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概括景物特点;5.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品析文章内容、语言和写法。【新题演练】一、《岳阳楼记》阅读【甲】若夫淫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选文略,见课文《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课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2.
<正>[锁定考点]1.理解文言词语。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等。2.翻译句子。理解句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理解常见文言句式。3.理解、概括选文内容。理解选文的基本意思,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或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写作意图,分析重点句子的含义、作用,评价人物形象等。4.品析写法。品析选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等。5.谈阅读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阅读选文的感悟。6.迁移与运用。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3.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3.把握文章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等;4.体会作者表达的志向、情操等;5.品析文章语言、写法等;6.运用文章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新题演练]一、《爱莲说》阅读[甲](选文略,见课文《爱莲说》)[乙]斋中艺1菊数本,秋后饱霜,花叶不萎。陶征君爱菊有癖,亦取其节耳。窃闻花有三品,曰神品、逸品、艳品,菊其兼者也。高尚其志,淡然不厌2,傲霜有劲心,近竹无俗态,复如处女幽人抱贞含素。菊乎菊乎,宜于东篱之畔,独殿秋芳也。足下高雅绝尘,于菊最宜;夕来劣有杯盘3,以此君一结世外交如何?  相似文献   

4.
绘景寄情类     
【锁定考点】1.解释文言实词和虚词;2.翻译文言语句:3.理解并概括文本主要内容;4.理解并分析作者思想感情;5.赏析景物描写的精彩语句或语段;6.理解写作手法。【新题演练】一、《醉翁亭记》(节选)阅读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相似文献   

5.
[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备考指导]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常用实词,是中考考查的传统考点之一,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以《桃花源记》为例:1.通假字。“便要还…  相似文献   

6.
赵克明 《广东教育》2006,(10):47-48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既是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是考查文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 1.明确景物描写的含义并理解其作用. 2.初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 [知识储备] 景物描写,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者对花鸟虫鱼、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在记叙中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等等,从而让作文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掌握古今异义词的不同含义;4.理解并翻译句子;5.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6.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或感情;7.评析人物形象;8.品析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等;9.联系文章写启示、感悟。【新题演练】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甲】(选文略,见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着箄1,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2?”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着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  相似文献   

9.
汉语成语是阅读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文言文阅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即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出要“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而由于成语大多脱胎于文言,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含义和用法,必然常常显现于成语之中。因此,巧借成语,奠定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也就理所当然了。巧借成语,有助于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积累文言词语. 2.在文本对话中认识《孟子》长于说理的特点. 3.在对比与分析中理解"大丈夫"崇高人格的内涵;观照现实,树立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分析文本,理解"大丈夫"的内涵;初步了解《孟子》一书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联系张仪、公孙衍的人生经历,在对比中理解"...  相似文献   

11.
<正>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既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识记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偏义复词,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和技巧。在此,笔者归纳了五种方法,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一)据形推义[名师点津]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或会意字,我们可根据字的形旁推断词语的含义。如人教高中必修三《劝学》  相似文献   

12.
言志议论类     
【锁定考点】1.识记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掌握常见虚词的含义及用法;4.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等;6.提取文中信息,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7.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8.理解作品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9.谈阅读感悟。【新题演练】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相似文献   

13.
写人记事类     
【锁定考点】1.读准文言字音;2.正确把握朗读节奏;3.理解常用实词及虚词含义,掌握一词多义;4.理解、翻译重点语句;5.掌握文言基本词法、句法,如词类活用、倒装句式等;6.把握文本主要内容;7.评价人物形象;8.了解写作方法,如详略得当、侧面烘托等;9.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0.拓展文本,掌握文言文课外引申的知识点。【新题演练】一、《陈涉世家》(节选)阅读【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  相似文献   

14.
一、巧用成语介绍文言语法1.利用成语掌握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时要判断一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联系上下文语境外,还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意义。教学中,我们在介绍文言实词时可以引用部分成语。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这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引用"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等成语。  相似文献   

15.
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相对稳定,稳中有变,重点考查对文言选段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提高这些能力,不仅需要系统扎实的文言基础知识,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本文以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材料,概要说明各个考点的题型特点和解答技巧。年份选文出处主要人物人物事迹2000年春《新唐书·韦仁约传》韦仁约整肃朝政2000年秋《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胡质父子清慎廉明2001年春《明史·循吏传》徐九思为民谋利2001年秋《史记·田单列传》田单兵不厌诈2002年春《三国志·吴志·吴王五子传》孙登待人接物2002…  相似文献   

16.
[阅读要求] 1、重视积累:①积累本单元常见的文言词语,掌握它们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②积累本单元课文出现的文言句式,做到能辨识,会翻译;③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逍遥游》和《虎丘记》的部分段落;④积累相关的文学知识——庄子及《庄子》的一般情况、袁宏道及明代公安派、蒲松龄及《聊斋志异》、唐代传奇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单元读写要求] 一、学习古代诗文要重视诵读,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分清句子的层次,以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二、重视词语的积累,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单元重难点] 一、学习古代散文,抓住议论的成分,把握文章的内容大意。二、结合创作背景,品味、理解名句的思想内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三、注意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它们在语言上的特点。四、背诵并默写选文。  相似文献   

18.
郁尧东同学问:《醉翁亭记》用哪几种方式来描写景物?有什么作用?《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描写景物主要有下边几种方式。用自远而近的方式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锁定考点]1.理解古诗词的含义;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3.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从遣词造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古诗词。[新题演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相似文献   

20.
准确理解和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既是每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我们注重平时的积累,识记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及偏义复词,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和技巧。在此,笔者归纳了五种方法,以期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一)据形推义[名师点津]汉字大多为形声字或会意字,我们可根据字的形旁推断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