形成舆论引导的"叠加效应";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做好中性新闻、轻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4,(13):55-58
新兴媒体日益壮大的时代背景,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异军突起,其传播具有综合性、实时性、相对聚合性特征,如何运用微信这种新媒体形式引导舆论,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实中,重大事件中微信传播舆论引导存在引导主体不明确、引导信息源真实性不确定、引导内容冗余性以及引导有效性欠缺等问题,我们应不断净化媒介生态;健全微信传播的舆论把关机制;主流媒体巧借新媒体平台引导舆论;政务微信树立微信舆论引导的"领地意识",加强微信"意见领袖"的自律与他律来强化微信传播的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