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初春的田野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去播种;幸福在哪里?幸福在盛夏的绿苗里,要用我们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幸福在哪里?幸福在秋天的果实里,要靠我们脚踏实地地去收获: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寒冬的积雪中,要用我们温暖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在迅速地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一直在回头看,我们在寻找自己的根:我们究竟来自哪里?人类起源地研究争议在国际学术界,关于人类的起源地是哪里,一直以来就存在争论,到目前为止,讨论仍在继续,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一致的声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首先要了解两  相似文献   

3.
小明才8岁,有一天一放学回家,就跑去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妈妈一愣,不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如果说是从路边捡来的,肯定不妥;说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要是小明再问下去,也不好解答。于是忙说“:问你爸去!”小明又去问爸爸,爸爸也觉得惊奇,便问小明怎会问这种问题。小明就说“:我们班的小文说他是从北京来的,所以我也想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4.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小草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眉毛。”野花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眼睛。”柳枝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辫子。”田野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花手绢。”风筝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头上的蝴蝶结。”雷声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鼓手。”小河说:“春天在这里,我是春天的镜子。”我们说:“春天在这里,我们是春天的小画家!”春天在哪里$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二(4)班@岑肃廷  相似文献   

5.
哪里有歌唱的就走哪里,我为下一步定下了这样的主题。我深知自己是个常常需要表达的性情中人。我常以爱情和诗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命,同时我也需要歌唱,可我不是个擅长歌唱的人,我只能借助别人歌唱的氛围将自己融于其中,以满足自己歌唱的需要,品尝“三月不知肉味”的高妙境界。很久以前我就对维吾尔族的歌声情有独钟,维族  相似文献   

6.
一日,进教室随堂听了一节高三语文复习课,上课教师精选了一段文言文《范滂别母》作为范文来进行赏析,并择其中四句“乃以滂为清诏使”、“中常待唐衡以颂请资”、“滂以非其人”、“犹以利刃齿腐朽”要求同学们思考其中虚词“以”在各句中的意义。尔后,请四位同学来谈谈各自的理解,并郑重地对其他同学说:“请大家仔细听一听,他们哪里错了”尽管这是一节很不错的课,但听者出了教室后总感到有点不对头。难道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都会“错”吗?我们应注意的又都是学生的“错”吗?我们就只能是在注意“错”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吗? “哪里错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来自哪里?谁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几千年来的答案是:炎帝和黄帝,所有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而自1920年代的考古发现后,我们有了新的答案:我们来自北京人。我们相信,从数十万年前,我们就已经是我们,生干斯,长于斯,老于斯,代代相传。但近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告诉我们,中国人来自远方。早在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中就写到,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经生活在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正>一、借课题,读好反复句师: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个人——生:雷锋叔叔。师:雷锋叔叔在哪里呢?让我们朝着远方呼唤——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师:如果我们急切地想知道雷锋叔叔在哪里,还可以把“你在哪里”重复读一遍。生: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听老师读,看看有什么发现。(范读)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的调查问卷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您知道孩子对您最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吗?”面对这样直接的提问,不少家长显得无所适从,50%的家长表示“一下子说不清楚”,26%的家长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只有24%的家长表示知道。随后我们又对孩子们(其中小学生80人,中学生100人)进行了调查。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何不满意呢?  相似文献   

10.
科科又站在饮水机前喝水,我走过去问:“科科,你应该在哪里喝水呢?”“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喝。”“那你怎么站在这里喝?”“在这里方便呀。”我无言以对。是呀,为什么非要孩子回位子上喝水呢?第二天,在喝水前,我跟大家讲了科科的意见,请小朋友说说在哪里喝水更合理。有的孩子说:“在饮水机前喝水是很方便,而且不会因为端着水走路把水洒出来。”有的孩子说:“不行,都在饮水机前喝水,就没地方站了。”我说:“那我们去试试。”由于有不少孩子站在饮水机前喝水,另外几个孩子因无法接水而急得大喊:“老师,我们没法喝水了。”等孩子们喝完水后,我问:…  相似文献   

11.
在哪里     
红色在哪里红色在太阳里绿色在哪里绿色在草原里蓝色在哪里蓝色在天空里黄色在哪里黄色在月亮里颜色都在我们的眼睛里(指导老师:周甜)在哪里@陈必然$长沙市高新博才学校  相似文献   

12.
秋天在哪里     
“秋天在哪里呀,秋天在哪里,秋天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啦啦啦……”这是流行在我们学校里的一首歌,它可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一首歌。  相似文献   

13.
“工作力度”决定着教育教学成绩,可见“工作力度”的重要。“工作力度”哪里来?探究结果表明,工作力度来自认识的高度、爱的深度、原则性的强度、方法措施的硬度和功底的厚度。对工作认识水平高,干劲就足,克服困难的决心就大,工作进度就快,效果当然就显著。爱的深度是个职业道德水平和态度的问题。爱岗敬业是教育教学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的源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事事就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工作欲望的内驱力就无可估量,工作力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工作原则性的问题,实质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的表现,是…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首儿歌这样唱道:“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春天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春天在小朋友们的歌声里。对于诗人而言,我想说,春天在风光景物之上,春天更在诗心慧眼之中。请让我们跟随诗人的步履,一路欣赏新春的美丽风光,感受新春的勃勃生意。  相似文献   

15.
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那么人的大脑聪明在哪里呢?先让我们来比一比大脑的大小吧!人脑的平均重量是1300克,这个数值比起许多动物来都要大得多,但  相似文献   

16.
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富有吸引力。可是,吸引力在哪里?我想联系语文教学实际,探究吸引力之所在。我觉得,吸引力在“欲”中。就是说,学生有了学习的欲望,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吸引力。而学生的学习欲望,又来自他对学习对象的价值认识和价值体验。他觉得这知识有用途,就会产生一种“我要学”的积极心态,这个学习的对象就会对他有吸引力,他  相似文献   

17.
如果明天我在天涯…… 如果明天我在海角…… 如果明天我就在这里…… 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天上的星星发呆。曾经问过妈妈无数次,“妈妈,明天我们会在哪里?”她总是笑着告诉我:“明天,我们就在这里,在这里看星星,看月亮,看幸福,看美好。”  相似文献   

18.
一天,宜帆小朋友问我:“老师,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空气在哪里呀?”我想了想说:“你把嘴闭上,捏紧鼻子看看有什么感觉。”孩子照此做了,一会儿小脸憋得通红,赶紧松开手说:“憋死我了。”我告诉他:“你知道人离不开空气了吧。”然后给他讲了人为什么离不开空气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改的突破口在哪里?逢超进行一个战役,要选准突破口。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也要选准突破口。突破口选准了,会事半功倍,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如果选错了,事倍功半,是让人很难堪的。那么,我们中小学教改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关于教改突破口的论述,可以说是众说纷...  相似文献   

20.
地区:中国导演:王雷演员:马伊琍贾一平小时候,我们在幼儿园里,带着懵懂的眼神,拍着手和老师一起唱: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是的,幸福在哪里?童年的我们,并不明白。很久以后,我看到这一部《幸福在哪里》。故事从女主角齐若谷的提包被抢开始,然后被男主角陈剑平夺回来。很老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