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人慧语说,有爱心的人有磁性,懂感恩的人懂生活。感恩教育至堪重要,而历史教学可以完美地承担此重担。所谓:"道义肩挑飞步走,真知手捧小心传。"因为历史是记载往昔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是成败得失的荟萃,是圣贤豪杰的舞台演出之再现。本文从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开始谈起,之后解读了感恩祖国、感恩传统文化、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慧人慧语说,有爱心的人有磁性,懂感恩的人懂生活。感恩教育至堪重要,而历史教学可以完美地承担此重担。所谓:“道义肩挑飞步走,真知手捧小心传。”因为历史是记载往昔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结,是成败得失的荟萃,是圣贤豪杰的舞台演出之再现。本文从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开始谈起,之后解读了感恩祖国、感恩传统文化、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近年来使用额率较高的一个词,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绵长,关于感恩的人和事不胜牧举;关于感恩的话语,人们耳熟能详,如“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报德”、“有恩必报”等等。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重新提倡感恩、践行感恩,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尤其是加强对中学生均感恩教育,更是有着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感恩教育的缺失备受关注。对当代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实施感恩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实现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是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情感交融、道德规范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今中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感恩教育在当代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呼吁在初中教育中进一步重视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为人之本,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需要从感恩教育观、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方面构建感恩教育体系,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刍议高等学校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元明 《江苏高教》2007,(1):138-139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软肋.感恩意识是人与人相处的良好"黏合剂",是和谐社会之"圭臬".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植感恩意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感恩教育应当从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着手.  相似文献   

10.
孙桥炼 《教师》2012,(8):72-7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历史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正在被青年一代忽略和遗忘.其客观原因在于家庭亲人过分溺爱、学校教育忽略缺失、社会宣传偏颇片面.开展亲情教育,让大学生时父母亲友感恩;开展国情教育,让大学生对祖国和民族感恩;开展自然环境教育,让大学生对天地自然感恩;开展历史传统教育,让大学生对先辈英烈感恩.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直面的课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感恩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完善人的生命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丛飞事件中部分大学生的冷漠表现、缺乏感恩心入手,进而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加感恩教育,并就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人更应该懂得感恩。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感恩教育是当下道德教育的热门话题,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本文主要探讨了德育工作实践中对感恩教育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但在国家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一些青少年学生不知感恩,加强感恩教育迫在眉睫。而历史课作为传播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教科书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5.
白利芬 《教书育人》2009,(10):90-91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其识恩、知恩,并将感恩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高校德育部门和人员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感恩认知水平和感恩行为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感恩教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知感恩的现象。在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历史课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抓住谦外等假期时间,对感恩教育进行拓展,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知感恩的现象。在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历史课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抓住课外和假期时间,对感恩教育进行拓展,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99):139-140
感恩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重要的人文精神内涵。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开始在各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初中历史课堂为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更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感恩教育的渗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