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师:同学们,谁能替孙老师请两位听课的老师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一起来上课?(生纷纷举手)至于你怎么邀请.就看你的现场交际能力了。  相似文献   

2.
孙双金老师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领略到了孙老师那“逗”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幽默风趣的语言。一开始上课,孙老师满面笑容地站到了讲台跟前,然后是师生相互问好。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大教室里上课,大家的声音要放响一点。老师手里有话筒,你们身上有喇叭。(笑)你们的喇叭是什么?(学生小声议论)生甲:嘴巴。(声音较轻)师:(笑)哦,你是一个小喇叭。生乙:嗓门。(声音很响亮)师:(竖起大拇指)你是一个大喇叭,真了不起!(学生都笑了)这看似简单的几句对话,孙老师却把自己热情饱满的情绪传递给了每一位…  相似文献   

3.
入课:巧妙导读,铺垫情感基调    师: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我们一起向听课的老师问声好.    生:老师们好!    师:请坐.谁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你们向老师们问好?    生:尊师重道.   ……  相似文献   

4.
入课:巧妙导读,铺垫情感基调    师: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我们一起向听课的老师问声好.    生:老师们好!    师:请坐.谁知道我刚才为什么要你们向老师们问好?    生:尊师重道.   ……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老师提着一个纸箱到教室。)学生自念: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向右静息好,等待老师把课上。(老师将纸箱放到讲台上。)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评:对未进行过学前教育的一年级学生,将行为要求“儿歌”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2游戏导入师唱:现在邀请一个人,现在邀请一个人。生对:老师邀请哪一个?老师邀请那一个?师答:老师邀请贾永仪,老师邀请贾永仪。(学生自豪快速走上讲台。)对唱:同学要我干什么?同学要我干什么?生对:我们请你开火车、摸一摸、唱首歌......。师:我听出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要,我请要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说说理由。(请贾永仪同学摸一摸的学生唰唰地举起小手。)生甲:昨天,我们开的车,今天再开火车就不好玩了。师:甲同学是从游戏的新鲜性想到要摸一摸,有道理。生乙:好久都没有做摸一摸的游戏了,我很想摸一摸。师:把自己喜欢做的事,让给同学做,很大气,真不错!生丙:我看到老师提了一个箱子进教室,我想知道箱子里到底是什么,所以我请她帮我摸一摸。[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对歌”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又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因素。]3感知...  相似文献   

6.
一、谈话导入师:杨老师第一次到咱们班上课,我们交个朋友好吗?你叫什么名字?你现在有多高?(生个别汇报)师:看来,同学们有高有矮,谁能说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  相似文献   

7.
一、启动(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后,老师没有宣布上课,却在讲桌前寻找什么。老师问学生:你们看到老师的笔了吗?)师:谁注意到刚才老师怎么了?生:你是在找笔。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你问我们了。生:你还在讲桌上找来找去的。(一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笔借给老师)师:注意到老师怎么  相似文献   

8.
上课。教师板书课题《会摇尾巴的狼》。师:同学们,狼会摇尾巴吗?生:(齐)会!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是——生甲:(举手发言)老师,狼要是会摇尾巴,为什么没骗到老山羊。生乙:(若有所悟)是呀,狼不会摇尾巴。生(部分):就是会摇尾巴!  相似文献   

9.
入课:巧妙导读,铺垫情感基调 师: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我们一起向听课的老师问声好。 生:老师们好!  相似文献   

10.
甲:(先上场向四方作揖,语调突然提高)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为了欢庆少先队建队60周年,今天我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乙:你好!(热情走上台与甲握手)欢迎你配合我演出!甲:(吃惊地)我配合你演出?(又搔一搔头)行,反正给大家演节目嘛,  相似文献   

