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章我国书籍的产生和早期的发展 (从远古到公元前221年) 第三节我国初期的书籍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正式书籍,是写在竹、木简上的简策和绢帛上的帛书。古籍上有“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墨子·明鬼》)等记载,说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帛已成为写书的主要材料。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文中说的更明确:“著于竹帛谓之书”。我国书籍至此才有了定形,用竹帛写的书籍是我国正式写本书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档案为中心,第一次细致梳理并重现《书于竹帛》的出版过程,包括荐稿、审稿、预算设计、排版印刷、发行与宣传、销售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书于竹帛》的诞生得益于北美图书馆界和汉学界的合力,但其成功与北美汉学发展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书于竹帛》与同时期汉学著作的出版和发行历程,反映了北美汉学转型与发展对学术著作出版的影响,呈现出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北美汉学发展与学术著作出版之间的互动。以出版史与书籍史的视角透视学术史,《书于竹帛》有着作为学术史载体的崭新价值,这为图情领域的史学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3.
《先秦语法》是一部很好的断代语法书。这类书目前还少,所以,此书值得高度重视。先秦阶段时间很长,书籍也很多。写好这个阶段的语法专著,不是阅读少量几部文献所能奏效的。作者阅读了《尚书》、《诗经》、《周易》、《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国谚》等29部先秦著作,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东坡诗说:“读书万卷始通神”。作者阅读了这样丰富的先秦典籍而后写成的这部书,我认为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作者研究先秦语法,经常注意要符合先秦语言的实际。有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从有了文字,书籍的雏形也就逐渐形成了,书籍的形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而发展进步的。最初的书籍是用甲骨刻字,后来就削竹木为简,穿简成册。到了汉代末年(约在董卓作乱之时),始有绸作书籍出现,所谓竹帛,竹就是简,帛就是绸籍,称为旋风叶。  相似文献   

5.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利用门客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纂的一部政治书。据其《序意》"维秦八年,岁在涒滩……良人请问十二纪"可知,该书写成于公元前241年,就目前所知,这是先秦唯一可确考成书年代的子书。《吕氏春秋》是对先秦思想文化的一次系统汇集、整理和总结,被誉为"先秦晚末采撷百家精英的殿后巨制,杂家一流的管键巨擘",它的成书,达到了战国时期书籍编辑的最高水平,标志着书籍编辑已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吕氏春秋》的编辑价值仍为人所轻忽,写文章专门探讨这一  相似文献   

