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好莱坞电影历程中,中国形象和中国反派角色突出体现了美国主流文化对东方的想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八十至九十年代的美国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好莱坞最初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已无法满足西方大众对东方世界的渴望,由此,中国形象在好莱坞电影工厂中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电影作为跨文化身份认同的中介,重塑了当今世界社会运行的方式。立足于三种不同的文化身份,中国民族电影、海外华裔电影以及异国想象电影分别代表了现当代中国电影的三副不同面孔,解说了关于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印象与想象,给海内外影视观众塑造了关于中国的不同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3.
体育电影因其题材的独特性,具有直接、易懂、更适合青少年群体观看的特点,体育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文章从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现状、体育人物塑造的年代特征及表现手段、体育人物外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行为动机的影响、体育人物内在形象塑造对青少年认知与需求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来论证中国体育电影中体育人物塑造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物是故事的生命力,虽说这两年中国电影票房飞速增长,但让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人物不多。刚刚上映的电影《老炮儿》以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成熟的银幕人物形象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尤其影片中冯小刚对"六爷"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电影主要从人物性格塑造、人笺形象塑造、人物情境塑造、人物动作塑造四方面深度刻画了艺术人物,创造了"六爷"这一形象塑造中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中继续塑造着正面和反面两种极端的中国人形象.这两种形象,既承担着美国对“未知”中国的猎奇式想象,也负载着美国对“已知”中国的焦虑与担忧.这一双重想象的背后,是美国对自我完美性的想象性确认与捍卫.  相似文献   

6.
阿来的《格萨尔王》是对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的重述,除了篇幅减少外,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略有改变。特别是对几个主要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了阿来对神魔时代女性美的想象,并表达了自己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顾长卫在电影<立春>中以王彩铃为主线,塑造了一群追求梦想的小城艺术青年形象.文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王彩铃与其他人物形象心路历程的对照中,挖掘王彩铃形象独特的美学价值.并通过对王彩铃形象的解读,旨在探讨女性意识在人生悲剧中的救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作为卓越的领袖人物,具有独特的意蕴,是电影艺术家、观众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毛泽东银幕形象塑造汇成了一股毛泽东文化现象。由于价值理念的变化与传统思维习惯的打破,毛泽东银幕形象呈现出立体化的倾向,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毛泽东银幕形象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必将为以后更富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的毛泽东银幕形象的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电影是美国和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媒介,对于美国塑造自身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标准,甚至达到文化渗透的目的功不可没。电影作为一种渗透力极强的现代产物,改变着人们所谓现代化的生活观念和方式。本文主要对好莱坞电影中重点宣传的美国"救世主"形象、个人英雄主义形象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现代社会主流教育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为此,应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主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电影中的“封闭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闭空间"是现代电影空间中常见且重要的类型。"封闭空间"更加注重叙事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性:其一,封闭性与开放性,二者相辅相成;其二,独特的时空关系,其中空间表征法更好地彰显了人物的性格及其命运;其三,它的符号特征,特别是象征和隐喻的作用以及诸多空间意象的叙事功能。"封闭空间"成为现代电影重要的表现舞台,其中燃烧着电影的激情、任想象驰骋。它在彰显自身艺术魅力的同时,也暗含着一种诗意的境界,产生一种从本质上可以打动人心的强烈情感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坚信看书比看电影要好,因为看书能任由自己的想象飞翔,在脑海里勾画出精彩纷呈的世界和人物。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时候,电影导演也能将一本好书演绎成一部比原著更伟大的电影。所以对我们来说,有时去欣赏别人想象的世界会更有意思。以下列出的便是十部这样的电影。  相似文献   

13.
在好莱坞大片主导世界话语权的当下,胡玫敢于阐释《孔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凭着整个剧组深厚的国学积淀和严格把关,《孔子》做到了对中华主流文化和审美文化的完美阐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艺大片。  相似文献   

14.
爱情题材影片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电影类型。霍建起执导的爱情题材影片形式唯美、内涵丰富。与传统"好莱坞"爱情片相比,不再是狭义的"爱情至上"。"爱情"首先表现为一种美,接着释放出一种力,然后转化成一种智慧。凭借这种智慧,世人就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平衡,从容面对生命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制作观念的开放,新的青少年儿童文艺形式不断衍生,融入了恐怖元素的作品大量涌现,影片《鬼妈妈》就是一部成功之作。儿童片与恐怖因素并非势不两立,合理适度的运用恐怖因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勇于挑战的精神。少儿文艺影视作品的恐怖元素也会对青少年儿童带来不良影响,在其应用于儿童片时应以禁止滥用、避免危害少年儿童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考察发现,云南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古戏台,据其形制和内涵大概可将其分为家院戏台、神庙戏台、宗祠戏台等几大类。其生存现状大致有三:1.衰退并已淡出人们的文化视野;2.仅作为“文物”而存在;3.翻修保存较好且仍在发挥作用。古戏台的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1.增强边疆族群认同、加强民族和谐文化建设;2.使云南各民族传统音声技艺得以活态传承;3.它是都市文化“礼失而求诸野”的重要取样。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各民族都要动用"艺术的手段"来寄托对于生存的憧憬,即使在许多时候或许没有乐队的加入,但却绝对不会缺少"敲打"这一行为,从而替代了语言的叙事动能。因此,"敲打"作为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诸多无文字的边缘民族来讲,其蕴涵的象征性意义具有丰富的社会学与文化学意义。"敲打"的存在作为一种空间图式,它不仅填充了空间本身,更通过民族的观念、行为、情感影响着民族的声音行为,更展示了其远古的记忆而成为"充满意义的仓库或贮存器"。文章依托艺术人类学的视野,通过对云南普米族传统乐舞"搓蹉"的透视,解读了在其乐舞运动的绵延中,彰显了一个古老民族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远古记忆的恪守。  相似文献   

18.
电影《花腰新娘》充分地展示了花腰彝的民情风俗,文章从影视中传统民俗的体现论述了传统民俗与现代影视之间的矛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的发展作出设想。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今世界上唯一一位把中人和西人都能拍地道的电影导演”,李安的成长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传统“儒道”的成长记忆,东西方互渗的文化背景以及文化表达上的“他者”身份,形成了李安电影独特的审美风格,论文试图以此视角展开分析李安电影的文化基因及创作心理,解读其影片中无所不在的伦理困惑和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20.
由民间文化创新审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与岭南文化共同向度:想象力是民间实现美好生活的奢侈叙事,书写了达观、才智、成功等人文关怀;小人物是民间百姓的俗称,也有与大人物同样追求梦想、创造出彩经历,因而在电影中建构了完整的人生世界;真性情是让精英人士还原真实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电影语言揭示人性内心的纯真表达,以上成为岭南民间文化在电影艺术创新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