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广播宣传战线上的老战士、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高而公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八年多了。适逢他诞辰六十五周年之际,《高而公文集》整理出版,高而公同志又仿佛回到了我们中间。回想起高而公同志的件件往事,思念的涟漪一阵阵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他那朴实坚毅的面容不时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引起我们深切的哀思;面对他那一篇篇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文字,我们含着诚挚的敬意,缅怀他为广播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00年2月25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会议室召开《厉恩虞纪念集》新书出版座谈会。《厉恩虞纪念集》一书是江泽民总书记提议出版、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组织编撰的纪念文集。该文集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江苏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厉恩虞 ,又名陈震东。他是1943年冬在南京爆发的由中共地下党组织爱国进步学生开展的清毒运动的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当时积极参加了这场运动。1998年7月17日 ,江总书记接见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等有关同志及老战友、厉恩虞亲属时 ,宣读了《忆厉恩虞同志》一文…  相似文献   

3.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与英国培格曼出版社达成协议,《邓小平文集》(英文本)将于1984年12月在伦敦出版。这本文集包括邓小平同志1956年至1984年以来的部分重要讲话,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等十篇作品。邓小平同志为《文集》的出版撰写了前言。培格曼出版社董事长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曾于1982年请邓小平同志书面回答他所提的问题,也包括在《文集》之中。此外三十一幅表现邓小平同志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也是《文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2007,(10):49-49
高而公(1920-1976年)出生在辽宁凤城县。高而公青年时期在东北大学(内迁至四川)学习,以主编《合唱群》壁报而出名。1945年到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学习。1947年3月被调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部.负责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创办的《对国民党军广播》(最初称《对蒋军广播》)栏目的编辑工作,这是陕北台成立以来开设的第一个对象性节目。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14日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日,我国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北京及部分省市出版社为配合纪念活动,出版一批有关马克思的著作、传记、画册、年表、回忆录和纪念文集等,约有70多种。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43、49三卷,重印了《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书。该社出版的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辑的《回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计4册,其中不少材料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的。此外还出版了《国际共运史论  相似文献   

6.
李煜 《现代传播》2006,(3):126-128
2005年新秋时节,中国传媒大学,前北京广播学院的创办者之一——左荧同志的纪念文集出版了。作为一名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广播”,左荧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活跃在广播的管理和教育岗位上,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智慧为新中国的广播事业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其间尽管在“文革”中历经磨难,依然痴心不改,殚精竭虑,至今仍为众多同事、学生和友人怀念不已。《风范长存——左荧纪念文集》(以下简称《文集》)在去年广播学院筹备校庆五十周年之际开始酝酿,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稿编辑而成。为使读者及后进学人能对左荧和《文集》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专访了该《文…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四年夏,纪念了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当时由沈钧儒先生邀集了胡愈之、胡绳、徐伯昕、范长江、柳湜、史枚等韬奋的生前友好,组成了《韬奋文集》编辑委员会,商讨编辑出版《韬奋文集》的问题,曾在东总布胡同沈老家里开过几次会。当时决定先请范长江同志负责审阅韬奋所有的著作,提出编辑计划。长江同志接受了这个任务后,在他繁忙的行  相似文献   

8.
《林伯渠文集》出版暨林伯渠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等同志出席了于4月15日召开的座谈会,王汉斌代表中共中央发表讲话。彭真、薄一波为座谈会发来书面讲话。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家鏐在会上介绍了林伯渠光辉的一生。为纪念林伯渠同志诞辰110周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的《林伯渠文集》也自即日起开始在全国发行。文集收入了林伯  相似文献   

9.
据《清代文字狱档》考李驎的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世清同志撰《虬峰文集中有关石涛的诗文》,载一九七九年第十二期《文物》杂志。文中说:“李驎或即卒于康熙四十六年冬。”此说与史实不尽相符。 汪文是根据《虬峰文集》刻成的时间,推定此集作者李驎的卒年的。从《虬峰文集》的字体肥瘦、大小看,各册参差不齐。卷十三收有丁亥所作诗,则集中收诗已至康熙四十六年。《贩书偶记》及《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此集刻于康熙三十九年,皆误。北京图书馆藏本后  相似文献   

