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理念应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根据新理念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薛红芳 《教师》2013,(31):111-11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普遍存在着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压抑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形同参加军事训练,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难以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更谈不上学习潜能的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因此,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架.建立一种开放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要求,以终身体育能力和健康为主线,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超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4.
周永 《考试周刊》2012,(81):108-108
新的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同时,明确了体育课的真正含义,从而确立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健康观念,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采取有力措施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5.
叶中萍 《教师》2013,(25):84-84
高中女生不太好动。女生的体育课往比较难上.高中体育工作者都深有体会。而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这一直以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需要在学习实践中得以形成并发展起来,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高中女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使她们在情感上接受体育学习活动.进而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王叶生 《考试周刊》2012,(90):105-107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现代体育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运动知识、技能,还要塑造学生的健康体魄:不仅要教会学生健体的方法。还要通过体育活动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教会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中学生的人格现状.探究社会对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要求,归纳出比较切合现代中学生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健康人格标准:探索如何运用体育教育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宏光 《考试周刊》2012,(74):120-120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作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法,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实施快乐体育,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教与学的快乐特点;重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在快乐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运动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以快乐参与为起点,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周永刚 《成才之路》2012,(28):79-79
重视体育与健康课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让学生重视体育呢?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谈了几点做法,旨在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中学教育中,有很多的学科被视为副科或者小学科,体育与健康课就是其中之一。通常情况下,领导和学生家长看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像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等小学科是得不到他们的重视的。往往最重视体育教学的,就是那些学生。但是,学生在乎的并不是体育课上的教学内  相似文献   

10.
郭建中 《教师》2010,(24):110-110
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广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也渴望得到相应的乐趣体验和精神陶冶。于是,“快乐体育教学”就应运而生。尊重人性,发展心理.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讲究教学艺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终身的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这就是我们正在探究和实践的“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1.
张成安 《考试周刊》2013,(81):135-136
情感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乐学、爱学。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与健康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并提高体育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  相似文献   

13.
郑大强 《考试周刊》2013,(89):106-107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体育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与交流,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让学生的身心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健康发展.这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4.
解涵 《考试周刊》2010,(3):156-157
在高校开设瑜伽课,对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瑜伽教学,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运动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重视培养学生的瑜伽运动能力.加强瑜伽理论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修习能力.有效实现体育教学的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也备受关注.当前,我们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希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期望,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杨贵学 《考试周刊》2010,(5):140-140
团队精神是衡量新世纪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深受学校教育的广泛重视。如今学生中缺乏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已成为其健康人格形成的主要障碍,体育育人是素质育人的重要环节,作为兼备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道德品质重任的体育教师,应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挖掘体育教学素材,探索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八个基本理念:淡化“竞技体育”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重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改革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  相似文献   

18.
刘征 《考试周刊》2009,(41):152-152
体育学科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课程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从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积极推广快乐体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向学生灌输健康的生活方式六个方面,探讨了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应重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由于职业学校生源的广泛性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差异性,导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性。因此,作为一名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而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