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思想家,开创了田园诗风,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为了弘扬、传承和发展陶渊明思想文化,笔者探讨了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可行性与原则,并从数据收集与选取、库结构搭建、纸质文献数字化、数据加工、数据发布、网络实现六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如何构建与实现一个完备的陶渊明文化研究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陈庆 《编辑之友》2010,(4):73-74
自宋代以来,陶渊明逐渐被视为中古文学史上唯一伟大的诗人,其人格及诗文备受推崇,而陶集的注笺和相关研究著作亦层出不穷,使陶渊明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论题。近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思想归属,历来众说纷纭,但纵观诗人所处的历史环境、诗人的思想及人生变化,则不难看出诗人在许多方面都受到了魏晋玄学的影响,甚至诗人的创作风格及题材上,都打上了玄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是古代诗人元好问颂扬陶渊明诗歌淳朴亲和的话语。用700多年前古人的这句话来评说现代的电子文化.是因为电视屏幕无论如何张扬个性,也离不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5.
研究、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对促进文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在调研现状、整合资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馆藏、技术等优势建设了镇江地方文化数据库。通过6个专题阐述了数据库的内容构成,突显文化底蕴、展示地域文化,提出了需要注意资料准确、知识产权、数据规范等事项,并从丰富馆藏、实现共享、推动发展、繁荣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其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舸 《兰台世界》2007,(5S):61-61
《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凡读过此的人,没有不交口称赞其高深的学造诣与思想境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中的社会,反映了诗人追求和谐社会的美好梦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从"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看地方文献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陶渊明始家宜丰”研究这一社科项目入手,通过分析其对地方文献的利用情况,阐述了地方文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针对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横向联合,建立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8.
“斯人真有道,名与日月悬。青松卓然操,黄华霜中鲜。弃官亦易矣,忍穷北窗下。抚琴三叹息,世久无此贤”。这是元人赵孟烦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评价。一提到陶渊明,人们自然会想起他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眼前就会浮现出超逸简淡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任真自得的隐逸形象。自晋代颜延之《陶征士诔》称渊明为“南岳之幽居者”、南朝钟蝾在《诗品》中尊其为“隐逸诗人之宗”以来,陶渊明作为隐逸诗人似乎已成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9.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东晋的陶渊明算得上一流的重量级人物,尽管他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册薄薄的诗文集——总共一百三四十篇诗文,然而比起那些存世千篇乃至万篇的作者,他毫不逊色,甚或过之。这是笔者在学习和研究藏书文化中的感受,兹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岩 《大观周刊》2012,(20):22-22
东晋末年,陶渊明用清新自然的笔法描写田园风光,阐述日常生活的哲理,从而开拓了新的诗歌题材--田园诗。自唐代以后,诗人纷纷效仿,出现了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田园诗人。  相似文献   

11.
郭芳芳 《大观周刊》2012,(37):338-338
笔者日前在为学生教授陶渊明先生的《归园田居》作总结时,告诉学生陶渊明是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他的诗文成为了诗意的中国文人心灵的慰藉。就在下课之际.  相似文献   

12.
林琼华 《大观周刊》2011,(35):28-28
中国文坛,人才辈出。陶渊明出身在东晋,其诗文、诗品、人品都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可谓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史上遗世独立的大诗人,博采众长,自铸新词,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其平淡自然的诗歌特点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所创作的田园诗作至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几乎无人能超越其艺术高峰。特别是他的《归园田居》,更以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辉映全篇,但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包含了不少明哲保身、安分守己、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杨雨 《中国广播》2004,(7):54-56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生活在东晋末年。他的生活主要是隐居躬耕,是个“赫赫有名的大隐”。因为他在诗中多歌咏隐逸,描写田园,所以被称为“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而又富于真情实感。他曾写过二十首总题为《饮酒》的组诗,其中  相似文献   

14.
在陶渊明留下的作品中,田园文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包括《桃花源诗并记》、《归园田居》等名作,成为东晋时期的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关于湖湘文化的资源建设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湖湘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文章从湖湘文化数据库子库的确立、资源分类导航的实现以及多维立体关系的建立三个层面探讨了湖湘文化数据库的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的兴起,关于湘文化的资源建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湖湘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从湖湘文化数据库子库的确立、资源分类导航的实现以及多雏立体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湖湘文化数据库的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的兴起,关于湘文化的资源建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湖湘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从湖湘文化数据库子库的确立、资源分类导航的实现以及多雏立体关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湖湘文化数据库的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阳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关乎人们身心健康的节日。在两千多年的流传中,人们赋予这个节日十分美好的文化内涵:登高、赏菊、饮酒、吃糕,并构筑了它诗歌艺术、戏剧艺术的表达层面。元明杂剧《东篱赏菊》,就是一部表现陶渊明与重阳节关系的剧作。此剧在正史野史和陶诗的基础上创作,描写了重阳节俗,塑造了作为重阳节日偶像的陶渊明形象,增强了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亦有助于对陶渊明这个人物的纪念和崇祀。重阳节是"崇高"之节:登高、吃糕(高的谐音)、崇拜高人陶渊明。  相似文献   

19.
随着湖湘文化研究热的兴起,关于湖湘文化资源建设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关于湖湘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文章从湖湘文化数据库子库的确立、资源分类导航的实现以及多维立体关系的建立三个层面探讨了湖湘文化数据库的结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例谈中小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基于WEB的西游记文化研究数据库的建设全过程,包括现有西游记文化研究信息的采集、非结构化数据到结构化数据的转换、数据库的构建、基于Web的西游记研究数据库信息检索界面的设计及信息检索系统的实现等的阐述,对高校图书馆中小型特色数据的建设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