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从小酷爱中国象棋,一有空就会找人对弈。退休后闲散的时间多了,几乎每天都要杀一盘。每天午睡之后,我就起身前往棋摊或市民广场象棋角,不管是生人还是熟人,只要兴趣相投就棋枰对坐。偶尔因为天气原因,外面下不了棋,就自己在家摆棋势,一个人既当"帅"又当"将",红黑棋子兼控,别有一番情趣。每天都要杀一盘,这是个人的嗜好,也是棋友们的承诺:只要有时间大家就在棋桌上相见,摆开棋子后进行手谈,兵卒前行,车米马往,炮声隆隆,那紧张激战的过程,是下棋人一天最快乐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棋人     
三 棋摊上除了这四位常客,还有两个重要人物不能不提.一位人称小诸葛,这小诸葛可不是白叫的,那棋下得可真是个好,算度那可真叫个深.他的棋到底有多好,我不知道,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的话:"那个咱们县下象棋水平很高的西关杜三你听说过吗?他说自己跟谁下棋也没有怵过,可遇到我,愣是一点儿辙没有.就像孙悟空遇到了如来佛,筋斗云无论怎么翻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不管是真是假,小诸葛这话,我还真有几分相信.我也算是粗通棋理了,看小诸葛下棋,开始并不觉得他的棋有什么出奇之处,和别人相比也看不出什么不同来,也都是走个炮上个马进个兵什么的,可一到中局,就显出他的不同了.他好像知道你要干什么,真是针锋相对、步步先机,不知不觉陷入他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你考虑半天才走出一步,他随便一着妙手,把你堵得严严实实,让你再一次陷入苦思,最后被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黯然认负.  相似文献   

3.
我看了《中国象棋四明弈派研究》,同样大开了眼界.从这本书里,不仅能了解《吴著梅花谱》、《心武残编》等著作和历来名谱的评述,还能对历代象棋流派有个大致的认识.而在近现代史上,四明弈派的确是重要的一个分支,其特有的棋理棋艺、棋风棋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教育价值.至于四明弈派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也是层出不穷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张观云、余仁齐、谢培生、马长海(称为“四大金刚”),解放后则是顾老为代表的一批地方豪强.  相似文献   

4.
一有朋自远方来,把我弄得不亦乐乎。浪迹弈林几年,倒也混出了一点小名气,各地热心的棋友纷纷来访。有求书的,有交友的,有托我介绍教棋工作的,甚至还有人听说我认识不少女棋迷,请我做月老的。对这些朋友要求的事,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办,实在办不了的,就请他住几天,让我那帮棋哥们陪着下几天棋  相似文献   

5.
4.切出我们说,从篮下向外围切就叫切出。你知道,你肯跑对方就肯追,大家长期在一个系统内比赛,谁都了解准。你的投篮准,对方必然对你防得就紧一点。但我要说的是,对方即便不死缠着你,而你只会我前面讲的那三招的话,你也肯定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如果在投篮上你不掌握切出投篮,那你简直就可以说是一个投篮盲。那么下面我就  相似文献   

6.
该走的已经走了,带着遗憾和悲伤还有那忿忿不平的心情和疲惫的身影;留下的还在拼了命地厮杀,谁都不想把即将到手的奖杯拱手让人。看了就不后悔在首轮被淘汰的球队有输后的悲壮;在首轮晋级的球队有赢后的喜悦。干脆点说,他们都拼了命,使了劲儿。输赢不过一念之间,那只是一个结果,谁都没有资格因为你输就说你是废物,相反地,也没有人能担保你就会一直赢下去。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每一步都要昂首挺胸地走,看过了比赛不管你热衷的球队是输或赢,我们都会心系安慰一一看了就不后悔。  相似文献   

7.
扳嘴     
住我们这片楼群的有几位特别好下棋,从开春能一直下到立冬。有棋力超群者,也有平庸泛泛之辈。可大家都是邻居,就为从棋中找个乐趣。王大爷的棋在这里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是那种遇见弱的狠杀恶宰,碰上强的退避三舍的人。这一日,王大爷遇上个“面”生的主,连下三盘,把人家杀得片甲不留。对手起身道:“行呀,大爷,还真厉害。”王大爷很是得意,不过嘴上却装熊:“我不行,我这棋是小区里最臭的。”后面的话王大爷没说,但言外之意每个人都听得出来:我这个小区最臭的棋都能赢你,你的棋……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小青年,听了这话便…  相似文献   

