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台湾现有三十七家通讯社,其中专业报道经济新闻的占十一家。台湾最大的综合性通讯社——中央社,也有专门的经济新闻报道业务。此外还有专业的经济报纸,如《经济日报》、《工商时报》等。经济新闻报道如此兴盛,这与台湾的经济发展密切有关。同时也表明,在现代社会中,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对经济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央社的经济新闻报道。中央社  相似文献   

2.
台湾媒体对大陆新闻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前人多注重新闻报道的角度不同,本文以言论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言论文体的特性,分析台湾3家主流媒体在汶川地震期间如何运用评论报道来选择与建构这一新闻事件,以传达其媒介立场与倾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台湾媒介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继《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在台湾出版之后,中南财经大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古远清教授的新著——《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再次在台湾文坛吹起一股热风,台湾《世界论坛报》、《台湾联合报》、《台湾新闻报》、《葡萄园诗刊》、《文讯》等多家报刊对此书的出版刊文进行详细报道。新加坡、澳门和香港等地报刊也刊文予以关注。 当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评论家颜元叔教授称此书的写作是一种“壮举”,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又具有丰富的史料性。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张健教授  相似文献   

4.
'94大陆图书展在台北市展出时,当地14家报纸纷纷作了报道,《中央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大陆图书展揭幕。”  相似文献   

5.
香港媒体大亨黎智英属下的壹传媒集团证实,他将进军台湾有线电视业,并延揽了马英九前幕僚、前台北市副市长金溥聪担任电视筹划行政总裁。黎智英认为,金溥聪了解传媒,工作和管理能力强,会为台湾电视界带进新气象。中时电子报报道,壹传媒台湾主席叶一坚透露,壹传媒已与台湾多家电视台洽谈购买事宜,有些电视台  相似文献   

6.
1.台湾的出版事业发展很快,出版社从五十年代初期的13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3200多家,其中仅台北市1985年就有出版社1892家,占全省出版社总数的70%。这3200多家出版社中,大型的占20%,中小型的占80%;官办出版社占20%,其余皆为私营出版社。这真可谓出版社林立,出版队伍浩大,相互竞争激烈,出版事业繁荣。  相似文献   

7.
据台湾报纸报道,在台湾当局于去年开放大陆书籍在台湾出版前,台湾在过去数十年间,至少有50家以上的出版商半公开地进行大陆出版物的翻印和发行业务。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约有10000种以上的大陆图书,经翻印成繁体字后在台湾图书市场上出售。台湾翻印的大陆图书,内容多以文、史、哲方面的研究为主。来源则多以侨生、学者带人为多。台湾的排版印刷工厂,由于多年承印这些大陆图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将简体字转排成繁体字,技术上已相当娴  相似文献   

8.
据台湾《出版情报》报道,台湾第19届金鼎奖于最近揭晓。角逐本届金鼎奖的有:新闻类20家,149件作品;杂志类138家,200件作品;图书类107家,662件、1200册作品。其中杂志类包括团体奖6个,个人奖5个,公办杂志类团体奖1个。图书出版类的  相似文献   

9.
马海江 《视听界》2010,(4):86-88
人口只有2300万的台湾是世界上媒体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2000多个广播电台,60多家有线电视台,5个无线电视台。由于竞争激烈,导致电视急功近利,产生了媒体乱象——泛政治化、媚俗化、低俗化,社会责任淡薄,电视作为社会公器的性质被严重削弱。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成就报道每年甚至每天都在做。成就报道的好坏,是检验我们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标准。《建设小康谱新篇——评述中国发展十大跨越(上)》、《建设小康谱新篇——感受百姓生活十大变迁(下)》,作为新华社迎接十六大报道的开篇之作,揭示了13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变化。9月15日播发后,稿件不但覆盖了40多家省级以上的报纸版面,而且占领了十几家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时段。  相似文献   

11.
<正>在福建对台广播开播65周年之际,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广播公司策划赴台湾举办"亲亲闽台缘听友见面会"。东南广播公司的主播、主持人首次与台湾听友零距离互动交流,倾听听友的心声、意见和建议,受到广大听友的热情欢迎。新华社在台北发通稿予以关注,该消息以图文的形式在新华社APP"热点新闻"同步刊发,仅手机客户端点击量就突破70万人次。人民网、网易、凤凰网、中国台湾网、海峡导报,台湾导报、"快乐联播网"、奇锋电台等两岸20多家媒体予以转载报道。  相似文献   

12.
台湾现有出版社2600多家,其中台北市有1800多家,约占台湾出版社的70%。其它大多分布在台南、台中、高雄等市及台北县。据台湾有关图书馆的统计,除中小学教科书和台湾当局的出版品以外,台湾年出书量为6000种左右。在众多的出版社中,新书出版数量较多。年出版图书在100种以  相似文献   

