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健身的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特别是现代爱美女性普遍追求骨感紧实的身材,减肥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健身观念的转变、健身消费的增长也促进了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各类运动塑身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利用微博进行"减肥文化"宣传的营销号更是不在少数,这些活跃在微博平台上的意见领袖和舆论一起推动着"减肥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迸发新生,引发减肥热潮.关于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瑜伽、普拉提等等一系列的运动减肥话题,甚至捎带着减脂期的饮食文化也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并呈现出极其丰富的状态.减肥这一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选择方式也更加细化,既强烈反映着新兴的社会文化,也为商家提供了大量的商机.本文将新媒体环境与减肥文化现象两者结合,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基于受众行为来讨论减肥文化传播兴起的特点,并对微博营销号"减肥明星赵某某"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凭借其庞大的应用群体,简单易用的操作模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信息交流方面为人们所接受并异常热捧,影响并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微博文化,微小的只是形式绝不是力量。大众传播视阙下的微博文化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本文在分析大众传播视阙下微博文化社会影响力的基础上,探讨了大众传播视阙下促进微博文化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发展微博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洪波 《传媒》2014,(9):53-54
正仅仅10年,中国当下年轻人最流行的问候语就由"今天你上QQ了吗?"变成了"今天你上微博、微信了吗?"以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快速渗透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各种新形态的社会文化也因为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形成和演化。新媒体传播的文化特征及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归于"新媒体"的新兴媒体至少有30多种,如互联网、微博、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手机等。在社会互动中,新媒体呈现出了其特有的文化特征。传播主体大众化,媒介赋权  相似文献   

5.
微博等社交网络使得自媒体大量出现成为可能,在这种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力,每个人的微博都具有潜在的商业和营销价值.微博营销价值开始显现首先,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样本,媒体功能开始显现,已经开始对传统媒体进行瓦解和重构.  相似文献   

6.
杜威 《声屏世界》2011,(9):130-131
随着秒时代、微经济的到来,微博真的火了。微博以一种"轻姿态"、"补丁型"的媒体形式,填满了现代人类微分的生活间隙。随着微博本身作为媒体的成熟,广告主纷纷试水微博营销,2011年基于微博的微营销已然成为营销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声屏世界》2011,(7):133
广告主要想在微博平台上更多地传播更有利于自身的信息,不仅仅需要自身对微博传播平台的随时把控,更需要微博平台在整个传播流程上的全力配合与保障。微博:大家告诉大家受众传播受众微博作为时下网络媒体的宠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贴身媒体。  相似文献   

8.
李南 《新闻窗》2013,(5):15-16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渐进,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日益明显。微博作为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播工具和社交平台,也凸显了对于以“宏观、权威、深刻、中心”为特征的现代文化的消解,①呈现出个性化、零散、日常、消遣性等文化特征。2011年3月,郭明义的微博开通,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其粉丝人数超过了1200万,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微博意见领袖之一。郭明义微博以道德感召为主旨,以书写公益为内容,其所呈现的文化特征无疑与微博所固有的文化特征相冲突,成为一种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前每天打开微博看一看,现在变成打开微信看一看,从希望自己的微博有评论,到关注朋友圈子是否有更新。就像微信的广告上说的那样:"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超过三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不知不觉间,微信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是个媒体交融的时代,而广播单一的电波传播已经无法消化所有信息,于是微信成了争取共鸣、披露真实的发布平台,微信的另一个功能就能大显神通,这就  相似文献   

10.
媒体机构微博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本文选取10个影响力较大的央媒微博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基本状况、编辑策略与运营技巧、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从"文"的传播、"题"的选择和"群"的互动三个方面探析媒体微博的编辑策略与运营技巧,希望对央媒及其他媒体微博的编辑与运营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微博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热点,传播平台、媒体属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加强互联网的微博管理问题也受到关注,我建议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互联网以及微博管理,开微博的人,最好实行实名制。"①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歌唱家李丹阳两会期间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微  相似文献   

12.
一、自媒体和"罗辑思维"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使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媒介是人的延伸", "人人即媒体".传统媒体对信息所拥有的特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一种途径和即时传播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媒体形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平台有美国的Facebook,Twitter,还有中国人常用的博客、微博、微信、空间等SNS社交网络.  相似文献   

13.
具有强烈自媒体属性的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并成为社会化媒体中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微博虽小,但以小胜大,尤其微博平台上的权力中心,对于微博的议程、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同时随着微博的发  相似文献   

14.
指出微博已经成为图书馆宣介图书馆特色文化资源、推送综合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有效平台;介绍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构建的集微博信息发布、微博活动直播、微博大屏幕、微访谈等多种微博服务应用于一体的“微博传播云”模式,认为其能使图书馆的品牌营销有效提升、图书馆与公众之间的“最后一英里”问题得以缓解、图书馆的科学传播模式从“缺失模型”向“语境模型”演进转变。  相似文献   

15.
JK制服文化,作为ACG亚文化在中国发展出的重要分支之一,经过中国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与融合,展现出了有别于日本高中制服文化的新型文化符号,并且伴随着消费主义的发展,这种亚文化群体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迅速传播开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采用对比研究法分别分析了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和抖音这三个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对JK制服文化的传播与营销,力求通过质化研究探寻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与营销中JK制服文化的引进和发展之路,研究消费主义文化对其通俗化的影响,最终反思这一亚文化潮流趋势下亟待解决的青少年身体及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蕾 《采.写.编》2016,(4):130-131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依托微博、微信平台迅速成长起来的自媒体被普遍使用,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为多姿多彩的地方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使地方文化多方面传播成为可能,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得"触手可及".本文主要以贵州苗族文化传播为例,通过论述自媒体的传播方式、特点以及影响来探讨这一传播模式带来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洪茹菲 《新闻界》2020,(2):95-95
当前,微博是我国网民获取知识和传播信息的便捷平台,早已经成为一个舆论场所。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热衷于拥抱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微博已经成为他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抒发情感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新兴媒体缺乏传统媒体那样的把关人机制,很容易出现虚假信息甚至错误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急需提高对微博这个新平台的认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信息化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微博这个最初只是社交工具的平台,从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至今,微博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仅成为信息发布平台,而且还成为网民交流互动平台,更成为社会观点和言论的领取平台,目前还发展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随着微博功能的不断拓展,新闻评论"微博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新闻评论"微博化"既有利也有弊,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新闻评论"微博化"的  相似文献   

19.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北京市委机关报的《北京日报》随即开辟了京津冀专版,并在2016年初由双周刊变为周刊,与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同步运营。这是《北京日报》在媒体融合、探索新的传播生态圈方面所做出的实践。本文选取了京津冀专版的50份样本,从报纸视觉传播、新闻文本等角度进行分析考量,将媒体融合作为一种建构社群的文化实践加以考察,认为《北京日报》初步实现了对"京津冀协同化"的媒体呈现,将政策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到生活和文化层面,即建构出"我们"的整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小区域,是大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小区域媒体是地方文化建设和观念融合、信息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研究小区域媒体的作用和现状,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现代城市的文化组成成分已经越来越复杂多样化,而如果因为小区域媒体的缺失,人为造成文化的边缘化,这是很不应该。从下沙区域来说,它的前卫、创新、激情、理性的高校校园文化和开拓进取、大气开放的开发区文化,绝对是我们这个城市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