8.
镜中人     
镜子中的自己,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相貌,而如何了解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因为没有这样的一面镜子,可以看到你的内心深处……“我不喜欢跟电脑单机对战,我比较喜欢人跟人的较量。这等于是一种心理的较量。大家都不知道谁是谁,在网上打一场心理  相似文献   

9.
人机大战     
近几年来,象棋对弈软件从最初的棋隐、梦入神机、雷霆到现今的棋海无涯、谢谢大师、象棋奇兵,可以说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特别是它们在网络棋战中的异军突起,更吸引了无数专业棋手与业余棋迷的眼球,于是“人机组合”便悄然出现了。“人机组合”的操作方法是由具有相当棋力的棋手借助对弈软件庞大的数据库与精确的计算力分析局面、演算着法,最后由棋手从中挑选出最理想的对局方案。“人机组合”有效地弥补了软件自身大局观不强、残局差的弱点,从而达到了人机合一、优势互补的完美效果。它的出现犹如一股飓风,在各类网络比赛中斩将夺旗,无坚不摧!那么人机高手与职业高手谁更高呢?有鉴于此,由弈天网华工联队、国航老总出面组织筹划的“网络华工联队人机大师对抗赛”于2005年9月24日在广州文化假日酒店揭开战幕。参赛选手一方是征战全国象甲联赛的广东王老吉队的五员战将——特级大师吕钦、特级大师许银川、李鸿嘉大师、陈富杰大师、黄海林大师。另一方则是从弈天网当红人机棋手中精选出的五名好手——绝情刀人王、飞鸿踏雪人王、梅花雨至尊、classic至尊、含笑至尊。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可以称为目前中国象棋“人脑”和“电脑”的梦之队。这场别开生面、万众瞩目的精彩赛事,经过两轮十盘的较量最终分出了高下,被称为“棋坛巨无霸”的广东队以悬殊比分落败。顿时棋界一片哗然,有人评论道,早在几年前,国际象棋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就以2.5比3.5的总比分输给了由美国IBM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所以说棋软战胜人类是必然趋势,这符合科技进步的潮流;也有人认为,如果把对弈时限延长,使人脑有充足时间计算。并对棋软加深了解,在实战中将棋局引入软件不占优势的领域,人脑还是更强的。但不管怎么说,此次比赛对于发展中国象棋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现在我问大家,你们知道维克森林大学吗?也许很多人会说:“不知道,没听过。”也确实,除开北卡、杜克、堪萨斯州立、普林斯顿等这些培养出无数NBA球星的“摇篮”为大家较为熟悉外,那些没出过太多球星的中小学校就比较少有人关注了。不过我对你说,邓肯、克里斯·保罗、约什·霍华德都是从维克森林大学出来的,也许现在你就会对维克森林大学另眼相看了。  相似文献   

11.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棋坛有个叫王嘉良的高手,他是街里棋摊上的人常常念叨的人.下棋人爱夸口,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或许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成绩.我在报纸上看过他对弈的照片.瘦削的脸,一双眼睛却极有神.真正和他谋面是1980年的秋天,我为中国新闻社组写一篇他的访问记.当我到省体工队棋类训练室时,我面前的王  相似文献   

12.
在近两千年的象棋历史长河里,中国棋坛上、名手辈出,人才济济。他们中有的是"神童",靠聪明才智取得了优异成绩而留名后世;有的是"神算",凭借超群的记忆力,成为一代名家。可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了个"弈道冠群伦,北战南征擎将旗,车飞马跃炮如神"的象棋国手,他的出现使"神童"、"神算"俱黯然失色,他就是杨璘官。 童年,杨官璘被誉为"乡下棋王";在大陆,杨官璘是20世纪50年代的棋王;在港澳,杨官璘被誉为"圣手";在欧美,杨官璘被称为"中国象棋艺术的贝多芬";在东南亚,"杨官璘"则是象棋高手的象征,泰国有"泰国的杨官璘",菲律宾有"菲律宾的杨官璘"。总之,谁的棋下得好,谁就是"杨官璘"。另外,还有"混世魔王"、"魔叔"、"象棋魔术师"、"棋坛巨匠"、"弈林泰斗"、"棋坛宗师"、"棋坛元戎"等各种称谓,真是数不胜数。人们还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面:两个棋手对弈,一方苦思破解之术,而另一方则会洋洋自得地说:"这盘棋你输定了,就是把杨官璘请来,也无法挽回败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杨官璘在广大象棋爱好者心中的威望。那么有谁知道在这茫茫棋海里,他所走的又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相似文献   

