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明威晚期一部小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非常简朴,但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本文,笔者将借用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从"自我认证"的角度对老人的"理想我"进行分析,说明<老人与海>之所以能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有一条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这部小说不仅仅讲述主人公桑蒂亚哥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从美学和哲学视角解读<老人与海>中的"冰山"理论.文章首先阐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接着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展现的美学内涵,最后论述了作品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其主题思想主要宣扬了一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塑造了一个即使失败依然保持优雅风度的"硬汉子"形象.海明威的小说在语言上具有简洁的风格,<老人与海>发展了其简洁的"冰山"理论创作说.  相似文献   

4.
<正>55岁的"硬汉"——海明威以一部28000多字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力压其他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获得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文坛上的名望和地位达到了巅峰。海明威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发挥的影响。"对于这赞誉,海明威当之无愧。他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想,《老人与海》的成功之处不仅在  相似文献   

5.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这部不朽的名著,前几年曾拜读过,前不久再读<老人与海>,又一次被小说中的主人翁圣地亚哥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海明威"省略"这一创作方法特点和他的写作原则--"冰山"原则在<老人与海>一书中的结合应用,阐述海明威如何借简单的故事情节却表达了多层次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了"越少,就越多"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和希腊神话人物西绪福斯一样,<老人与海>的主人公也处在人生"困境"之中.但他敢于直面命运、抗拒命运、维护人的尊严的精神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西绪福斯困境的人生思索饱含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的情怀,也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海明威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美国作家,他的创作最高峰处于象征主义流行于文坛的时期,因此理论界将他划入象征主义作家的行列,并高度赞扬了他用象征主义创作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内心以及主题思想的独特之处。一、海明威与《老人与海》海明威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文学作品,其中《老人与海》以及《永别了,武器》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两部作  相似文献   

9.
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海明威将自己一生努力追求"不在乎结果.只求经历过"的这一人生观赋予了桑提亚哥,塑造了一个失败了仍旧努力,人生就是拼搏,以极大的勇气面对危险、死亡的"硬汉子"形象--老渔夫桑提亚哥.海明威与桑提亚哥一生信奉的就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的性格特征分析,概括了老人具有的几种精神,从而歌颂老渔人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赞美了他在可怕的厄运笼罩下勇敢抗争,在注定的失败和死亡的威胁面前毫不气馁,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硬汉"精神和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1.
评论界对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中,笔者将试着从海明威所在的时代、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以及战争等对他所造成的影响来解读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女性角色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作品<老人与海>中,作者海明威倾力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位勇于挑战、永不言弃的"硬汉"形象,电视剧<士兵突击>更是将这种"硬汉"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主人公许三多,成才的"突击"经历更像一座露出水面八分之一冰山,让观众在不断探索的同时获得了洗礼.  相似文献   

13.
周颖 《湖南教育》2008,(3):44-45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延续了肖川前两本教育随笔的风格,其文字如诗歌之美丽,其着笔贴近教育实践,其内容直指教育之意蕴.肖老师的教育随笔,其实是他人生的写照,他以对"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用他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肩负起"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抒写他人生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王彬彬 《华章》2008,(16):12-13
在<观念1>中,胡塞尔完成了他的先验转向.先验的自我成为绝对性的"主体",是一切实显行为的"有效性基础".但是,这一极端的自我观发展使胡塞尔遭到陷入唯我论的批评.于是胡塞尔在<观念2>中就开始研究主体问性问题,但是他认为当时仍未能摆脱唯我论,故未将该书稿发表.此后十多年中胡塞尔始终专注这一问题,终于在<笛卡尔沉思>的"第五沉思"中获得暂时让他满意的解决.本文将以"第五沉思"为依据来分析胡塞尔是如何以主体间性理论来避免唯我论的.  相似文献   

15.
论《老人与海》中人物形象塑造的陌生化手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是哲理化的人类形象和人类精神的象征.在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陌生化"手法解读桑提亚哥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新颖、奇特之处.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一直以来被看作是海明威笔下"硬汉性格"的典型.笔者认为,桑提亚哥究其性格所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而言,则与加缪式的"荒谬的英雄"--西西弗斯体现了一致性:面对无法改变的失败依然奋勇前行,以反抗和超越捍卫着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17.
许多学者在剖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象征因素时,总喜欢将它们与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联系在一起,事实上主人公圣地亚哥的遭遇恰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悲观主义.从主人公的外貌、语言以及生活条件等三方面总结和归纳了小说隐含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8.
<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到学生自我评价时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我们教育的目标是鼓励独立和自我教育,而帮助孩子推开"约哈利之窗",无疑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自主评价起到了关键作用。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眼于<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刺克里夫所处的环境,从精神生态的视角,结合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理论解读他"自我"的追寻.从他对凯瑟琳等人的报复和最后的奇异离世,说明了他想融入环境的合理性和不可能,透视了他病态人格和心理形成的必然.希刺克里夫的所有挣扎,恰恰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与所在环境的彻底疏离,他永远是所在环境的"他者",他追寻的结果是他的"自我"的彻底迷失.  相似文献   

20.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传播了它所创作的那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自我奋斗者的话语:美国任何贫穷的男孩,只要他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就都能够到达经济世界的顶峰.同时,<了不起的盖茨比>包含自我奋斗者话语中的一个核心矛盾:自我奋斗者的话语声称向所有有抱负和毅力的人打开美国历史的史册,使其"榜上有名",然而同时却弥漫着"逃逸"历史,超越时间、地点和人类局限等历史现实的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