13.
今年6、7月间去台参加中文传播研讨会时,与台湾新闻界有所接触,现写下对台湾新闻界的粗浅印象,供朋友们参考。 媒体大膨胀 自台湾当局1988年元月宣布解除报纸登记和张数限制(即“开放报禁”)以来,台湾报业获得了大发展,目前报纸总数已由当初的31家发展到288家,5年间增长了8倍多。报纸版面也大幅度增加,报禁期间规定每种报纸每天最多只能出3大张12个版,现在一些报纸出好几大张,像联合报、中国时报这样的大报有时一天出20张80个版,一份报就是一大摞,看都看不过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湾多家报纸的地方新闻版,并不是各地新闻的拼凑,而是分别编印、自成体系的“地方报”,也就是说,专供台北地区读者阅读的是专登台北新闻的“台北版”,专供高雄、屏东一带读者阅读的是专登高雄、屏东地区新闻的“高屏版”,如此等等,这些地方版几乎涵盖了台湾的每个县市,使各地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得到充分、及时地报道池。因为这样,台湾报纸多集中于台北,其他城市报纸很少。众多地方版无形中加大了报纸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刘婷  郑娅丽 《新闻世界》2011,(4):139-140
国庆阅兵作为盛大的庆典仪式,两岸三地网站对这一"媒介事件"进行了报道,构成了"媒介仪式"。本文选取三家网站——人民网、凤凰网、东森新闻网,分析其如何通过"媒介仪式"来进行叙事。重点对两岸三地三家网站阅兵典礼报道的呈现内容、表现方式、传播模式及理念进行分析,并指出失当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如同全世界大多数的出版市场一般,台湾的传统书市也正处于一个发展相对缓慢的势头上,有趣的是,却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这个行业. 台湾传统图书出版市场情况 台湾登记的图书出版业者在2002年为6023家,当年图书出版量为38746种,到了2012年,图书出版业者增加到15528家,图书出版量为42212种,事实上,这一万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6本以上新书的,估计只有1000家左右,这个现象说明了台湾出版产业的活力与弹性,有越来越多的出版社,甚至是不以出版为主要获利来源的,有许多业者跟文创商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更多元、更有个性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6.
国内新闻界     
我国已有80多家报刊上网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80多家报刊进入了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因特网,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市场报》等。因特网上大量的信息为报刊提供了一个新的消息来源。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江南晚报》从因特网上看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爆炸的文字和图片,立即将这一消息翻译成中文,抢发在当日的晚报上,成为国内第一家报道此事的报纸。  相似文献   

17.
●在台湾拥有700多家零售通路便利商店的统一集团,与法国PPR财团合作,将于年底在台湾开设第一家书店。PPR是法国第二大流通集团,排名仅次于家乐福。 ●诚品书店于8月11日进驻台北捷运经营书店。该店在今年6月前标得淡水线台北站地下一楼三  相似文献   

18.
台湾现有印刷企业约5000家。多数是数人或数十人的小型企业,100人以上的有24家,300人以上的6家。他们效率高,产量多,经济效益良好,人不多也可以有大作为。 台湾的高物价是有名的,房租、工资都高。每坪(合3.3平方米)地价高达20万到50万元新台币。据1992年统计,印刷业平均每人每月收入31180元台币(折合人民币9800多元)。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台湾的高工资、高房租并未构成高成本、高工价,台湾的印刷工价(包括彩色制版和彩色印刷)却和北京的印刷工价差不多。  相似文献   

19.
齐飞 《新闻世界》2009,(4):74-75
本文选取《自由时报》和《中国时报》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报纸,对其北京奥运报道做内容分析,以期对两家报纸奥运报道的不同点作出简单梳理,并从中一窥台湾报纸对北京奥运报道的着眼点及其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20.
据最近中国版协赴台访问的代表团的成员透露,台出版业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呈活跃状态,出版业产值平均每年以二位数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投入少而产出高”的行业。 台在现有4000多家出版社中,一年能出书20种以上的,约200家;一年出书100-400种的,不超过20家。其余一年只出1-2种图书。 台出书的特点:1、许多出版社十分看重各类套书、丛书的出版,少则10本,多则几十本,上百本。其策划思想,凡能系列推出的图书,都具有整体性,而整体性图书,大多具有可读性、收藏性、参考性和知识性,因而有较大的读者群。2、翻译出版外国的书籍多,在台各书店都有国外书籍译本出售,印制非常精美。出版翻译图书,约占其总出版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