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作品写女主人公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在兄长的逼迫下,再嫁太守家时有这样一句场面描写:“其日牛马嘶”。课本注释:“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嘶,马叫。”把“牛马嘶”释成“牛马乱叫”,似未安。 一、不合情理。这天是太守家婚娶的大喜日子,自然是车马盈门,十分热闹,而这个“乱”字,显然与这种气氛不协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名家的著述中,“兼名”被作为“名”的一种加以考察研究。《墨子·经下》篇指出:“牛马之非牛,与可之同,说在兼。”(意译:说牛马不是牛和说牛马是牛的说法相同,原因在于“兼”。笔者注:此处“兼”即“‘牛马’是‘兼名’”的省文。)荀况《正名》篇论及名之种类时指出:“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意译:单名足以晓示所举之实,就用单名;单名不足以晓示所举之实,就用兼名。)此外,公孙龙子《白马论》中提到的“复名”(“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也可看作间接地谈兼名,因“合马与白”之“合”字,就是“兼”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文言中与“说”近义的词很多,这里仅将使用频繁、且易造成混乱的几个词予以分析比较,以期得到一点较为明晰的认识。一,曰。相当于现代的“说”,还可表“叫做”.如:① ,“将军向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曰能”即“说(他)能干”《教参》解作“为,是”,殊属不妥。“曰谢庄”即“叫”谢  相似文献   

4.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17-17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课文《愚溪诗序》后有一道翻译练习题。文中有几句是这样的:“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之去。”人教社配套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这样翻译:“我曾养过一头母牛,产下一头牛犊。牛犊长大了,我卖了牛犊,想买一匹马驹。卖马的年轻人知说:‘牛不能生马。’就牵着马走了。”  相似文献   

5.
咬文嚼字     
“五谷”为何无玉米我国汉时起就有了“五谷”的称谓,但至今“五谷”中却没有玉米,仅是稻、禾(小米)、稷(高粱)、麦、菽(豆类)。究因在于,玉米的发源地不在中国,它传入我国才四百多年的历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玉米,把它称为“印第安种子”,后来很快传遍世界各地。玉米于16世纪传入中国,当时外国人朝见中国皇帝,把玉米当作贡品。因为来自西方,早期人们称玉米为西番麦。选自《中学生博览》驴也可以“嘶”2002年第4期《毛驴何以“嘶”》一文说:“称驴叫为驴嘶,恐怕前无古人!”又说,《辞海》中“嘶,…  相似文献   

6.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对诗歌开头第二句诗的认识“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现在常见的几种选本对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解释,都是把“现在人们”当作主语,意为:魏人晚上还似听到刘彻的马的嘶叫声,到早上刘彻及其马都无有踪迹。笔者认为此句主语应为刘彻,“闻”是刘彻之“闻”,“马嘶”是连夜迁移“捧露盘”仙人的魏人拉车的马的嘶鸣,“晓无迹”不是刘彻消失的无影无踪,而是指金铜仙人消失,被拆离迁移走而无有踪迹。  相似文献   

7.
诗句“归燕略无三月事”(初语五册《诗话二则·诗词改字》)中的“略”字,课本注释曰:“略,大体上。”察诗句句意,将“略”诠释为“大体上”,明显失宜,很有辨正之必要。何谓“大体上”?“就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说”是也。可见“大体上”并非指全部情形或一切方面。“归燕略无三月事”,按课本注释,难  相似文献   

8.
一、牛的典故[风马牛]:春秋时,齐国进攻楚国,楚国派人去责问齐国说:“你们住在北海,我们住在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想不到你们会跑到我们的国土上来!”(见《左传·僖公四年》)“风”走失,意谓齐楚两国相去甚远,即使走失牛马,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去。后喻事物之间互不相干。宋代陆游《春愁》诗中曰:“醉自醉倒愁自愁,愁与酒如风马牛。”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汉代以前,这部诗集的名称并不叫《诗经》。孔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左传》摘引诗集的诗句也只说“诗曰”、“诗云”等等,都没有经的称号。到了汉代,经学盛行,为了使这部诗集列为必读之书,才加之以“经”名。这部诗集收集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其时间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到公元前  相似文献   

10.
刘长正 《语文知识》2002,(12):41-41
《庄子·秋水》入选高中语文新版教材。其文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指黄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顺河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何指?教材小注曰: “北海,(黄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该注不确。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中多次出现“新妇”一词 ,如“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等共九处。从诗中不难看出 ,刘兰芝与焦仲卿已经“共事二三年” ,不是新媳妇 ,为何还称刘兰芝为“新妇”呢?这是否矛盾呢?原来在六朝时候 ,女子在出嫁时称为“新妇” ,婚后若干年仍然可称为“新妇”。前者如 :(曹操)观人新婚 ,……因潜入主人园中 ,抽刀劫新妇。(《世说新语·假谲》)王公渊娶诸葛诞之女。王谓妇曰 :“新妇神色卑下 ,殊不似公休妇。”(《世说新语·贤媛》)许因谓曰 :“妇有四德 ,卿有其几…  相似文献   

