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7,(12):55
奖项篇名作者刊期一等奖《棱角学生》刘爱华2007年第3期《赞美如药》费静亚2007年第l期二等奖《打赌》李莉2007年第2期《从“曹操”到“包公”》杨孟琪2007年第3期《天使爱吃炸酱面》曹杨2007年第8期《孩子,你不坏,只是有个性!》叶子2007年第11期三等奖《孩子,你能行!》赵远兵2007年第4期《“布娃娃”的三大战役)于华格2007年第5期《花生开门》郭姜燕2007年第5期《迟开的花朵》马莉华2007年第6期《三封“情书”》周树群2007年第7期《“毛毛虫”的成长》任荣秀2007年第7期“后进生转化一例”征文评选结果$《教师博览》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天津教育》2014,(8):2-2
《世界博览》2014年第7期 设公祭日:中国与世界反战,《新民周刊》2014年第17期 一个人的教科书,《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14期 美国高校教改进行时,《民生周刊》2014年第8期 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转型,《看世界》2014年第8期 日本小学的生活教育课,《小康》2014年第4期 小学生也有“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声明     
《纳谏与止谤》(高中《语》第三册)一中有:“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山东省乐陵一中的杨老师认为其中的“责无旁贷”“用错了”。(见《“责无旁贷”用错了》,载《中学语教学))2000年第8期,以下简称“杨”)那么,究竟有没有用错呢?  相似文献   

4.
贵刊在2008年第10期刊登了我的拙文《巧施“美人计”》,不久后于2009年第4期又刊登了山东龙口市宗金东老师的一篇《“美人计”施不得》,文中对施用“美人计”的工作方法提出不同见解并希望与我商榷,可见贵刊的可贵之处,是真正为中学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认真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2期吴山青老师的《一个换方问题的解法》和2007年第6期汤兆祥、周春芝老师的《“换方问题”解法之我见》(以下简称“吴文”、“汤文”)两篇文童后,很欣赏、敬佩三位教师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益阳文坛新锐裴建平以短篇个说《黑狼和黑粮们的童话》在《中国青年》杂志1987年第11期“亮相”,并获小说处女作征文奖以后,他的创作便进入了一个旺盛期,近年来发表小说20余篇,主要有《走向成熟》(《湖南文学》1989第11期》)、《雪夜咖啡重》(《湖南文学》1990年第7溯)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历史》必修3(2007年版)第45页“历史纵横”说《红楼梦》“1842年,就有了英译本”,其实早在1830年,《红楼梦》就有了第一个英译本。赵长江、付天军《(红楼梦)英译与中国文化传递》(《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指出,“《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始于1830年.至1986年结束”.“发轫期从1830年至1846年,出现了两个有关《红楼梦》英译的片断。第一个是1830年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庇士的翻译,他译了《红楼梦》第三回中评贾宝玉的两首《西江月》词,译文的标题是《Chinese Po—etry》,刊登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  相似文献   

8.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质疑”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可遭到的质疑也较多。据笔者狭隘的视野,就有4篇文章涉及它。它们是:1.戴婉莹《报刊语病若干例》(《汉语学习》1983年第2期);2.罗永久《“提出质疑”之我见》(《咬文嚼字》1995年第10期);3.文非《质疑“提出质疑”》(《语文天地》2001年第6期);4.张士先《“质疑”何须“提出”》(《读写月报》写作版2002年第7期)。这4篇文章,从时间跨度看,连头带尾是20年。然而,20年的“围剿”,“提出质疑”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越战越勇,从使用频率上…  相似文献   

10.
中职教育"低谷"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职业》今年第1期和第3期分别刊登了《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和《对〈职业教育“低谷”现象的再思考〉的思考》以下简称《〈再思考〉的思考》。前者认为要使职业教育走出“低谷”就要全力以赴抓职教的“对口招生”,使之成为“应试教育”。后者反驳前者,完全否定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认为应该抓“培养学生真正掌握住社会所必需的从事技术与体力劳动的一技之长”。笔者以为两文的观点都有偏激,并且中职教育目前处于“低谷”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他们实际上只讨论了一个“办学方向”问题。笔者…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探讨》2008年第1期P46和2008年第3期P50上发表的两篇文章中,都是用“面积”来求时间,但所求的“面积”笔者认为并非一个面积。  相似文献   

12.
《数理天地》09年第12期刊登了第20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一年级第2试第23题的一个推广,得到如下命题:  相似文献   

13.
话题作文 四川成都市:“守望”。2010年第6期(指《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下同)《半命题作文“守望____”导写》。 湖北随州市:“快乐”。2010年第6期《快乐诗意地生活》,不仅介绍了快乐五法,还给出四种构思角度,两篇学生习作。  相似文献   

14.
更正     
本刊 2000年第 12期第 41页《虚词运用不当类析》一文作者“邵玉山”应为“邵主山”, 2001年第 2期第 37页《中国古代的崇尚色》一文作者“王序龙”应为“王绪龙”,特此更正,并向作者致歉。 本刊编辑部 更正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这次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热点和难点。2006年《人民教育》第3-4期合刊《透视新课程》专栏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为案例,“追问学校数学与生活数学的分野”,引出郑毓信谈《学校数学:必要的抽象》,引出孙晓天谈《生活,“发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5):F0003-F0003
“传记文学研究”栏目作为本刊精心打造的特色栏目,近年因其塑造了鲜明的学术个性,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国外文学》2005年第2期综述将其誉为“传记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谢娟,西墙《第九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综述》)《中国出  相似文献   

17.
任世江主编在《历史教学》(中学版)第8期发表了《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其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所举事例让中学教师实在困惑,因此有了第9期胡运珉老师的《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一文。中学老师的专业理解水平有限,不知选择哪家学说的观点,要想把这些观点定于“一”更是困难。面对中学老师的无奈,陈新祥老师在第10期发表了《换一种思路“求真、求实”解“困惑”或许更好》,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期的《小学教学研究》一到,我总是先翻开《数学》栏目,拜读“教法探讨”、“问题研究”、“争鸣之页”等内容,爱不释手,受益不浅。但我发现一个问题:1992年贵刊第十期第33页四川省张全明同志所写的《似是而非关键应搞清“是”》一文竟然又在广西的《小学教学参考资料》第十期上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不加思索”这一成语,好多人认为它用错了,是“不假思索”之误,如朱旗先生的《“不假思索”与“不加考虑”》(见《语文知识》1991年第8期)、《“不假思索”能作“不加思索”吗?》(见《语文月刊》1996年第5期)、朱兆功先生的《是“不假思索”,不是“不加思索”》(见《语文知识》1996年第12期)。  相似文献   

20.
徐德兰 《江苏教育》2005,(5B):34-34
2005年第3期《江苏教育》B版登载了杨兆远、沙志强老师的章——《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笔认真拜读了这篇章,有两点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