13.
在家中珍藏的一批老实寄封里,唯独有这么一件,身世成谜。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它往哪里去,更没有人知道收信人是谁。刚买入此封时,我把这事情告诉邮友,邮友一直摇头,说什么也不信,“你说封上没有写寄信地址,我相信;你说收信人名字我不认识,我相信;但你说封上的没写收件地址,那我就不相信了。”  相似文献   

14.
谁都希望自己健健康康不生病,可谁又避免不了偶染小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稍一不慎身体就会出点问题。有人说:"小病是福。"又有人说:"微恙弥珍。"这些话乍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但细想之下却不无道理。学医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小病养生。那为什么偶尔生个病会有利于健康呢?  相似文献   

15.
整整一年多的时间,我才从无尽的失意中解脱出来。 事实上,十强赛以前关于我的能力大小及去留的猜测这一问题,媒体对我的口诛笔伐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划过船的人肯定都知道,如果你决定把一艘正全速向某个方向前进的船调一个头的话,那通常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可我看到的媒体关于对我的态度却是直接360度大转弯,他们甚至不需要用时间去掉头,后来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或许他们中的某些人原本就是有两个头、两张嘴的。 我是米卢,要好的朋友们习惯于称呼我博拉,现在我想我说什么话都会应者如云,甚至是不经意的梦话也会有人拿来当作是真理。那就把十强赛以来的感受拿来聊一聊吧!  相似文献   

16.
江湖日记     
初战《四郎》 (1994年10月18日大一) 风很大,也很冷。这样的天本是不想出去的,可是室友老A来约我去看电影,只得陪他去了。老A去买电影票,我无意中看到电影院门前的一个江湖棋摊。摆棋者是位六十多岁的老艺人,穿着十分破旧,他一共摆了三盘棋,其中一局是《四郎探母》,恰好是我昨日刚从秘籍中学会的,于是我就偷偷地告诉老A:“看来今天的电影票有人给报销了。”说着老A就去和摊主讲彩金,等到老A叫我,我知道该我表演了。既然是按谱行棋,自然不会有纰漏,棋很快就赢了下来。  相似文献   

17.
名人速成法     
棋迷朋友们,想成名吗?先问一下,棋下得怎么样?能赢许银川,那你还扯啥?谁还敢不认识你呀?那些特大、大师还需要找我吗?不行啊,那就好办了,支你几招!第一招,爆炒法。现在流行炒作,那些个演艺圈的名人,哪一个不是炒红的?可咱们象棋圈呢?个顶个的那么本份,那些特大你在媒体上见过几次?就是嘛,咱棋迷要成名,那得靠炒作。电视、报刊有条件就得上,没条件那就不会创造条件吗?不管咋整,得先混个脸熟,朋友、亲戚帮忙炒,自己也要炒,争取让“地球人都知道”。  相似文献   

18.
轻松地带     
如此“三枪将”某棋友三项棋都会一点儿,自称“三枪将”。有位棋友问他哪项棋最好,他说:“在中国象棋手里边,我国际象棋最好。在国际象棋手里边,我围棋最好。在围棋手里边,我中国象棋最好。”对不起吕钦1984年我有了第一本棋谱,从那时起就知道了吕钦这个名字,可是直到1986年我从电台听到吕钦夺取全国冠军的报道后,才意识到我竟读了近三年的吕“软”。  相似文献   

19.
我爱下棋,从小就爱下棋。 刚学会下棋不久,我就知道有个叫王嘉良的棋坛高手,他是街上棋摊人们常念叨的人。下棋的人爱夸口,特别是街上棋摊的人更爱“斗嘴”,有时遇到绝杀的棋,得意的一方总会说一句:“这棋就是王嘉良来了也没救!” 说真的,王嘉良就是我和棋友心目中的纹枰圣手了。 多少年来,我追逐着王嘉良的足迹,注视着他在全国大赛中的身影。我在报上看到过他的对弈照片,细高的个,瘦削的脸,一双极有神的眼睛……。然而真正与他谋面那还是在1980年的秋天,我  相似文献   

20.
来信选登     
《网球》2012,(2):10-10
serra先生:看了贵刊去年关于赛季末伤病的报道之后,我打定主意以后要更关注上半年赛事,连德约科维奇都撑不到赛季最后几站,何况其他人呢!我现在的想法是想要享受百分之百纯粹的网球,那就要像吃蘑菇一样掐去尾巴,不管你是谁,下半年我都打算和你说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