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是美国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白鲸》是一部内涵极其丰富而复杂的作品。多年来,人们对于该小说的解读众口不一,但对它的宗教研究还比较少,尤其对于小说中生态神学发掘几乎处于缺失状态。文章试图从生态神学的视角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发现这些内容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相关主题,这正是作者生态神学思想的体现。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基督教生态神学思想并非是只关心灵魂的救赎,也关注现实中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
邱慧 《培训与研究》2010,27(1):17-19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珍妮姑娘》是德莱塞作品中受到关注较少的一部小说,人们一般是从父权文化,男性视角,消费主义或者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分析珍妮悲惨的命运。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珍妮姑娘》,揭示作品中女性和自然的紧密关系以及他们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双重迫害,指出德莱塞生态主义意识和女性主义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将儿童小说《绿山墙的安妮》从生态学角度加以解读,从乡村景色、命名原则、景物主体、观察角度层面细读作品,同时结合了生态主义与女性主义的一致性,借此关注该文学作品跨国界的生态女性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5.
赵娟 《文教资料》2012,(7):36-38
丹麦作家伊萨克·迪内森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充分地展现了人与地方的互动关系。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走出非洲》,从地方与故乡的双重互动,地方居民之间的情感认同,地方丧失这三个方面分析这部小说中的地方,探讨地方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发掘作品所传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6.
国内有关劳伦斯的中篇小说《牧师的女儿》的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笔者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小说进行全新的解读,结论是: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生态失衡导致了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束缚和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人只有亲近自然,成为自然的人,才能可能重建人的精神家园。藉此挖掘小说中所体现的劳伦斯的生态思想,为读者了解或重新认识该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不仅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而且也是一部经典的哥特式作品。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始终以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各自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两个角色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十分直观,小说更多展现的是浓烈的情感变化而非枯燥的科学理论。这些痛苦而激烈的情感奠定了小说毁灭式结局的基调,极具寓言意义。关于《弗兰肯斯坦》的文学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国小说家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以政治寓言形式写成的一部反极权主义的小说。大多数评论家都是从政治的角度来评论这部作品。该小说不仅是一部有关政治的小说,同时它也是一部关注人自我存在问题的小说。从存在主义的视角,通过对该小说中主人公温斯顿行动、爱情、思想自由限制的解读,旨在阐释无存在意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所著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他是一位注重探索小说创作形式和艺术手法的现代主义作家,他通过颠倒时空和特殊的视角成功地展现了该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框架理论及思维风格理论对该小说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挖掘小说主题的特殊意义及该小说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开辟了新的视角,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下,试图通过解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文化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社会的对立,解读作品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生态作品,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念。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阐释这一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泰戈尔的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他继承并发展了印度的传统文明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在他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表达了丰富的生态主义传统。细读泰戈尔的诗歌,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突出了整体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体的自然观以及人的精神和谐。这些思想正是生态批评思想的体现,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由于泰戈尔对生态自然的深刻认识,在诗歌中表达的一些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批评家们"不谋而合",从而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重新解读泰戈尔的诗歌,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人的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13.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是20世纪后25年分现并繁荣的新文学现象和文学批评,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倾向。本文就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产生的社会文学环境及其本质和意义简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分支,精神生态批评关注的是人自身“内在自然”的平衡,即人的精神生态的平衡。谭恩关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受欢迎的女性作家之一,《接骨师之女》是她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北京郊区一个制墨世家的兴衰、北京人骨的挖掘、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接骨师家族的三代女性跌宕起伏的命运。文章从小说中三位女性对爱和自我身份的困惑入手,探析小说中的精神生态思想,以期加深对精神生态批评及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揭示了人类想通过征服自然来体现自身伟力必将遭受惩罚的生态思想。试从生态批评角度以《老人与海》为例分析人类生态危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其中包括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思想因素等。只有当人们明确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潇 《海外英语》2014,(20):240-243
Ecocriticism is a new-born literary criticism that delves into the expos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other specimen in nature from the literary angle as well as observes and discloses in detail and with sincerity the effect of literature in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thesis combines the theory of ecocriticism with romanticism to study Wordsworth’s romantic poetry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s Wordsworth,the great“worshipper of nature”can also be called an ecological critic since many of his poems are focused on ecological themes and he expresses his passion on an ecological basis. Going through the thes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concept of ecocriticism: ecological holism. Supporting this backbone is analyzes of selected paradigmatic romantic poems by Wordsworth.  相似文献   

19.
指出《还乡》反映了哈代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论述小说中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的性格和自然的特征相融合,和生态整体观的思想不谋而合;人和自然的相互交流蕴涵了了生态批评的主体间性思想;颂扬人的简单生活方式体现了生态批评的简单生活观。  相似文献   

20.
约翰·斯坦贝克发表于1939年的代表作《愤怒的葡萄》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有特殊意义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俄克拉何马州佃农乔德一家和成千上万的穷苦农民一样由于连年干旱以及银行和大企业的压迫,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加利福尼亚寻找生计的故事。运用生态批评的理论分析《愤怒的葡萄》,可以挖掘出生态灾难背后的思想根源,从而批判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反映出斯坦贝克的生态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和谐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