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临桂词入手,上溯了常州词论“寄托”说的流变与发展,提出清季词论主要是在周济“专寄托不出”的界面上创意和发挥,而临桂词派的理论代表作《蕙风词话》是这种发挥的巅峰。同时,常州词和临桂词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他们都与桐城文有着血脉关系。词论的“寄托”说和桐城的“义法”具有同源关系。而临桂词人.则是“岭西五家”这些晚清的桐城文人孕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临桂词人为主的临桂词派主盟晚清词坛,临桂人王鹏运、况周颐作为词派领袖,标举“重拙大”之旨,建构《蕙风词话》词学理论体系,奠定临桂词派的创作成就和理论建树基础,形成在晚清词坛上与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三足鼎立之势,并对浙派常派不断超越与创新,对词坛产生重要影响,确立其在词学史,尤其是晚清词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临桂词派崛起于晚清词坛,但其渊源可追溯到清代粤西文化及其粤西词兴起与发展。粤西地区及其临桂是人杰地灵之地,至清代在政治、文化、文学、教育、科举诸方面突飞猛进,形成临桂词派孕育环境与文脉传统,尤其粤西文人词人形成相互影响群体,积极推动临桂词派产生及其领袖王鹏运、况周颐的成长,这既充分说明临桂词派发生的重要原因,也集中表现出粤西文化及粤西词人群体在词学上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临桂词派是晚清民初主导词坛的重要流派,它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作为一个作家的集合体,创作主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王鹏运以全力为词并具有丰富的词学理论,积极组织词社等团体活动,指导和奖掖后进,又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政治声望,在词派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领袖和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词发展到清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繁荣的局面。尤其是到了清代的中、晚期,词坛上不仅相继出现了浙西词派、常州词派、彊村词派、临桂词派等众多有影响的词派,而且不断涌现大批各具风采的著名词家,真可谓名家辈出,佳作如林,被称作是"词的中兴光大时代"。而在临桂词派的众多词人中,有一位湖北籍的词人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了这个词派的骨干词家,并受到词坛的普遍关注。这位湖北籍词人就是张仲炘。张仲炘的词独具特色,自成一家,既为临桂词派的兴盛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也为晚清"词的中兴光大"做出过积极贡献,还为湖北近代词人赢得了声誉,值得我们去进一步的探究研讨。  相似文献   

6.
文延式在晚清词坛异军特起,独树一帜。其词作追步苏辛的风格为历来词论家所认同,然对于其词学思想,我们始终未能窥其全貌,笔者今从文廷式随笔、随录、笔记、日记等著作中辑出其论词之吉光片羽,加以文廷式《云起轩词自序》及施蛰存先生辑录之《纯常子词话》,并结合其《云气轩词》来略窥文氏词学思想之全貌。文氏论词力斥柔靡,济以豪宕;在创作上,主张步武苏辛,多元并融,其词学宗尚与以“清季四大家”为中坚的临桂词派卓然相异,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6,(2):46-49
刘永济是二十世纪一位词学理论与词创作兼擅的学者,其成就的获得与其善于取法众家、勤勉多思有关。在词学领域,刘永济可称之为临桂词学的传人,无论在寄托论、贵真情、重襟抱、意辞关系、作词方法等理论主张方面,还是以"重拙大"指导填词实践方面,其对临桂词学的继承都是有迹可循的。  相似文献   

8.
王鹏运是清末四大家的领袖,他的词论和创作都深刻影响了况周颐、朱孝臧和郑焯等人;以他为领袖的清末四大家对常州词派既有继承,也有开拓,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常州词派的藩篱;临桂词派更是在王鹏运的直接倡导和组织之下形成的。由王鹏运与清末三大词派的关系即已显示出王鹏运在晚清词坛无可争辩的影响、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9.
艾晓玉 《华章》2007,(10):181-181
"重、拙、大"是晚清著名词人况周颐的理论核心,"境界说"是王国维的美学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词格、词笔、词旨等方面这两种学说进行比较,认为二者许多地方似乎意指相同,但实际上却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六家词"因王先谦《诗馀偶钞》而得名,湘中六家词有向花间词风回归的趋势,词风柔婉艳冶;又在创作上与常州词派的理论遥相呼应,反映了一定社会内容。同时,六家词在风格上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或宗北宋,或宗南宋,或南北皆宗,未尽统一。尽管如此,湘中六家词人以其创作实绩促进晚清湖湘词坛的发展,并基本奠定了晚清湖湘词坛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清代后期,广西临桂出现了一个以王必达、王必蕃、王鹏运为代表的文学家族,三人的文学创作都有一定的成就,其中王鹏运的成就最为突出,为“晚清四大词人”之一。三人同出一家,但又各具特色;差异明显,同时又有其相似性。王鹏运在词学上的成就,与其家世、家族爱好文学创作的传统、家族所特有的性格气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词史"说自清初被提出后,便一直存在于清代词学中。起初出现于词选序言及词评中。发展到晚清,常州词派从尊体角度出发,认为词也应具有干预现实的作用。"词史"意识在部分词人的创作中初露端倪,"词史"概念却并未成形。直到周济借"诗史"概念明确提出"词史"这一具有确切含义的术语,"词史"观念在越来越多的词人创作中得到体现,词史概念基本确立。"词史"观念是在特定学术背景下形成的,并且是由一种模糊的意识发展成为晚清的成形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王鹏运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首和临桂词派的领军人物,其早期词学活动情况却隐晦不彰,且时见言人人殊.在原有常见材料的基础上,收集王鹏运所遗稿本所收诗词及其词友词作相关材料,对王鹏运早年在京城参加觅句堂唱和、中书词人唱和及在大梁参加诗词唱和的情况进行深入考察,勾勒出一代词人成长的较为明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4.
晚清词人陈廷焯在其《白雨斋词话》中提出了"沉郁顿挫"说,首次系统阐述了常州词派的观点,主张词需关注社会生活,讲求温柔敦厚传统,这是词学理论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17.
《半塘定稿》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王鹏运的代表作。文章考察了该集的用韵情况,并与《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进行比勘,发现,除了某些特殊用例,王鹏运词作的押韵基本遵循《词林正韵》。  相似文献   

18.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慈铭词学思想与创作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学者,也是同治时期颇具风骨的词家.李慈铭的词学批评涉及到清代词学中一些核心论题:其一为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他推崇唐五代北宋词,对南宋词人,尤其是姜夔颇多批评,并直接影响到胡适<词选>的论词观念;其二是对词人性情与学养关系的讨论,在清代词学批评中,浙西词派重视格调之醇雅,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胸襟学养,但却忽视性情之抒写,纳兰性德、郭麐等虽倡导性灵,但却忽略学养,各有偏至.因此,李慈铭提出根植学养与独抒性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词学意义.他的创作实践了其论词主情、独抒性灵的思想,或写漂泊之苦,或咏家园之思,或感慨时事,均能将胸襟与识见、性情与学养完美结合,颇具风骨.因此,对李慈铭的词学思想与创作进行探讨,对学界更为细微地观察晚清词坛创作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论及“临桂词派”,多以桂籍男性词人为代表。清代广西曾经出现过的女性词人与她们的作品,基本被忽略在词学研究视野之外。本文拟对清代广西女性词人词作加以探讨,发掘和探寻其中所包蕴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