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2.
略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从每单元一篇过渡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到了五、六年级略读课文就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了。《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足见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何更好地实施略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是我们作为教学实施者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翻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我们会发现,略读课文从三年级的每单元一篇逐渐增加到四年级的每单元一至两篇、五年级的每单元两篇,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总量比精读课文还多一篇。略读课文该怎么上?略读教学与精读教学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心中共有的疑惑。  相似文献   

4.
曹鸿飞 《小学语文》2013,(10):39-4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将课文分为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种类型,其中略读课文的比例是逐册增加的,到五年级时,略读与精读课文已形成了各占一半的局面(六年级下册比精读课文还多了一篇)。但配套教学用书中,二年级中没有提及略读课文的教学建议,三年级上册中对略读课文教学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  相似文献   

5.
从三年级开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把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部分,但是许多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种种误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一、粗中求精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经过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重视,只是任由学生读几遍课文就结束了;而有的教师却把略读课文  相似文献   

6.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慈母情深》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它在一个专题单元中的定位、阅读目标和阅读方法等都区别于精读课文。"略读"其实是相对"精读"而言的,它是精读所学的阅读方法实践。本教学设计力求突出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自读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第三学段教材每单元的精读课文后,编者都会安排一定量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怎样实施教学?不少教师常常感到困惑。他们有的没有准确把握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自读课文的区别,有的没有顾及编者安排不同课文的意图,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精读课文,条分缕析、精雕细琢、费时费力,还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或将略读课文几乎等同于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9.
一、设计理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共有32篇课文,设计了八个专题。第一个单元由精读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略读课文《珍珠泉》和"语文园地一"组成,主题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教材在编排上强化了导语的导学功能,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性,所以,我采取"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主题教学"的模式,将全组课文放在单元主  相似文献   

10.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普通单元(相对于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的课文被编排为两类——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也相应地有了精读课和略读课两类课型,为学生构建起"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这一体系呈现出精读课文示范练习.  相似文献   

11.
王怀 《小学语文》2009,(1):17-18
人教版新教材语文教科书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随着年级的升高,新教材逐步增加略读的分量,精读相对减少,至高年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但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略读课文教学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略读课文是教还是不教?该怎样教?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12.
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童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下面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教材中有精读、略读和选读三类课文。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略读的篇目逐年增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者的用心,旨在让学生大量阅读,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略读课文把握不准,略读课文的教学出现了偏差。因此,对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语文教材的编写也随之焕发了青春:以前不多出现的略读课文变多了;以前只出现在单元末尾的略读课文出现在中间甚至前头了;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略读课文11篇,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三分之一以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级的增高,精读课文篇目逐渐减少,略读课文则逐渐增多。面对教材中这种反比例编写安排,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它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然而,略读课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忽略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每一篇入选课本的文章本身并无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分,那只是教材编者根据教学需要设定的,其出发点就在于让“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时,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叶圣陶《略读指导举例》)。在现行的各个版本的小语教科书中,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普遍随着年级的提升而逐步增加,其用意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目录中首次用“*”对略读课文进行了明确的标示,并且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出现了一段流畅的文字,这段文字不但很自然地实现了由精读课文到略读课文的过渡,使两者浑然一体,而且还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部分略读课文的练习题后,安排了“资料袋”的内容;另外,四年级上册教材中,还增加了略读课文的数量,由原来的每组课文的一篇,增加到每组一至二篇。可以这样说,略读课文的编排呈现一种逐渐加大数量、加长篇幅、加宽内容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略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级越高.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越大。但是在略读教学中.由于教师没能合理制定教学目标.使教学常常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复杂化处理。也称精读化处理.由于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过全、过多、过细,导致教学内容繁杂精深.略读课文被上成几课时的精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的比例不断加大。笔者认为,增加略读课文篇目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来进行有效的略读教学呢?一、略读课文,紧抓重点提实效(一)选难词精读课文的生字要求会读、会写,要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手段理解词语的意思,而略读课文的字词教学只要求会认读,对词语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