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校园性侵案的“井喷”般出现,校园性侵现象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当前校园性侵的概念、现状、危害、成因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校园性侵现象的几务途径,以期能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策划人语:一直以来,我们高喊着安全教育的口号,可是,校园安全事件却依然频频发生,甚至出现了砍伤学生事件、学生踩踏事件、学生网上交友受骗事件、学生宿舍投毒事件、教师性侵学生事件,以及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学生自杀事件。这些血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校园安全一直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忽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安全问题的出现,跟很多的因素有关,但主要还是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的不同地区都会发生儿童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之后,无不令我们触目惊心,无论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程度大小,每一事件的发生都会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儿童,他们缺乏优质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更缺乏父母的陪伴。虽然更多的人不是处在贫困山区,也无法理解在那个环境儿童的内心,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会一帆风顺,引起校园欺凌的因素有很多,预防校园欺凌才能更好呵护儿童成长,本文就校园欺凌的预防策略做此研究。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校等因素不可忽视 本刊:当前校园儿童性侵事件频繁发生,除了家庭原因之外,您认为导致这些悲剧的其它原因有哪些? 丛主任:最近在校园里接二连三发生性侵事件,这样的事件不是偶发的,它透射出很多问题. 首先这是一种社会不良风气的表现,校园不是一座孤岛,是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某些社会上不良的歪风邪气就进入到了校园里.使孩子被动的接触到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个别教师做出违背师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由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相比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更难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家庭沟通与关怀不足、同伴关系不良等使得流动儿童面临学校适应困难,易卷入到校园欺凌事件当中。分析了流动儿童易卷入校园欺凌的原因,并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防范与教育对策,以期帮助流动儿童走出校园欺凌的困境,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儿童性侵犯不仅是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儿童性侵犯的错误认知或态度普遍存在。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发现我国社会文化中存在九个关于儿童性侵犯的迷思:只有性交或触摸儿童性器官才是性侵犯;儿童遭受性侵后一定会留下生理痕迹;儿童之间的性行为不是性侵犯;儿童性侵犯在中国极少发生;男童不会被性侵;陌生人是危险的,亲生父母不可能性侵自己的孩子;年龄大的儿童对自己被性侵负有责任;性侵对儿童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恢复的;儿童性侵犯事件应保密。设计和发展全面覆盖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儿童性侵犯预防项目是当前我国儿童性侵犯防治可行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赵青 《教学随笔》2013,(12):145+154
仔细研读《标准》,我们发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不是为了区分优劣、没有筛选性,评价是为了把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教师教学方式的适切性、有效性,以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实际上,评价关注与评价一个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特点,通过评价教师不仅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学习特点、发展优势或进步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进一步在后续活动中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儿童不断积累成功体验,健康、自信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校园自杀事件后.校园正常教学秩序被打破。师生处于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学校应开展心理危机干预lT作。通常学校关注的是自杀事件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干预的对象往往是学生,却忽视了教师群体。校园自杀事件是意外性危机事件.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一些教师心理上会受到冲击。易产生暂时性心理失调。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实践,会逐渐地形成一些自我信念,并用这些信念指导着自己的生活。但是这些信念中有一些是错误的,人们往往却并不自知,仍然持笃信的态度。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改变的信念也很多。儿童性侵事件是现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防犯性侵事件的发生,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改变人们的一些错误的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龙迪教授以其专业的视角,对儿童性侵的定义、危害、防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她也指出了  相似文献   

10.
王琦 《教育》2012,(36):5
近日,河南省原阳县某教师长期强奸、猥亵多名未成年女生,受害人家长到当地教育局要求追究学校责任,却遭到该局负责人的嘲讽。(12月4日《大河报》)校园猥亵事件频发,无良教师向学生伸出罪恶的魔爪。此次性侵女生的教师不仅是班主任,更是学校政教处主任,还曾在其他学生面前公然拿刀威胁女生。学校领导的管理不严直接导致了教师的无法无天。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能重视教师素质,紧抓风纪教育,恐怕无良教师的"贼胆"也要收一收。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教师猥亵女生事件发生在农村学校,农村女孩维权意识薄弱,农  相似文献   

11.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4.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建教师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反思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积弊甚多,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建教师评价工作.重建,是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评价工作应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群众性和法制性等基本原则.要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教师工作.构建强调了指导和权重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是开展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师德、课堂教学、教科研、身心健康、继续教育、学科成绩、学生测评等是特别要加强研究的教师工作评价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综合语文学科的各种能力 ,培养思考 ,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由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酝酿)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而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多年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探索的着力点 ,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变作文教学停步不前、学生作文水平没有真正提高的局面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得作文教学研究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 ,在诸多研究中 ,人们更多地着眼于作文教学的过程研究和方…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弊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一次考查,内容涉及作弊原因和防止作弊的措施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恰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还是能减少作弊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还需要尽可能取消作弊有利的考试,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