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交界处。赣榆方言属江苏四大方言区(江淮西北方言区、吴方言区。江淮东南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中的北方方言。赣榆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比较接近,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给土生土长的赣榆人学习普通话带来一定困难。赣榆方言语音大体分为五个语区:(一)青口语区以青口镇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城东、城南、赣马、官河、门河、朱培、胜任(范河以北)土城(东部)、徐山、塔山、宋庄(部分村庄〕等。(二)海头语区以龙河乡为中心、沿龙河两岸的乡镇,包括海头、厉庄、徐福、九里(大部分村庄)、石桥…  相似文献   

2.
语言变化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不同的方言却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探讨赣榆县城所在地青口镇的四种音变现象。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小字数码“1、2、3、4”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记音时放在音标的右上角,轻声则在音标前加圆点儿表示,某些需要解释的方言例词用小字在词下加注。赣榆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赣榆方官内容的主要差异以及赣榆方言儿化音变的类型与规律等,已在拙作《赣榆(青口)方言的语音系统》(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1989年总第37期)中论及,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一)同化造成的音变 赣榆(青口)话中前鼻音韵母—n与以舌根音声母—习为声母的音节连读时,“n”往往是同化为“叮”,从而造成韵母的变化。例如: 例词 单字音 后字声母 音变后的读音  相似文献   

3.
壹引言 1.1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现隶属于连云港市。县人民政府驻青口镇。青口地处赣榆县的中部偏东,东与城东乡接壤,南、西分别与宋庄乡、城南乡相连,北邻赣马乡,下辖八个街道(镇内),九个行政村,人口三万三千余人,总面积十一平方公里,自1945年起,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1.2 1961年,蒋希文先生发表了《赣榆方言的声母》(《中国语文》1961年9月号,第25-29页),对赣榆(青口)方言的声母及语音系统作了较详细的描写。1983年,岩田礼先生发表了《赣榆·青口方言声母近几十年的语音变化》(《中国语学》第230期,  相似文献   

4.
0、小引 01、山西境内有一百零八个方言点,一般分为五个方言区,即晋中话,忻州话、晋东南话、晋北话和晋南话(我在一篇文章中叫它“河东方言”)。山西境内各区各点的调查研究工作远没有完成。本文所谈晋方言的词汇特点不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十分丰富的方言事实,而正象题目那样,只是几个点的某些特点而已。这几个方言点是:太  相似文献   

5.
绵阳方言隶属于四川方言次方言区,但相对于重庆方言和成都方言,却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选取了绵阳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二个部分进行论述.同时,本文还将绵阳话同北京话进行比较,对绵阳方言声韵调系统中的特殊语音现象分别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泗阳地属江苏省北部地区,其方言属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区。泗阳位于江淮方言区的北部边缘,处于江淮方言区与北方方言区分界线的南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泗阳方言里既有北方方言的某些成分,又有江淮方言的特点。泗阳方言里有较为丰富的合音现象,了解方言里的合音现象,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方言的面貌及特点,为汉语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屿拳者。  相似文献   

7.
豫北方言的声调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声调是普通话的眼睛,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地位。声调是学习普通话的重点,不同方言区的声调各有特色。豫北方言区,指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它地处中原,西邻晋东南,南接郑、汀、洛,东连鲁西南,方言一方面受晋语、鲁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具中原官话的特点,在声、韵、调上都独具独色,本文重点讨论豫北方言的声调及声调群正。一、豫北方言的调类及入声字豫北方言届北方方言的华北次方言中的一支,从方言的特点来看,豫北方言区大致可划分为两区:以京广线以西(包括京广铁路沿线地区,盂县除外)的地区,方…  相似文献   

8.
益阳话属于比较典型的湘方言,是湘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句型等方面比较详细地分析益阳方言的结构助词“的”的分布及其格式功能,可见益阳方言与北京话的语法差异。  相似文献   

9.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0.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相似文献   

11.
萧山话是吴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绍兴话的一个分支。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有一个方音辨正的问题。吴方言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因此作为吴方言分支的萧山话,在方音辨正时会遇到许多问题。本文从传统音韵学入手,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通过许多具体事例论证了萧山方音的辨正问题。文章对人们认识萧山话,对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吴方言,对萧山人更好地学说普通话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七大方言区之一的湘方言,它的研究在方言研究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湘方言的代表是长沙话,湘潭话又和长沙话非常相似,但是湘潭话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本文将借助斐风软件从声韵系统、声调系统和声韵配合关系来介绍对湘潭市岳塘区的方言的发音特点。  相似文献   

13.
“花儿”是群众的口头文学,它靠歌唱进行创作和流传。它使用的是活在群众嘴上的口语,唱的时候用的都是各地的方言。我省“花儿”所使用的语言,总的来说属于以西宁话为基础的青海方言。但在民和、循化、同仁等地,又不能不受甘肃临夏、兰州方言的影响.西北次方言区中的西宁话、临夏话、兰州话是比较接近的,除语音上稍有不同外,在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市(原崖县),有一种叫“迈话”的汉语方言,通行在拱北、城东、水南、羊栏、妙林五乡,使用人数约一万二千左右。这种方言处在海南琼文话、琼崖话(均属闽语)的包围之中,拱北、城东、水南的迈话兼与“军话”(属北方方言)比邻,自成系统而与军话并立,成为在海南岛闽方言区中两个系属不同的方言岛。早在一九五七年,詹伯慧教授曾对此作过一些调查,惜其材料未及整理发表就散失殆尽,致使海内外语言学家无缘睹识。前年,已故梁猷刚先生称迈话是“粤语系统  相似文献   

15.
印有家 《现代语文》2006,(10):88-89
所谓方言,就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按通俗说法,就是那些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以地区、族群等划分的"小众化"语言.我国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七大方言区,七大方言区内又有很多子方言区.  相似文献   

16.
南郊方言属于晋阳小片方言区,是太原话的典型代表之一。该词汇系统较好地保留了古语词的词形或词义,在形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南郊地区独有的词汇,还吸收了相邻方言与外来词的成分。南郊方言的单纯词有单音单纯词和复音单纯词两种,合成词有复合、派生及重叠三种构词方式。其中的叠音词、分音词和"圪"头、"日"头等派生词最具特色,"儿"尾词的数量也比周边方言区多。通过对方言词中的单纯词与合成词构成情况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南郊方言比普通话的构词法更为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17.
方言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地缘和历史因素。在古代,中原人一次又一次地迁入五邑地区,中原话及由中原话演变而成的客家话结合,并融入冈州土话,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五邑方言.鸦片战争后,大批五邑人远涉重洋,流向海外,因而五邑方言又渗入了大量外来语,使五色方言染上了很多外来文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正> 阜阳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与宿县地区同处淮河以北。全地区包括一个市(阜阳市)和十个县(阜阳、阜南、临泉、界首、太和、毫县、涡阳、蒙城、利辛、颍上);1982年人口普查时,共10,489,801人。阜阳地区方言(以下简称“阜阳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华北次方言,与宿县地区方言合称“阜宿方言”。  相似文献   

19.
赣榆方言在官话方言中非常有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所关注。本文总结了赣榆方言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赣榆方言归属矛盾的本质,明确了赣榆方言应划归中原官话,同时提出了对赣榆方言深入研究的两个方向,对深入研究的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襄樊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樊方言声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调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也是四种基本调值,也可以归并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所不同的是襄樊方言各调类的调值发音高低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襄樊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