6.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7.
对《反思郭沫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英时先生在1994年12月出版的《钱穆与中国文化》中收进了长文《〈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作者在对二书进行仔细互校之后,得出结论:郭沫若所著《十批判书》有大量抄袭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一书的现象。我第一次读到有人说郭沫若抄袭他人著作,大吃一惊,心想“大学者还做这种事情,那还了得”。但仔细一想,也不一定确有此事,自己也有心想把两本书拿来互校一番。《十批判书》我是读过的,但《先秦诸子系年》却无缘得见。看来这个问题是有疑问的,可我则只能存疑了。没想到今年却见到两本书都收入了有关这个事件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第一期载李更旺老师的《秦代藏书考略》一文,李老师在文中把我国古代的第一次书厄定在秦孝公之时。他说:“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场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可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对于李老师的这一结论,我觉得颇有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看来,史官是写史之官,典籍是古代书籍,其实这种理解在先秦时期基本上是错误的,先秦史官不是文化官员,而是政务官,先秦典籍不是一般书籍,而是族谱和册令。先秦史官和典籍都与人口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先秦哲学是我国学术园地里最早开出的一簇绚丽多彩的花丛。它对后世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乃至天文学、医学等部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先秦哲学,可以说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基。这里所列的,只是入门的最基本的论著和原始资料。考虑到读者寻找的方便,尽量选择近几年出版(包括再版)的书籍。一、通论综述先秦诸子思想概要杜国庠著。三联1955年版。并收在《杜国庠文集》内。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对先秦名辩思潮的分析,尤为详尽。十批判书郭沫若著。人民1976年改版。收在《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内。是作者差不多把秦汉以前的材料“彻底剿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石刻著录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刻文字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丰富的史料价值,而且由于它坚固耐久,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其文字内容比传抄转印的古籍更为可靠,这对了解古代石刻的著录情况,无疑颇有裨益。在石刻产生不久后,古代文人就开始了对各地石刻的著录、引用和研究。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身——中国金石学,实际上是从石刻的研究与著录起步前行的。 《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武王伐纣,飞廉为纣石北方,……得石棺铭。”虽然这只是司马迁记录下来的一个古代传说,但它可能表明了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开始重视石刻的存在。先秦典籍《墨子》的《尚贤》有:“古者圣王……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的记述,秦朝的琅玡台刻石文中写道:“古之帝者,地不过千里,诸侯各守其封域,或朝或否,相侵暴乱,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人看来,史官是写史之官,典籍是古代书籍,其实这种理解在先秦时期基本上是错误的,先秦史官不是文化官员,而是政务官,先秦典籍不是一般书籍,而是族谱和册令.先秦史官和典籍都与人口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贵刊于1984年第二期刊载了李德山所写的与我商榷的《我国古代的筇一次书厄不始于秦孝公》的文章(下简称李文),对拙著《秦代藏书考略》(载《图书馆学研究》八三年一期)中所提的“秦在商鞅变法之时曾进行一次大规模焚毁先古政治典籍的活动。这次焚书,所称先秦书籍遭受的一次大厄”这一结论提出疑义,并列出五条根据加以驳斥。李文最后说:“这并不是我囿于前说,缺乏创新,而是事实就摆在这里”。那好,我们就用史实来说明历史的真象吧。第一,李文首先例举隋牛弘所提的书之“五厄“,又举明胡应麟所补论的书之“十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一向认为,要想传之久远,必须借助于金石。《墨子·兼爱下》说古者圣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一书中多次表达了这层意思。《吕氏春秋·求人》说夏禹“功绩铭乎金石,著于盘盂”。高诱注曰:“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可见,这种观念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6.
读罢陈福康的《能否多出一点直排书》,又读闵良臣的《从“直排”说到如何对待陈寅恪》(《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6月27日和9月5日),不由得想起书与杂志从直排到横排变化的情形,写下来可供直排或横排爱好者参考。关于汉文从直排到横排,陈福康先生介绍美国学者的《书与竹帛》一书说:“中国文字的书写与排列,其顺序都是  相似文献   

17.
正提到中华出版,我们一般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留下了浩博的经典。上溯至甲骨文,再到之后的"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均可以算做出版。按照一般的理解,造纸术发明之后,特别是印刷术的出现之后,出版就正式诞生了,印刷术就是出版技术,印刷的书籍就是出版物。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关于女性教育的记载,只有在《周礼》、《礼记》、《仪礼》这些有关礼节的书中可以见到,此外,在《尚书》、《左传》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教育内容上说,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已经有别于男子教育,先秦时期的女性教育以"四德"为主。从教育方式上说,先秦女性教育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家庭式,另一种可称为私塾式。  相似文献   

19.
问号,是用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的。但是,当一句话里含有部分话是疑问句形式时,这句话句末是否该用问号,值得考虑。请看下面两个句子: [例一] 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三段,那篇文章分五段,为什么先说这层意思,后说那层意思,这些,都是由文章的内容来决定的。 (张志公《怎样锻炼思路》) [例二] 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我国当前的现  相似文献   

20.
最早书籍与简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裕  陈静 《出版史料》2005,(1):98-112
先秦书籍大致以春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春秋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大致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我国书籍的产生与兴起时期;后一阶段,为春秋至战国年间,大致自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书籍兴起后的发展时期。本文所说最早书籍,主要是春秋以前书籍。书籍如何产生与兴起,可从书籍内部与书籍外部两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