12.
1、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 《尔雅:释亲》谓“妻之姊妹同出为姨”,《释名·释亲属》称“母之姊妹曰姨”。《辞海》、《辞源》亦均如此解释。《中文大辞典·阜部》认为“弟走从军阿姨死”之“阿姨”是“母之姊妹”。《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和《中华活页文选》合订本第五册则注为“姐姐”。此两种解释似欠妥。《中文大辞典·女部》“姨”字第四义项“女子互呼之称”较为切合上述诗句中“阿姨”一词的  相似文献   

13.
12、镳(“分道扬镳”)衔(“衔枚”、“衔恨、”“头衔”等) 《说文》云:“镳,马衔也。从金,(鹿灬)声。”段玉裁《注》曰:“马衔横贯口中,其两端外出者銮铃”。他们都认为“镳”是指“马嚼子”。实际上,具体指称“马嚼子”的是“衔”,而不是“镳”。“衔”,《说文》云:“马勒口中也,从金行。衔者,所以行马也。”段《注》曰:“会意。”又曰:“‘也’,当作‘者’。革部曰:勒马头落衔也。落,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五册《促织》一文中,“丁口”、“(高木)葬”与“蹄(足敜)”的注释,我认为有不合文意之处,现提一点异议,敬请同仁指教。课文注:“丁口,指百姓。丁,成年男女。”我认为“丁”之注释欠妥。《新华词典》释“丁”为人口,并举例:人丁、丁口。《辞源》有“丁口”条目,曰:“人口。古代通常男称丁,女称口。”  相似文献   

15.
一、风马牛不相及《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齐桓公率军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责问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牛马牝牡相诱而相逐谓之风。”这是沿用了孔颖达的观点。其实,孔颖达的疏解与杜预的原注并不切合,“风”本身并没有与马牛牝牡相诱的意思。杜预原注曰:“牛马风逸,盖未界之微事,故以取喻。”  相似文献   

16.
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相似文献   

17.
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一、独具慧眼下面的小动物,你认识吗?二、挑战天地第1关:我们怎么称呼这些小动物呢?一(只)猫一()狗一()牛一()马★你还会称呼哪些小动物?一()一()一()一()一()一()()()()()第2关:这些小动物怎么叫呢?用线连一连。★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第3关:你们能围绕这几种小动物,各写一句话吗?猫猫喜欢吃鱼。狗牛马猫牛狗马嘶嘶地叫汪汪地叫哞哞地叫喵喵地叫37★其他动物爱吃什么?第4关:这些小动物能为人类做些什么呢?猫猫会捉老鼠。狗牛马★其他动物的本领是什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文无标点,靠读者的理解去断句。同是一文,因断句不同而文意大相迳庭甚或相反者,比比皆是。《论语》中的个别断句不同而意思截然相反者,古已有之。如《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传统断句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唐朝陆德明在所著《经典释文》中主张断句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现拟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法提出,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躬逢党花甲之庆,捧读《公报》、《决议》、《讲话》,喜看当前大好形势,展望祖国似锦前程,劫后幸存,倍感亲切,不禁纵情吟诵近作《沁园春》(下阕): 沧桑几度风雷。喜今日神州春又回。任鸢飞鱼跃,天空海阔;龙翔凤舞,日出云开。耻服盐车,欣逢伯乐,老骥常思驰骋才。长征路,数嘶风振鬣,多少龙媒! 旧说,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岁曰期。我今年六十八岁,还够不上“老”,没有也不想退休,决心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化贡献我的白发青春。《韩非子·说林上》:“管仲、(?)朋从于(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  相似文献   

20.
一、填空题 1.以“云破月来花弄影”等诗句而被称为“张三影 的宋代词人是_。 2.“娇云浓暖弄微晴”见于_的作品。 3._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反映现实主义的 诗歌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 4.范仲淹《渔家傲》(塞下林来风景异)颇述防边 之苦,传说被欧阳修讥之为_。 5.元剧《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碧云天,黄花J:. J..‘.的..‘….栩.气.碑..,目,..曰..‘翻、”.、..”.‘J..加“曰“二场…J加”.、,.:.加.........一、“.~“..地”是模拟范仲淹_中的诗句_。北宋词人晏殊的词风格温润秀洁,其词集叫7.“梅苏”是宋代文学家_和_的合称。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