11.
一、启动(上课铃响,师生问好后,教师没有开始讲课,却在讲桌前寻找什么。又问学生:你们看到老师的笔了吗?)师:谁注意到刚才老师怎么了?生:你是在找笔。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你问我们了。生:你还在讲桌上找来找去的。(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笔借给老师。)师:注意到老师怎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数学游戏,好不好?生:好!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上任意的3个五位数,老师再写上两个五位数后,老师不作计算就能回答出五个五位数的和。(指名学生甲上黑板写三个五位数)学生板书出三个五位数:42870……①60014……②81003……③接着老师板书两个五位数:57129……④39985……⑤师:我已知道了这五个五位数的和是281001。生:老师,准对吗?(持怀疑态度)师:准对!不信,你们一起来计算出它们的和。(全班学生认真细心地计算着)生甲:老师,我算好了。它们的和确实是281001。生乙:是281001。生:老师你怎能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和的呢?师:好!我来揭开这个谜。(老师把自己写的两个五位数分别写在学生写  相似文献   

14.
(教例 )四年级《我们家的猫》师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体会到什么 ,然后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读后提问 )生甲 :“蹭”是什么意思 ?生乙 :为什么说猫的脚印是几朵小梅花 ?师 :同学们认真读书动了脑筋 ,提出许多问题 ,让我们共同来解决。谁说说“蹭”是什么意思 ?生甲 :“蹭”指上下磨擦。生乙 :老师 ,这里为什么不用磨擦 ,而用“蹭”呢 ?师 :提得好 !大家给予他鼓励。 (生鼓掌 )哪个同学来说说 ?生甲 :“磨擦”给人感觉很生硬 ,不能表现猫亲近主人的样子 ,用“蹭”才有这种感觉。师 :哪个同学来做做这个动作…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日记的情感,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日记、写什么、怎样写、注意什么。关注学生“以什么态度写”“、写作过程是否快乐”,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教学实录]一、谈话交流,走近学生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为什么到五楼阶梯教室来上语文课吗?猜猜看!生:是有人来听课。生:是毛陈镇小的领导、老师来听课。师:(十分吃惊,因为课前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我认识那些领导、老师,我一年级就是在毛陈镇上小学的。师:(非常高兴)同学们,今年我们孝感市实验小学与孝南区毛陈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3~64页的例1、例2和课后的"练一练"。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知道老师来自哪儿吗?怎么称呼呢?师: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非常高兴,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好,让我们握握手交个朋友。  相似文献   

17.
一、导语引入,激发祝贺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好吗?(生鼓掌)同时,老师也祝同学们在这节课上学得主动,学得快乐。你知道老师在干什么吗?生:老师在欢迎听课老师和祝贺我们。师:对,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祝贺别人。【评析】从即时情境,引入“祝贺”课题,自然、亲切,口语交际目标明确。二、创设情境,感受祝贺氛围情境(一)祝贺杨利伟师:同学们,今年的10月15日,是全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日子。我们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想再看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吗?生:想。(课件播放神舟五号升空…  相似文献   

18.
甲:你知道吗?我改名字啦。乙:改什么名字啦?甲:我改姓白,还有单名,叫字。乙:噢,白字!(上前握手)白字先生,您好!甲:好什么呀,这是同学给我起的外号!乙:呵,怎么给你起这么一个外号呀?甲:那还用说,就是因为我上课老念错别字呗。有  相似文献   

19.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浙江杭州市向一千多名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语文阅读课 ,笔者采其精华 ,与同仁分享。片段一师 :支老师第一次给你们上课 ,首先请你们回答三个问题 ,上课敢不敢说?生 :敢。师 :上课敢不敢笑?生 :敢。师 :上课敢不敢睡觉?生 :(有点犹豫)师 :老师上课不精彩 ,同学们听了没劲 ,敢不敢睡觉?生 :(大声说)敢。普普通通的几句话一下子就把支老师和学生的心拉近了 ,在学生的心目中 ,支老师已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老先生了 ,而是—位平等的朋友 ,课堂教学就在这样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了。片段二师 :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 ,…  相似文献   

20.
尚军  于江美 《山东教育》2002,(34):48-49
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以前来这儿上过课么?生:没有。师:第一次来这儿上课有什么感觉?生1:很兴奋。生2:我很激动。生3: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有点紧张。师:听课的老师这么多,让我们来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人?生1:大约有300人。生2:大约有150人。师:我知道这个会议室固定的座位有399个,同学们再猜一猜?(会场内座无虚席,走廊里也坐了10多位老师。)生3:约有400人。生4:大约有410人。生5:大约有420人。师:对这些老师你们想了解什么?生1:我想知道老师们是从哪里来的?生2:这些老师住在哪个宾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