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沈阳有座日本“神社”,就连沈阳人也没有多少知道,可说起“灵庙”,却无人不晓,其实“灵庙”就是日本神社,沈阳老百姓习惯称它为“灵庙”、“满洲灵庙”,坐落在沈阳市皇姑区岐山中路十一号,神社大院已建成为辽宁省公安厅职工宿舍,神社大殿……  相似文献   

2.
鞍山井井寮     
<正>鞍山地区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日本对此觊觎垂涎已久,从1909年开始便通过非法手段勘探铁矿资源情况。"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公开占领东北各地。随着日本人掠夺鞍山地区铁矿资源的全面展开,大批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日本国内来到鞍山。为了解决这些人员的居住问题,日本人在此修建了一批生活类基础设施,井井寮便是其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的宗教生活原本具有多元、复合的特点,但在近代国家的形成过程中,神道教大量地统合了各地庞杂的民间信仰,并在基层社区以神社为基础而确立了它统治性的地位。现在,为数众多的以神道教为背景的传统节祭被登录为日本国家的无形民俗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丰桥"鬼祭"这一项"重要无形民俗文化遗产"的现场观察和分析,揭示了它的神道教的背景,指出其对日本古代神话的戏剧性"再现",强化了社区居民与日本"天皇制"之间的精神性纽带;同时还揭示了在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的背后存在着保守政治势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出版经济》2006,(2):22
鞍山,是单田芳艺术的"发祥地",二十刚出头儿,事业便开始芝麻开花节节高,全城二十一家茶社,都成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似乎带着几分神气儿,这个崭露头角的小伙子,走到哪儿,红到哪儿.标志着单田芳最终"拿下"鞍山的,是他开创了"立山茶社"的最高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5.
说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在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惨案的南京,居然还完整无损地保留着一座日本神社的牌坊!  相似文献   

6.
安倍晋三不会放弃为日本"洗罪"、推动"国家正常化"以及日本自卫队向日本国防军的转型,但他在外交上的一言一行都是留有余地的一切皆似曾相识。依然是强化日美同盟,依然是"价值观外交",依然拿历史问题投石问路,在熟络日本事务的人看来,2012年12月26日再度入主首相官邸的安倍晋三在上任的头十天里,其在外交上的言辞和表现几乎就是将5年多以前的做法进行了一次"回炉"。老路却也并不好走。日本媒体1月7日  相似文献   

7.
王炳毅 《湖南档案》2002,(11):16-17
说来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后期,在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惨案的南京,居然还完整无损地保留着一座日本神社的牌坊!它位于南京城西的上海路与百步坡拐弯处,系钢筋水泥制成,高约10米,门柱间距约为6米,倚傍着美丽的山林,显得很高大,很不协调。这儿便是通往神社的前大门。而这座牌坊1990年五台山地区改造拓路时才被市政部门平毁。  相似文献   

8.
郑力 《新闻实践》2012,(12):72-73
重大主题报道是一座"新闻富矿",也是都市类媒体提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抓手。因为其"重"其"大",一些重大主题报道往往喜欢拉开架势做"大文章",给人一种"硬宣传"的感觉。结果事与愿违,读者不爱看,甚至看了不相信,严重影响了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在去年建党90周年前夕,中组部和浙江省委组织部派  相似文献   

9.
东京的都心部,皇宫西面,是一片叫做九段的高地.郁郁森森的树林中,挺出一个"开"字形铁红色的大架子,这是神社的标志,日本人称为"鸟居".  相似文献   

10.
<正>在大连市西岗区胜利桥北的烟台街上,坐落着一座破旧的俄式风格建筑,它的前身是"达里尼"市政厅。这座建成百余年的"老古董",是大连城市发展的见证者。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沙皇因为获得这样一个优良的不冻港而欣喜若狂,将其命名为"达里尼"。俄国著名建港专家萨哈罗夫以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法国巴黎为蓝本,规划设计了一座东方港口城市。"达里尼"市政厅始建于1900年,1912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当时这座城市里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以来,由于日本发生了牵动全世界神经的"3.11大地震",客观上也使日本出版业围绕这一"大事件"在运转。"3.11大地震"发生以后,出版界成立出版对策本部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两万人,即便是地震多发的日本,这也是空前的大灾大难。与此同时,因为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啸,造成福岛  相似文献   

