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感运用,要以情感交流为基础,以达到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目的,以求从这样一个角度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情感 ?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有何作用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要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把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以提高政治课的实效。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但认识了客观事物,而且还表现出不同的好恶态度,对这些态度的体验,就是情感。喜、怒、哀、乐、爱、恶、惧,即常说的“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觉悟的过程,这一过程渗透着师生之间情感因素的作用,学生情感的产生、发展,要以一定的知识作基础,而知识的获得,也必须交织着情感的因素。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实现知、情、意、行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知识交流、情感交流两个方面,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达到理解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锻炼口才,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探究热情.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以学科为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的缺失使思想政治课缺乏活力,导致知情发展失衡,影响了学生德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道德、情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的和谐统一。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新时期的荣辱观,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牢固了现代文明的根基,用简练的话语凝聚成现代道德育教育的核心,更加明确了我们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方向。初中《思想政治》承担着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情育人,以德树人。教师要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中,用自己高尚的情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疏通思想渠道,达到陶冶学生…  相似文献   

7.
黄家树 《考试周刊》2012,(82):128-128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融合进行总结和反思,试图探索出一种适合于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既是一个以知识传递为表现形式的信息交流,也是一个以心理共鸣为影响特征的情感沟通。信息交流在情感沟通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同时激起并维持情感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得以发生发展。学生的学习心理好差,成为决定能否构成和谐统一的最佳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实用主义"思潮泛滥,尤其思想政治课"无用论"盛行。不少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与自己的将来没有多大关系,有些学生过于浮躁、太重视眼前,  相似文献   

9.
晏玉洁 《考试周刊》2012,(52):119-119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双向过程,在初中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必然。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实例,探讨如何在初中政治课中开展情感教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的情感教育也是初中政治教学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促进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实现,这一直是所有政治教师所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多年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相对来说,初一、初二思想政治课以法律、道德和情感教育为主要内容,理论性较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给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道理和情感都是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用强烈的情感撞击学生的心灵,努力做到情理交融.一、高度重视情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有人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理智型的,不带感情色彩的.它只能以理服人,不可能以情感人,把道理和情感绝对地对立起来.其结果把政治课上得平淡无奇,枯燥无味.这是有些政治课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思想政治课用概念、规律、理论来反映客观世界;而情感则是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即用主体感受来反映客观对象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这两者虽有不同,但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二者完全可以互相沟通;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激起学生爱国主义等最崇高的情感,而课堂教学中深沉、真挚的情感又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学习其它学科一样,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能动的认识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  相似文献   

13.
杨晓敏 《考试周刊》2013,(83):121-122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忽视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只关注知识的讲解,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的动机不足,失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影响到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认为情感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目标,是完整的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现.本文在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教育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继承,而且是情感的撞击与交流。以有人为本的思想政治课,在其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和陶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意义和效能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应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益要目标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其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广义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层面,对学生灵活掌握和运用知识及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情感渗透直接影响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参予及内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初中学生正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认知、情感以及个性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而中学思想政治课以其内容的广博性、现实性,尤其是较其它学科更直接的思想教育性更要求政治课老师必须以情感辐射教学整个过程并渗透到各个环节,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感染力,提高实效。准备授课内容,融入情感。这是指教学内…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和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 一、改革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思想和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产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7.
李蕊 《学周刊C版》2019,(6):104-105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能够将基本知识传达给学生,还要能够给学生传授良好的情感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奋斗观。然而想要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其中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通过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正确的三观。因此,本文在立足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以情导学、以情导行。只有情感教学,才能使学生爱学、会学,用好思想政治课知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教学过程中缺乏情感交流,以学科为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教学的缺失使思想政治课缺乏活力,导致知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新颖别致的开头,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入角色,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统一.而完美的课堂结尾则会大大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的效率.有始就有终,才能够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的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才能形成知识、能力、情感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