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系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始铸,钱文真书。面文纪年,背"折十"纪值,系四川利州监铸造。"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由于钱文书法雄健,遒劲俊美,钱径大而格外引人注目。"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版别以前只分折十、背四出文,目前又出新品背"利"大钱,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笔者在一堆宋钱中发现一枚"熙宁元宝"背"川"折三型铜钱。因前谱未载,以为臆造品就搁置一旁。前不久,发现《北宋铜钱》载一枚"熙宁元宝"折二铜钱(《北宋铜钱》144页,1036号拓片,陈光阳供拓)。"熙宁元宝"既然有折二铜钱,存在折三铜钱亦在情理之中。故笔者将尘封已久的"熙宁元  相似文献   

3.
沈飞 《收藏》2019,(10)
正元明时期的流通货币多有相似之处,都曾推行过不兑换的宝钞制,并多次禁铸铜钱,因而铜钱的铸量亦少于前代。元代的铸钱高潮在武宗年间及元末的至正年间。明代的铸钱高潮则在明初及明末。忽必烈即位后,开始铸行年号钱,有中统元宝及至元通宝。元初,大臣王文统曾制定朝政,革除积弊,发行中统交钞,从此确立了元代以纸钞为主要流通货币的政策。中统元宝钱可能铸于此时,其为小平钱,篆楷成对,篆书者"宝"字为长冠(图1),楷书者有金代大定通宝之遗风,存世皆极罕。  相似文献   

4.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5.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0):76-77
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造了"大宋元宝"铜铁钱,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之分。背幕有光背、纪年、纪监之别;纪年者有元、二、三之记,纪监者有汉、春、定、泉之载。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  相似文献   

6.
李训刚 《收藏界》2013,(4):67-67
这枚"光绪元宝"北洋库平一两重36.73克,钱面:珠圈内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满文四字,下环"库平壹两",左右分别为"北"、"洋"二字,字上一星点。钱背为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为阿拉伯数字33,左右下侧各一圆点星。背景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北洋银元局试铸清政府制定"银币分量成色章程"法定银元为库平壹两后,铸行"库平壹两"、"光绪元  相似文献   

7.
王志荣 《收藏界》2012,(2):69-69
此钱为宋孝宗赵昚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铸。面谈一谈 真、篆二体,钱文四字旋读。楷书钱为孝宗御书,铜钱仅见折二对钱。  相似文献   

8.
“正隆元宝”小平钱,金代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0年)铸,面文楷书,旋读光背,铸制规整,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有北宋大观钱的风韵,径24~25毫米左右,一般每枚重3.4克。其中大的版别不多,仅有一种“正”字末笔左端出头写法的,亦称“五笔正隆”,为古泉界所推崇,也为钱币爱好者所喜爱。钱币爱好者称“五笔正隆不在正,而看隆下生”,皆因其存世少见,素为藏家所珍视。  相似文献   

9.
何文育 《收藏界》2010,(7):91-91
金代崇庆年间(1212-1213年)所铸的“崇庆元宝”篆书折五型铜钱,在泉币界名声显赫,为中国古泉五十名珍之列。然未见有“崇庆元宝”小平钱的报导。  相似文献   

10.
寇尚民 《收藏》2013,(9):104-109
"龙洋"是清光绪至民国年间流通的银币,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字,中间有小满文,并有铸造地名和"库平七钱二分"计重;背面为龙图,四周铸有外文(见图)。这种既有龙图又有外文的银币被称为"龙洋"。此银币首先由广东造币厂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式开铸,后各省陆续铸造。关于各造币厂铸成"龙洋"之数量,因统  相似文献   

11.
葛天越 《收藏》2015,(3):95
笔者在当地古玩市场地摊上挑到一枚稀少的北宋"熙宁元宝"目熙版小平钱(图1),该钱直径24.5毫米,厚1.3毫米,重3.7克。其主要特征是钱文上繁体"熙"字上部左侧的一竖和"臣"简化成了目字旁;右侧的"巳"字或因笔画隐起不清,几乎简化成了一个缩小了的竖弯钩"L"。该版除"熙"字外,其余3个字与《北宋铜钱》所著录的第1046号"熙宁元宝"俯宝版(图2)基本一致。综合考量钱文风格和形制,笔者认为两者具有极近似的"亲缘"关系,当为同一钱监所铸;目熙版应为俯宝  相似文献   

12.
许杰 《收藏界》2010,(7):84-84
“大中通宝”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所铸。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折十共五等。“大中通宝”四字楷书,直读。除光背者外背文有纪值、纪地、纪值兼纪地四类。“洪武通宝”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所铸。形制同大中钱,也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面文“洪武通宝”楷书,直读。除光背者外背文也有纪值、纪地、纪值兼纪地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3.
海泉 《收藏界》2010,(1):70-71
按《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南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罢铁钱,改铸铜钱”。笔者这里所展示的三品铜质“淳熙元宝”小平钱(见图),均系孝宗元午始铸的珍稀币种,也是孝宗继位以后所铸的第三个年号钱。  相似文献   

14.
马勇 《收藏界》2012,(8):70
咸丰钱币始铸于清文宗奕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咸丰钱币种类繁杂,一般平钱称"通宝";当四至当五十者多称"重宝";当八十以上者多称"元宝";钱背有满文纪局;满文、汉文纪局及汉文纪值、纪重等各类版别。咸丰钱币其钱文或娟美俊秀,或雄健挺拔,不乏名家之手,争奇斗妍。  相似文献   

15.
傅绍庆 《收藏界》2010,(4):90-90
就在南宋孝宗皇帝赵眘(shen)于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铸行粗糙繁杂的淳熙元宝、通宝之时.其冤家对头——金世宗完颜雍亦于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铸了工艺精湛、宝文精美的仿瘦金体“大定通宝”。  相似文献   

16.
陈瑞海 《收藏界》2013,(2):52-53
祥符通宝、元宝为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铸行。祥符钱自古即被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寓福、禄、寿之意,男女青年也多作为定情之物。宋真宗在位二十三年(998-1021年),共用了四个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祥符通宝、元宝为他的第三个年号钱。祥符钱普品在一般钱币书中均有所载,以"祥符元宝"为主,见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及特大型  相似文献   

17.
孙家潭 《收藏》2006,(11):135-135
“壹钱合同”铜印,近似长方形,上端呈尖角,橛钮。印面无边栏,长4.5厘米,宽2.6厘米,高4.6厘米。印背凿刻上“上”字以指示正位。印台厚实,四周呈余坡状(图1、2)。印文“壹钱合同”朱文楷书直读,其中“合同”两字为合体(图3)。  相似文献   

18.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19.
钟成华 《收藏》2008,(12):128-129
“佛法僧宝”铜钱(见图),直径24.5毫米,穿宽5.8毫米,厚1.1毫米,重3.4克,钱文篆书直读,光背无文,安南(今越南)陈禺陈朝天应年间(1516年)所铸。安南古泉币,受中国影响深远,是为方孔圆钱形制,饯文均仿汉字,亦有用中国年号铸钱。在陈朝所铸“天应元宝”“佛法僧宝”“宜和祜宝”三品中,唯“佛法僧宝”钱传世较多,是陈朝(1516~1521年)陈暠父子大量铸造的流通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