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向日常生活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来,生命教育一度成为教育改革和实践中颇受关注的话语。何谓生命教育,如果真要从理论上把它说清楚,看来还真不容易。难就难在这其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前提预设,即首先要问答:生命是什么?显然,对于生命究竟是什么这样一个形而上的基本问题,人们永远不会有答案。即使是那些睿智的先哲们,从古至今,他们关于生命的理解恐怕也难以给我们提供些许帮助。柏拉图把它定位于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的本质并不是肉体,那不过是一个束缚人的精神的躯壳,而唯有精神或灵魂才是真正的生命真谛所在。由他而始,到中世纪哲学,乃至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和黑格尔,生命…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但教育现实情境中展示的却是一幅幅令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生命摧残画面。屡见于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刻不容缓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王慧 《现代教育科学》2015,(2):44-45,58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的教育。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从理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在理念层面上让学生了解生命、感知生命;其次,在实践活动层面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设置生命教育的专门课程、展开生命教育的学科和管理渗透、开展相关生命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多个角度促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正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人文精神,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品德课程标准》着重提出了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具体说来,品德教育要让学生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进而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要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感受生命的快乐。本文从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资源、开展主题活动、搭建体验平台几个方面阐述了以教材为载体,进行切实有效的生命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视角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点也是人”。教育首先应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但教育现实情境中展示的却是一幅幅令人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生命摧残画面。屡见于报端的青少年自杀事件引出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中刻不容缓的环节。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下实施生命教育的紧迫性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案件屡见于报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何以轻生?是谁过早地伤害了他们的灵魂?是谁把他们推向了死亡的深渊?问题的原因固然复杂,但不可否认教育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教…  相似文献   

7.
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关注的问题.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可以成为人文精神教育的切入点.对生命教育内涵、目标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保证生命教育课程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着眼于学生和教师的生命成长与价值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 命将成为教育的基本旨趣,而教育将成为学生与教师生命的守望者.其目的是实现生命教育向真正的人的教育的回归.实现这一回归,生命教育需要关注生死教育、苦乐教育、灵肉教育等基本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内在需要,生命只有受到教育的润泽才能走向完整。随着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关注,发展生命化的成人教育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理解关怀生命才是成人教育的本质追求,使成人在工作和生活两方面达到完满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本来,在做这期选题之前,我理解的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与死的教育,是自然教育,最多再加上生态教育。但是,当我在假期里去首都师范大学采访初等教育学院院长、中陶会生命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刘慧老师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我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太狭隘了。按照刘慧老师的说法,孩子是生命体,教育者本身也是生命体,所以一切教育都应该是生命教育。在采访之后,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所谓生命教育,也不应该是教育孩子,而应该是父母首先理解生命,真正能把孩子当成是生命个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树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个体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在此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也有人认为,“生命教育是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进而珍惜有限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价值观、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教育。”上述两种观点虽然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却又有共同之处,即生命教育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不可逆转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古希腊哲学家曾说: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可见关注教育就看如何成就一个真正的人。生命是人的第一要义,尊重生命也就成为了教育的第一要义,而现实中的课堂教学却存在有书无人、有知识无人等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甚至在报端出现了诸多中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4.
毛珍  马新功 《辅导员》2011,(18):5-8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因此,真正的教育是为了唤醒人的内心对生命的情感,对生命的责任。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是如何践行生命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呢?本期,让我们走进该校,共同体味和关注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幸福,可以说是人类必然选择的终极的价值目的,也是人这为人的最根本的确证,对幸福的解理和对人生命的理解实际上是同一问题.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的活动,同样也关注对生命的理解,因而幸福教育是教育的应用之义.本文从人文主义视角,在对幸福做出生命诠释的基础上,探讨了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向幸福.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生命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回到生命、珍视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的重要基础,教育要真正涵盖学生的生活、生命、人性、价值诸层面,最终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和主动发展精神的人,应当关注教育的生命基础,认识到构建教育的生命基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教育的生命基础:教育应当回归生活,真正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学校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主旨;教育者应具有爱的信仰;用整体统筹的方略来构建教育的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首先定位于生命视阈才能返璞归真,只有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与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生命教育是关于学生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对生命全面关照的多层次人本教育。生命教育坚持以生命为核心,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教育,力求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是一种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生命教育定位的原因1.把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以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本质在于生命的创造,教育首先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教育必须关注生命,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寻求生命的意义。教育要从人出发,以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高效率的教育应该是源自学生对教师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作为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议题的教育,其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还包括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及敬畏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前,关注人的生命和物(动植物)的生命是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需。教育必须关注人的生命和物的生命,且理应从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辩证关系来确立完整的生命观。而这也从根本上有利于教育更好地理解人的生命,促进人生命的生成与发展。因此,坚持完整的生命观是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所在。在坚持完整的生命观的基础上,教育应重点关注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