10.
陈翰伯同志对出版工作的重大贡献———《陈翰伯出版文集》补遗宋木文作者题记年初,在谈起《中国出版论丛》这套书时,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袁亮同志对我说,陈翰伯同志的出版文集太单薄了。这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一印出,我便找来阅读,果然如此。手捧《陈翰伯出版文...  相似文献   

11.
其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李庄同志这篇未收入《李庄文集》的遗作。从内容看,约写于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为了纪念李庄同志,本刊特刊发此文。  相似文献   

12.
为纪念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翻译家梅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八十年来家国———梅益纪念文集》。该文集由图片和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部分含题词、绘画与照片。文字部分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梅益同志逝世后国内一些主要报刊上登载的有关报道与梅益生平简介;第二单元收录了梅益同志生前所做的口述回忆《八十年来家国》和他的遗作;第三单元收录了梅益同志生前的同事、战友、学生和亲属的回忆文章;第四单元为附录,收入了有关梅益的采访报道及生平介绍类的文章。全书对梅益同志的贡献做了充分肯定,表达了对他的深…  相似文献   

13.
《李约瑟文集》汇作者半个世纪研究成果之精华,一经面世,便以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精辟的分析而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反响。正如胡乔木同志在北京举行的《李约瑟文集》出版庆祝会上所说:“《李约瑟文集》的出版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无疑是一个福音。我们相信,它将有助于唤起我国科学家对科学史的研究,在古为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为纪念成立50周年,特请15名专家就国际政治、经济、文教、人口、生态环境、人权等问题撰写稿件,编辑成专门的纪念文集《希望之景》(A Vision of Hope)。该书将由英国伦敦里金斯出版社出版,所得利润将用于《联合国宪章》签署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秋禾 《图书与情报》2007,(3):139-140
仅印行了一千册的《戈宝权纪念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中,收录有戈氏夫人梁培兰所写《戈宝权与(托尔斯泰全集)》一文。其中说,1935年戈宝权作为记者在莫斯科生活的三年中,得以参加有关的各种纪念活动,瞻仰了其纪念馆,凭吊了墓地,访问了其故乡,阅读了他的名作,从此就有了订购托尔斯泰百年诞辰纪念版90卷本的志向。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汪家熔同志的出版史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最近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汪家熔同志多年热心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整理、辑集有《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文诗》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利用在京开会的间隙到新华社拜望《半月谈》编辑部的同志时,从李峰老师手中接过一份厚实的礼品——由新华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发行的一套三卷本并由他签名的《李峰文集》。这套装帧典雅、内容丰富的文集是作者半个世纪从事新闻工作的结晶,令我爱不释手。细读书中的字字句句,如同聆听一位前辈学者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18.
《塞上行》是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范长江新闻文集》中的一部。是作者继《中国的西北角》后,于一九三六年冬至一九三七年春所写通讯和文章的结集。除去前面三篇短文,都是在当年晋绥陕甘各省考察的“行纪”,其中《忆西蒙》占去大量篇幅,而在当时影响最大的首推《陕北之行》和《西北近影》两组文章。一九三七年二月四日,周恩来同志在西安第一次见到范长江同志的时候就说:“我  相似文献   

19.
国家地质总局最近成立以许杰同志为首的《李四光文集》编委会,着手调查、收集、整理(包括翻译)李四光同志的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编纂出版《李四光文集》。李四光同志是我国的卓越科学家,是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英明领袖华主席对李四光同志的科学成就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都有过高度的评价。李四光同志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工作,在地层学、古生物学、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地热地质等方面的研究,有的取得了  相似文献   

20.
九卷本《梁衡文集》不到四个月时间已经印刷了三次,累计发行约六万套。2003年7月8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来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参加由该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首次“《梁衡文集》出版座谈会”。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梁衡和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学院毕业生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新闻人围坐在一起,围绕《梁衡文集》的出版畅谈梁衡多年的新闻追求及当前新闻业、学界存在的问题等。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说:像梁衡同志这样的中年新闻工作者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