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无疑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方法.在对影响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西部高校科技创新水平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述西部可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通过加强西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形成区域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加快西部高校学科建设,除自身增加经费投入外,迫切需要各级财政给予强有力的经费支持。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西部高校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瓶颈”,必须树立“科教兴国”的理念,形成科学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环境,为西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等几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西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教政策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教育、科技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但西部地区人才、教育、科技的体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西部人才、教育、科技发展滞后的局面,就必须实行体制与政策创新。为了充分发挥人才、教育、科技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人才、教育、科技体制与政策创新的建议,并设计了有关体制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总体形势的前提下,对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特别是陕川渝区域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科技资源集聚程度相较于沿海发达地区,也有较大差距。江苏是我国科技资源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吸引科技资源集聚的主要做法值得西部省份参考借鉴。以江苏省科技资源集聚的现状为参考范本,选取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其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我国东西部之间在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组织资源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方面的不平衡状态。前瞻的科技发展战略、集成式的研发模式、科学的激励机制、高效的科技服务能力是江苏集聚科技资源的主要手段,为此,文章从创新载体搭建、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政策文件支撑、科技创新氛围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西部省份集聚科技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再沿用东部当时靠生产一些低水平产品来积累资金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朱总理重要讲话特别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开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西部高校科研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配合大局,发展自己,同样有一个战略问题。进一步学习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 明确高校自身战略发展思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是…  相似文献   

9.
发展风险投资业 推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津津  朱东辰 《软科学》2001,15(2):63-6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世纪之交作出的旨在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消除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重大战略举措。本文认为,西部开发的关键是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西部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西部自成长机制的形成。而风险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融资体制创新,将有效地推动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西部创新机制的形成,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西部发展风险投资业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了西部绿色产业区域科技创新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当今,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国家实力与竞争力的体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发展,再沿用东部当时靠主生产一些低水平产品来积累资金的发展模式行不通了,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朱总理特别指出: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这是实施西部大七发的重要条件,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同志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开发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西部高校尤其是科研工作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制,配合大局,发展自己,同样有一个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也是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区域,完善、发展西部地区科研院所管理机制是我国科研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调研法对国内外科研管理研究进行梳理,总结科研管理改革政策,结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采用SWOT分析方法,从外部环境、自身条件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西部地区科研院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后发优势,促进西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要改变这种东强西弱的格局,西部地区就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等,促进其经济发展,实现追赶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发展中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地位,以及地方企业科技需求与高校结合的途径,以宁夏大学为例,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主要做法,尤其是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实际和地方高校发展情况,提出改革现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和拓展职能、提升高校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规范化等提高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四川和重庆等西部局部地区经过国家的长期支持和发展,不仅聚集着强大的承担"国家使命"的科技资源,而且吸纳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及军工产业较为发达,区域内国家创新能力较强.因此,这些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国家科技能量首先在本区域释放、国家科技资源布局的区域"根植性"、技术能力的非流动性和技术知识溢出的"空间局限性"等有利条件,通过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化的路径,进一步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为科技而科技、轻科技产业化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盲目靠拢国家创新体系目标的认识误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主导,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以大力发展地方科技为基础,提升区域吸纳利用国家科技能力等措施,建立完善其区域创新体系,深化西部大开发,带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关键。但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科技体制改革滞后、科技的总体水平低、创新发展能力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分析目前西部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主体、科技投融资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成果法律保护等等方面提出了西部科技体制进行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韦仕江 《现代情报》2006,26(1):170-172
高等教育是国家西部大开发中给予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资料库、信息库,西部高校图书馆必须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西部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西部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积极的措施参与西部大开发。即:为学校提供文献保障;为科研工作提供信息服务;为培养西部特色人才提供特色服务;甚至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加强西部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不仅是发展西部产业尤其是优势主导产业和提升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完成国家重大创新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实现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要从国家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高度,把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加大对科技队伍建设和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财政投入的同时,逐步引导形成市场化投入和运行机制,提高西部地区本地化、特色化的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西部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宏伟战略,是“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超前部署,其重大意义深得人心,没有西部的发展,中国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没有科技的发展和支持,西部的发展将受到制约。3年来,西部开发科技工作的实施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1西部开发科技工作的主要进展与成就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几年努力,西部开发科技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西部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几年来各级组织围绕西部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西部一般地方高校增强科研实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对西部高校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大量引进高学历人才,西部一般地方高校科研人才、项目经费和机构平台等科学研究基础性条件已有相当改善。但教师科研竞争意识仍较为淡漠;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目标定位不够清楚;缺少科研领军人才,难以形成科研团队和基层科研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西部一般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新时期科研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条件,加大制度创新和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营造学校浓郁的学术和创新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校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