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在孔子五十岁那年,阳虎在内乱中失败,出逃到了鲁国边境城市阳关.从这一年开始,孔子走上了仕途,以实现其"为东周"的政治理想.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指的不是对万物之理、仁义之道或宿命等哲学观念的体悟,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拨乱反正的政治使命.孔子对天命的体悟,与春秋末年各国周文化的衰落、鲁国具体的政治环境的变化及其个人的学识、抱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论语>文本,发掘并阐释了孔子"仁爱"思想的四方面特征:一是主体上的二元性,二是价值目标上的至高性,三是道德和实践层面上的统摄性,四是现实中的可实践性.在此基础上,简要阐述了"仁爱"思想对政治、经济和全球文化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真美"是王充美学思想的核心概念,真是美的基础和前提,必真而后才有美.王充之真是能被经验证实的真,以及基于其上的思考、推测和判断之真,因而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真美"是王充的审美理想和批评尺度.由此出发,王充否定文章中的语言夸饰,文章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作者的审美想象力尚未获得独立的位置."真美"贯彻到"文"心"同题上,王充要求主体内在思想情感必须"实诚"不伪,文章则应真实地传达自我的思想情感,文是自我的客观化,王充重视文章的独创性,并视之为艺术美的源泉和文章生命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孝悌忠信"是孔子为了规范在社会网络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提出的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要求.关于"孝悌",孔子认为在父子、兄弟关系中,应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视为更根本的道德伦理规范,并赋予"孝"以多层次的内涵;关于"忠",主要用来确定在人际交往的实际行动中主体所应具有的态度,第一应当是真心实意,第二应当是竭尽全力;关于"信",主要是讲主体的一种态度,要用实践的行为或行动来兑现,即说的话能够兑现.忠与信联系较密切,但两者在内涵上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5.
对于孔子,我们应该给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应该看到,孔子在他的乐教思想中特别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要用音乐来"和民声""治民心".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确实是具有"兴邦定国"的积极作用.当然,现在看来,孔子的思想是站在贵族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并且,孔子过分强调了音乐为政治服务,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音乐的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在新时期的"故乡系列"创作中,主体的创作心理状况即选择"回乡"的心理动因和创作<受戒>最佳心态的出现,作品中人性探索的不断深化,以及"现实系列"创作中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增强.上述三个层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汪曾祺在新时期"主体性"回归的状况.由此可看出政治对文艺、政治对知识分子精神心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向人本思想转变,其实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书~唯上"向"以人为本"转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文章以主体性、开放性和情感教育为切入点,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换的观点,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堂上的"真阅读",应该是基于学生而建构、生成的阅读,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学生认知与能力、文本解读与效率的完美结合,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应有的"真教学".一言以蔽之:语文课堂要构建基于学生"真阅读"的教学视阈.  相似文献   

9.
孔子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说,意谓冉雍可以南面称君。对孔子这句话的涵义,前人或从德行求解,或以个性为说。其实在这句话中,包含了孔子真实的政治主张。此前学者多根据《论语》讨论孔子政治思想,视孔子为纯粹的仁政德治论者。但是《论语》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孔子政治学说,它只收录孔子的德治语录,而舍弃孔子关于刑罚的论断。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来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导方面,但绝不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全部。完整的孔子政治思想应该包括德、刑两个方面,即以仁政德治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刑罚。孔子政治学说的直接渊源,是周公关于"明德慎罚"的思想。鲁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则是孔子政治学说的现实依据。孔子深知,德刑结合是最可行的君人南面之术,而在孔门七十子中,完整地理解孔子德刑思想学说并对此具有浓厚理论兴趣的只有冉雍一人,所以孔子才说冉雍之才堪任君主。这就是孔子"雍也可使南面"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探究要求"以求真为目的",而"真实是由简约得来的".物理探究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设计追求形式、探究实验包办太多、课堂提问缺少思维含量、赏识性评价过于频繁等问题,症结在于教学行为对接度较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课堂节奏调控不足,因此,在以学生科学探究为主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围绕教学三维目标展开,为学生创设"真情境",引出"真问题",实施"真探究",付出"真情感",从而习得"真知识",生成"真智慧",使科学素质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今大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孔子以"仁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德育的契合及其对当今大学德育的启示与借鉴: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励学生实现生命的完善与超越;建立和谐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仁"与"众善"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以"一以贯之"评价自己的学说,何晏在<论语集解>中也作了进一步阐释,客观上指出了孔子学说的思想核心与其繁富学问的联系:以"仁"为核心建构起伦理学、天命观、人才观等众多内容,它们依"仁"而立,为"仁"而成,在"仁"的统摄下形成了一个包含多元因素、多种内容层次的思想体系,共同为平定乱世、重建社会秩序而服务.孔子和何晏的阐释有助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绘画的真实性应包括客观上的真与主观上的真,西方传统绘画注重客观真实,而现代绘画越来越注重主观真实,即使是形式上写实的绘画,也不等同于自然界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汉诗榜行动"的程序及实施过程出发,指出真诚,先锋,民间,是汉诗榜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真本身就是美.真即存在,存在无一没有其形式,没有形式的事物是无法存在的.真,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而主客观的统一,往往是大诗人必备的条件之一.真≠好.但,好,要从真做起.在真实与诗意之间、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平淡中的不平凡,永远是诗之至境.  相似文献   

15.
对照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剖析当前的数学课堂,尽管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不得不承认,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假表达等现象还很真实地存在。为了让课堂返璞归真,变得更加干净和朴素,更加真实而有深度,我们提出并积极实施了省级重点课题"基于小学数学‘真实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以"四真"(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真表达)课堂的探索为切入点,致力于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探索并实践真实课堂应有的样态。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为脉络,辨证地分析历史赋予孔子儒学"至圣"地位形成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从正确认识文化孔子与政治孔子的真正内涵来确立其儒学"至圣"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礼"是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孔子"礼"是在对周礼的扬弃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荀子"礼"则是在继承孔子"礼"的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孔礼与荀礼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我国上古社会时期、以人的道德行为规范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按照我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命名惯例,因其缔造者为帝舜,而被史学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们冠名为"舜文化".近年来通过对"舜文化"的研究,不仅对我国道德文化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梳理,而且还澄清了历史上习惯把孔子作为"道德文化"创始人的误解,正确理解了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也"的真实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