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讲述的这张照片是中华女子学院的前身、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的学员王静蓉,在1949年12月10 日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开幕式上献词的照片.这张照片无论对中华女子学院还是王静蓉本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清县档案馆保存有一张陈云同志和德清县新市镇的党员吴志表的照片.这张合影摄于1925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共两张,一张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张存于德清县档案馆,它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与普通百姓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4.
7月20日的香港<经济日报>以大标题刊登了<美联社发假水灾照摄记被炒>的新闻,同时将这张美联社播发的照片与新华社的图片做了比较.这则新闻称:美联社在7月15日播发了一张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市区水灾的照片,但后来发现这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美联社立即通知各合作单位停用该照片,并不再采用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提供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在我从事的上千万卷档案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中,有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鲜明和清晰。这张照片,记录着共和国总书记与一个苗家山寨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7.
曹仕力 《湖北档案》2016,(11):44-46
打开一张张珍贵历史图片,细读一段段史事简介:重温将军心系老区、关怀群众的家乡情怀. 在湖北省阳新县档案馆馆藏的照片档案中,有一卷类别为SZY3重大事件的照片档案,记录着原武汉军区政委王平上将在阔别家乡48年后,于1977年11月29日至12月15日,首次携夫人、儿女回到阳新县东源人民公社,探望家乡父老乡亲实况.全组照片共计86张,质地为黑白5寸.如今将军已离开我们18个春秋,而这些存放在档案馆里39年的照片,除记录那次将军回乡的情景外,同时也向查阅利用者们传达着将军浓郁的家乡情怀.  相似文献   

8.
瑞安市档案馆保存有一张1967年2月在非洲拍摄的黑白照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生活照,而是一张瑞安人民响应国家号召支援非洲建设,受到非洲几内亚首任总统塞古杜尔接见的照片,是一张见证中非友谊、不分种族民族、和睦相处共建地球家园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一张诗照 郑位三曾赠给我的父亲程朗如一张附有诗歌的照片,照片正面题字是:"朗如兄留作纪念,弟郑位三敬赠",照片的背面是他题的一首诗:"忆我流亡日,招待赖吾兄,廿年成隐惠,今是表扬时."40多年来,诗照经过两代人的珍藏,至今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0.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11.
1月2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了一张照片,标题是《翻译误译引出笑声》。说明为:“1月20日,邓小平在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说:‘我今年84岁,该退休了。’但翻译误将‘84岁’译成‘48岁’,引得宾主一阵欢笑o”同一天,人民日报海外版登了同一张照片,无标题,说明是“邓小平会见布伦特兰夫人”。看到国内版的读者都说:这条照片新闻真好。照片好,说明好,标题好。正象新华社总编室表扬这张照片的通报中指出的,它“画面生动,形象自然”,“使读者对两位领  相似文献   

12.
许虹 《中国档案》2012,(6):72-73
在中央档案馆的馆藏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周恩来面带微笑站在画面的一侧,他的左侧和身后站着几个人。看到这张照片读者不禁要问,这是周恩来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的合影?为什么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没有站在中间?其实,这是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北京颐和园与当年  相似文献   

13.
从“情义男”到“薄情汉”——兼论典型报道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汶川大地震"背妻男"事件回顾 2008年5月15日,在汶川地震过去的第三天,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每日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一张题为<给妻子最后的尊严>的照片,这张照片是美籍华裔摄影师沈淇徕于2008年5月14日在四川省绵竹汉旺镇的地震灾区拍摄的,照片上一个叫做吴加芳的中年男子将妻子石琼华和自己绑在一起骑在一辆摩托车上.  相似文献   

14.
范学贵 《档案与建设》2007,(7):39-39,49
今年3月3日,我接到丹阳市计经委退休干部袁杏秀的电话,说她家有抗战时陈毅和她爸爸(金坛人袁永祥)在一起的照片。她看到报纸报道我是抗战文史研究者,愿意将这张照片扫描一下寄给我。陈毅在苏南、苏中抗战八年,我未听说有金坛人士与他在一起的照片,今天听到这一消息,令我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15.
这张照片是1937年东北大学迁移到河南省开封市时,东北大学校部人员在河南大学校门前的留影.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东北三省,东北大学于当年9月26日迁到北京办学.由于教授不齐、设备奇缺、图书散失,东大以"借读"的方式,将部分学生安置在北大、清华、南开学习.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月18日至20日,全国多家媒体的版面上分别出现了文字说明、署名完全相同,而画面却有很大差异的三张新华社传真照片,其内容为:某地一对黑天鹅孵化11只幼鸟。 这三张照片其实源于同一张记者来稿照片,它的编辑和发稿过程则是刚刚改革过的新华社摄影部中国新闻编辑室所做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张老照片折射出珍贵的历史 走进馆长吴建宏办公室,他正低着头在抽屉里找寻东西,不多久他小心翼翼的从抽屉拿出一张老照片出来. “这是一张日本投降典礼签字筹备处全体职员合影照片,拍摄于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八日,由当时县城一家名叫爱尔特照相馆拍的,场面宏大,人员都非常清晰.它反映出当时芷江在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过程中的历史和地位,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张照片.”吴建宏向记者介绍说,这张照片是还没有展出的,准备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对外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18.
前几日,在一家发行量已超过百万的某都市报娱乐版的醒目位置上,笔者看到了一张令人十分不舒服的照片.那是一张台湾某当红女歌星的走光照片,后来得知这张照片来自于这位歌星的北京个人演唱会.当时她的舞蹈动作幅度很大,穿的演出服装又很少,所以不幸被在场的摄像师捕捉到了这张走光照片.  相似文献   

19.
《现代声像档案》2004,6(2):41-41
1欧洲卫星太空拍下长城 美国当地时间5月12日(北京时间5月13日).美国宇航局的太空网站公开了一张十分珍贵的照片.而这张照片是欧洲太空总署的一颗卫星于今年3月25日拍列的、它清晰地显示出长城的轮廓。  相似文献   

20.
现存淳安县档案馆一张陈旧照片,是1912年(民国元年)10月10日拍摄的,已经有近90周年的历史,是本馆珍藏的各类照片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