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文艺人类学对文艺人类和人类文艺的总体性讨论中,文艺与意识形态合谋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文艺意义与道德意义的混存性在场,这是道德文艺论产生的事实根据。道德文艺论从古及今有其稳定性的语指和完形化的知识谱系,但是它在命题语指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语误,这同样是导致道德主义文艺学与反道德主义文艺学语用紧张的根源。人类要想在合谋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就必须既确保语指有效性亦规避语误的歧义蔓延。  相似文献   

2.
哲学从哲学智慧时代进入哲学知识时代以后,它就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谱系内充当各种知识学角色,在面对各种具体知识问题的出场和言说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状况在文艺起源研究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文艺起源研究的哲学知识方式给所在研究域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知识成果,并使这一研究本身真正得以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多重文化身份意识, 使其文艺话语有着不同的言说方式, 形成了其文艺话语特征的复杂性。而特定历史时期自我身份的不断错位, 导致了其文艺话语的错置。最终, 政治家身份呈现的话语特征逐渐掩盖了其他特征, 由此产生了话语的实践危机, 导致了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重重劫难。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文艺情感理论,是本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中国现代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情感问题的经典分析和言说。其主要内容包括革命文艺情感的本质、结构和生成锤炼等等,其根本价值在于为革命文艺走向情感自觉建立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5.
论文艺语体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语体词是指那些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特质,适应文艺语体交际领域的需要而为其所特有专用,在其他语体中很少出现的词。这些词与文艺语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是文艺语体的重要构成成分,而其运用上的差异则是文艺语体下位分体之间的一个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艺起源研究不仅是艺术史的重要领域,也是文艺人类学的基本话题。20世纪符号学兴起以后,从原始符号研究的角度切入这个问题,产生了新的知识增长点,也滋生出一系列新的学理纠缠。致力于这一文艺学知识事态的评价和清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往的文艺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忽视文艺自身特点、生搬硬套自然科学方法与任意肢解艺术生命的现象和问题,而目前的文艺研究在研究体系上又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和"越位"现象,因此,必须结合文艺学的特殊性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在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方面,要坚持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在文艺研究体系的建构方面,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在具体的文艺研究方法上,提倡多样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研究方法论的最佳方式是"对话".  相似文献   

8.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1):36-40,45
劳动说一如前此的文艺起源论,并无特别,基本是偏颇谬误的.普列汉诺夫之说取材全以西方视野,只字未提东方的资料,根本是道地的西方中心文化论.即以我国诸多古籍对文艺起源的叙论就可驳斥其说.其说的种种主要理由诸如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之说、出土文物之事、鲁迅之语等等都不足为据.它看不到艺术是主客体的融和统一,只见文艺起源的外因而不见内因,是机械反映论.按理而论,文艺起源只能出自多种社会实践,而绝非单纯的原由,它是一个运动变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当价值学方法被引入文艺理论研究后,理论界对文艺从作者的创作、文体形式、读者接受以及文学的社会功能等等众多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也力图从文艺价值的角度对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生产与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次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艺辞章学是汉语修辞学中既注重实用、又注重艺术性,深受广大读者青睐的一门分支学科,建立文艺辞章学对丰富辞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建立该学科的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入手,概括的描述了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文学理论教材的理论变革和模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学理论教材的理论突破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审美性的回归两方面,其整体风貌,包括编写体例、学观念、研究视角、理论指向、学术视野、学术语言等,发生了显转换。  相似文献   

12.
在宋文的研究中,批评文体的分析和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薄弱环节,即使60年代开始的对宋文体式有了专门性的研究,但数量颇少,且研究的不够深入,藉以此,本文选取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作为切入口,贴合其具体诗文作品对其批评文体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诗文可以归类为序跋体、书信体、墓志铭体等,通过对这些批评文体的分类解析,欧阳修对宋代文体的独特贡献便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3.
传统观点在论及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时,大多是罗列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文章认为,仅罗列二者表现形式上的不同并不能揭示出这两种语言的实质。一段文字是不是文学语言,关键看它是处于何种语境中。即使同一段文字。当它处在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具有了文学语言的性质,当它处在非文学语境中的时候,它就不具有文学语言的性质。因此,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区别的实质是语境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对文学的功能进行研究是文学理论的基本课题之一。明了了文学的功能也就把握住了文学的本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文学的功能就是研究文学的本体。从格式塔场论和动力学角度出发,探讨文学场的内、外两种功能,可以拓展人们对文学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探讨历久弥新,德里达以来的解构主义批评以及耶鲁学派的解构批评实践,给这一关系再添新意,不仅仅是哈特曼鲜明的"作为文学的文学批评"观点出世,更表明了一个新颖的批评现象,即解构主义的批评文本呈现出与以往的批评不一样的特征,它不再满足于阐释、评论和屈居于文学文本,它在积极探索着自己的出路,它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文本生成。这种创造性的批评文本既作为批评的理论生成,也作为文学的文本生产。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term postdigital has in recent years been applied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including literary studies, to describe an era in which digit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have become the dominant, if not hegemonic, aesthetic, social, epistem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paradigm. However, the full effects on literary studies of the new modes of literar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nascent reading practices and literary interfaces, and the inscrutable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is postdigital era remain unexamined.

This article articulates a possibl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terary object in this postdigital era, and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classroom. It extends scholarship in critical posthumanism and the digital humanities into the field of literary studies to describe how the human reader is entangled in complex, mutable networks of socio-material and technical relations that foreground the reading experience. Unpacking the current print-based assumptions of literary studies, it considers how the discipline might broaden and deepen its own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pedag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ostdigital literary object. Finally, turning toward a critique of the signature pedagogy of literary studies, close reading, it speculates on the impact of these developments 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postdigital literary pedagogy.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总目》的集部作提要具有学史研究的意义,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求新尚变的学史观;二是对各种体的源流演变做史的考察,在体史研究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三是对学流派产生的原因、发展演变的过程做史的考察,并试图总结其内部规律。总之,它在学流派史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当今文学批评面临着“西语化”和“商业化”的困境。中国文学批评界至今言必称西方文论,使我们的文学批评失去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有偿批评”的出现则导致批评准则失衡,批评家艺术感、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的消解。只有倡导建立真正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才能导引当今的文学批评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人类学真实的把握了人类学与文学、知识全球化的关系,从人类学和文学的相互作用方面入手,解析了自20世纪以后文学创作观念的变化和文学研究的模式变革的一个主要的学术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理念的创新经历了由"政治革命一体化",到启蒙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再到"文学"与"历史"融通的多维史学观的演化;在"板块结构"和"选择的眼力"上,近来出版的文学史著作均有新开拓;"史"与"论"关系的融合在重史料性与史实性基础上,"论"又有其个性特色,这是文学史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