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2010年,罗玉凤和小月月的名字一定会在很多人,尤其是网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罗玉凤和小月月都是在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题人物.两者所不同的是,罗玉凤真有其人,而小月月则完全是虚构的人物.而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她们的走红都与网络有关,并且都在网络上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2.
“我9岁时开始博览群书,20岁的时候到达顶峰,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我。”……2009年底,因一则征婚广告,一个名叫罗玉凤的重庆女子迅速走红。由于其言行大胆,雷言圆语层出不穷,征婚条件令人咋舌,罗玉凤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凤姐”也因此成为自信的另类代名词,“信凤姐,得自信”,一举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罗玉凤征婚事件为例,从媒体弱智论、受众心态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对低俗化炒作作一分析,并指出俗化炒作对媒介生态环境和媒体自身发展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2010年,罗玉凤,这个普通的农村姑娘以开出极为苛刻的征婚条件和一系列雷人言论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人称为凤姐.她的出现似乎给沉寂许久的媒体和网民注入了兴奋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学科"移植"现象产生的原因、现象进行分析,简单评述档案学学科"移植"现象,提出档案学学科"移植"应遵循的原则,以促进档案学学科体系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媛 《东南传播》2011,(1):62-64
在传媒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大众传媒引导的"媒体造星"运动愈演愈烈。本文首先阐释了"媒体造星"现象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对此类现象不同角度的各种研究报道。其次,通过列举大量时下广泛流行的"造星"现象,总结"造星"现象的特点及对受众的影响。最后,本文从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两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媒体造星"运动,从大众媒介自身出发,讨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起因及结果,并联系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初步分析了"媒体造星"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媒体"标题党"现象的内涵,对"标题党"的类别及其特征进行概括与总结,剖析了"标题党"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网络媒体如何克服标题党负面影响,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刘保庆 《新闻爱好者》2010,(10):140-141
布尔迪厄"审美场域"的提出批判了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把艺术趣味现象放入一个纠缠着意义和权力争夺的场所之中,使批判更赋予历史的思辨性和灵动性。"审美场域"更关注艺术现象外在机制,对审美活动本身关注不足,应防止"过快的历史化"现象。精神分析对快感的分析应该和"审美场域"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最近电影市场出现的所谓"绝交电影"现象进行了分析。"绝交电影"即因为对某部电影的意见看法不统一,而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电影。文章认为,"绝交电影"是关注度高的大片、制作成本较高、评价褒贬不一,且意义深刻,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的电影。进而文章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绝交电影"现象浅析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最后简单阐述了"绝交电影"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网络问政"现象正显著地影响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同时也引发许多地方政府与官员对网络政治参与者的排斥与惩治。文章分析了从"管制"到"管理"的三种政府治理思路,提出政府应从公共利益和民主政治出发,权衡利弊,对"网络问政"现象进行合理引导和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苏婧 《新闻世界》2012,(4):132-133
本文从广告发展史的角度对广告新闻化现象进行论述。通过对比"广告"与"新闻"的异同点,从词义、功能、媒介、技术四方面追溯两者趋近性的根源,分析广告新闻化现象出现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并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水军"操作舆论的背景下,目前的舆情监测机构很难甄别出哪些舆论热点话题是由"网络水军"制造出来的.诸如"贾君鹏"、罗玉凤等事件、人物均为有意炒作策划,是商业味道极浓的他生舆论,可无一例外地成为年度热点事件、人物,并荣登权威部门的舆情监测年度报告.然而这些都是与事实存在模糊关系甚至是与事实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出现的"人肉搜索"现象引发了现实社会激烈的争论和思考。"人肉搜索"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网民心理因素的驱使,社会道德失范行为的诱发,中国传统文化中"侠义精神"的影响。对"人肉搜索"现象需要我们从技术控制、法制管理、网民自律和媒体引导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3G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已无法解释3G时代一些新的传播现象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议题理论——"议题融合"理论。"议题融合"理论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与丰富,能够有力地解释3G时代的传播现象。3G时代的"议题融合"呈现出三大特点:议题融合的速度加快,"个人议题"与"媒介议题"的融合更加直接,以及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将逐渐衰弱抑或消亡。  相似文献   

15.
"被时代"是时下流行的社会现象与大众传播事件,其出现绝非是偶然和荒谬的。本文借助传播学发展史上的"魔弹论"观点,从传播过程各要素呈现强弱对比的态势、大众传播媒介发展对受众心理的影响、大众传播是其本时代社会背景折射三方面,对"被时代"现象进行了另角度解释,以探究其深层原因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民办高校图书馆利用率低的原因进行调研,并主要从图书馆和学校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以改善民办高校图书馆"三低"现象。  相似文献   

17.
张震 《东南传播》2010,(2):27-29
近年来,随着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实践不断深入和推进,"公民记者"现象也逐渐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但严格说来,"公民记者"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被学界普遍认同和使用的学术概念,学界对"公民记者"在提法上的科学性尚存质疑,对其概念的阐释也是莫衷一是,含糊不清,以致分歧较多,始终未能达成共识。可以说,学界对"公民记者"现象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该现象本身的发展和演进。因此,关于公民记者在概念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论证及其概念的厘定与辨析,首先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学术问题,它构成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林静 《新闻爱好者》2010,(6):121-121
一些网络流行语比如"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等已经流传到了现实社会中,并且不断变异,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实这些不仅仅是网络流行语,更折射出了网络新闻中的“标题党”现象。本文将就“标题党”现象以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对现象的阐释和分析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璐 《新闻世界》2011,(7):276-277
"80后"正从上世纪末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21世纪初的争议与褒贬,发展到今日的"80后"文化现象。从争议到批判到赞扬再到思索,期间各种媒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具有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大众主流媒介,洞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而我们对"80后"的媒介形象认知应将具体文化现象、话题和媒介形象再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孙璐 《新闻世界》2014,(8):354-356
"甘肃校车事故"、"复旦投毒案"、"海南校长开房事件"……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呈现出一种现象:一起负面事件一经曝光引起轰动后,紧接着一段时间内,同类性质的类似事件的报道在各媒体上不断出现。此报道现象可称为负面新闻的"井喷报道"。新媒体环境下的"围观文化"助推了这种报道现象的产生,带来了媒介恐慌、阅听污染等负面影响。走出此种报道困境,需要媒体在报道时注重平衡原则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