12.
2001年8月15日,正是日本的盂兰盆节假期。在东京及日本各大城市大街小巷车辆行人异常稀少,显得格外安静,但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坂的靖国神社附近却是别外一种光景:靖国大道的路旁停了二三十辆窗口装有铁网的警方大轿车,荷抢实弹的警察伫立在其旁,通往神社的主要路口随处可见带着相机的便衣警察,空中,警方的直升机马达声隆隆作响……上午10点,一长列高级轿车鱼贯驶入,一群日本政要人物步出轿车,缓缓走入神社内院,今年的参拜活动开始了。就在8月13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国内外一片反对声,也对靖国神社进行了参拜,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些什么人呢?为什么每年的日本政要都这么隆重对待呢?它与日本的政府及政治有什么渊源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初,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有效整合报业资源,进一步巩固和加快在省内的发展步伐,酝酿着一次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2007年2月8日,北方晨报与辽沈晚报"并网",北方晨报改版为辽沈晚报.鞍山版。从此,一份更加鲜活、亲民、更具有贴近性、本土化的报纸——辽沈晚报.鞍山版呈现给鞍山人民,与鞍山人民心贴得更近,与这座城市没有距离。从一份区域性(地市级)都市报到省级都市报地方版;从2007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到2008年前四个月,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93%,发行量同比增长26%,月月持续盈利;从改版前后品牌影响力和综合实力的飞速提升,辽沈晚报.鞍山版正在经历着羽化成蝶的蜕变。在辽沈晚报"责任媒体,服务民生"的办报理念指引下,辽沈晚报.鞍山版在报业竞争的大潮中不断创新,驰骋远航。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上的苏州河,有很多座横跨两岸的桥梁,其中有三座闸桥,它们对于彼时的防潮抗洪和南北交通,功不可没,同时也在默默的岁月守望中,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光荣和变迁。"老闸桥"原本不叫"闸桥"苏州河上的这三座闸桥,由东及西,依次为吴淞路闸桥、老闸桥和新闸桥。我先说说"老闸桥",因为它的"资历"最老。有关它的身世,需要追溯到400多年前。"闸桥""闸桥",顾名思义,既是用来阻挡潮水漫上岸的"水闸",  相似文献   

15.
在本溪,“诚忠山”的名字鲜为人知。“诚忠山”是日本侵略者侵占本溪(当时称本溪湖)时,为其驻扎所在地的一座山所起的名字,意思是日本侵略者虽与日本远隔万水千山,但效忠日本天皇的精神永驻心间。“诚忠山”原名叫顺山子,位于本溪城内,是骆驼岭山脉南麓一座东西走向的小山,位置  相似文献   

16.
人道是"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宾县二龙山外真的发现了一座与二龙山相似乃尔的小二龙山。它在著名的二龙山旅游区西南15公里处。自哈同公路英杰道口逶迤进山。只消20分钟即可抵达度假村。英杰地质构造带异常活跃,地下深层的不确定因素极多。经亿万年的地质演变,造就了千姿百态、奇形怪状的十几座山砬。在金沙铺就的山路上驰行,花味、水气、草与泥土的芳香透入车窗,沁人心睥,悦人眼目。山路两边奇峰怪砬接踵而至。有虎头虎脑的"虎头砬子",刀劈斧正的"刀切砬子",乌龟观日的"乌龟砬子",三峰并起的  相似文献   

17.
<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区的西端,辽河入海口处的左岸,是清王朝在东北修筑的一座近代海防军事工程。它始建于1882年,建成于1888年,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东北唯一未经烧制的土构建筑,是全国沿海炮台遗址保持原始风貌较好的一座。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本侵略者,镇守炮台,成为中国人民反抗外夷侵略的历史见证。1963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辽宁省委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被辽宁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美军占领日本时,做出惩戒日本军国主义之阵势,然而为了将日本筑成"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并不希望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得罪日本。部分美军将领主张烧毁1945年8月1 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30日下午两点,美军将领麦克阿瑟乘坐的"巴丹"号专机抵达东京郊外的厚木机场。他将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7500万日本人的绝对主宰者开始统治日本。此时的麦克阿瑟对日本军国主义恨之入骨,他一到任就下令解除日军武装、逮捕战犯。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表明美军将在日本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搞极端国家主义和军  相似文献   

20.
菅丰  陈志勤 《文化遗产》2010,(2):124-129
日本固有信仰神道的圣地-神社,保留了丰富的自然森林。现在,自然科学家以及自然保护主义者从环境保全的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虽然神社保存了富饶的自然森林,但仅从这一点并不能对它的价值做出足够的评估。其原因是,这样丰富的自然森林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信仰空间;一直以来,这个空间的价值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不断地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本文首先以日本著名的神社之一-明治神宫的森林为题材,阐明国家的国民整合和民族主义给这个森林的生成和保持带来深刻影响的事实;然后,揭示和探讨这样的历史在现在新的社会思潮-环境保护思想中被掩盖起来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