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直以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语法词汇系统中被当作一种特殊词汇来把握,提到其词性归属问题,一般情况将其归入副词一类.而在实际运用中,拟声拟态词的副词以外的用法是大量存在的.本文在先行研究和搜集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将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词性用法进行归类,试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词性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日语的拟声词、拟态词是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在其产生过程中受到了社会心理习惯、文化传统的重大影响。它数量庞大,出现频率高,报纸杂志上随处可见,广播电视节目里不绝于耳。但是汉语中拟声、拟态词却并不是特别发达,所以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拟声、拟态词无疑是他们学习的一大难题。基于此,本文拟从日语母音、子音的象征效果和清浊音的对立两方面总结、分析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表达效果之间的一些规律,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在拟声、拟态词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日汉辞典》中有关雨的拟声拟态词为研究对象,从词形构成、语义特征和语法特征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归纳出有关雨的拟声拟态词的特征,以期总结出一些日语拟声拟态词的规律,并探讨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希望有助于非母语日语学习者对拟声拟态词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被称为拟声拟态词的达人。他作品中的拟声拟态词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由于拟声拟态词在汉语和日语中的种类和词性上无法做到完全对等,造成了翻译的困难。本文以宫泽贤治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为研究对象,以周龙梅的中文译本为例,将作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与译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翻译拟声拟态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数量极多,且分布广泛,是日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汇,如何翻译拟声拟态词很有研究价值。该文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三个汉语译本中筛选出典型例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语翻译方法。同时还将对翻译日语拟声拟态词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语拟声拟态词使用频率非常高,它能够增加会话的生动感。中国的日语教学往往对日语拟声拟态词不够重视,教学中常常偏重发音、构成和语法,忽略音韵与词义之间的规律性。本文通过分析日语拟声拟态词的音韵特征,以及中国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探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很多日语学习者来说,除了日语中敬语的使用方法之外对拟声拟态词的理解和运用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丰富的描写力和表现力,所以在日语的各个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可谓是日语语言中的鲜明特色之一。所以拟声拟态词在日语学习中决非是无足轻重,微不足道的。通过对日语中拟声拟态词的定义、特征、性质等方面的讨论及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它的了解和运用,更加贴切地理解并灵活地运用日语,从而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日本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所占比例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特征,因其生动形象的修饰特点在日语中被广泛使用。从形态、意义、用法等各方面对日语拟声拟态词的多样性进行分析,使学习者对日语拟声拟态词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姚维 《考试周刊》2010,(28):111-112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出现在日本人的日常会话中,更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报纸标题、广告、商品名等各种场合。但是,在日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拟声拟态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却是一大难题。我在日语教学中发现,当学生接触到生动鲜活的日语视听资料或其他读物时.对其中大量涌现的拟声拟态词显得束手无策。然而熟悉日语的人都知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拟声拟态词,会话才变得更生动,文章才能给读者带来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那么在日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拟声拟态词呢?本文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的重要特征之一,不论在报刊、杂志、电视还是小说、散文中,拟声、拟态词的使用都随处可见。日语拟声、拟态词使用灵活,随意性强,而且种类繁多,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拟声、拟态词在汉译的过程中,很多情况都要翻译成汉语中的象声词,但汉语中的象声词数量很少,因此,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很难达到一一的对应,很多时候要根据语境的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以幽默诙谐的语调、以"猫"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虚伪"的生活,意义深刻;同时,作品中频繁的使用拟声、拟态词,更显得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和拟态词,汉语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实际的日汉翻译中,日语中的一部分拟声词和拟态词在汉语中都有相对应的翻译,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有一部分是无法对应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翻译。  相似文献   

12.
汉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拟声词。本文就汉英拟声词的语音结构、表达式的对应情况以及句法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了它们的异同点。基于这些异同点,作者进一步探讨了汉英拟声词的翻译策略,即直译、转换和意译。  相似文献   

13.
浅谈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来源和用法。  相似文献   

14.
Speaker vari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peech variations which makes continuous speech recognition a difficult task. Adapting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SR) models to the speaker variations is a well-known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Almost all such techniques focus on developing adaptation solutions within the acoustic models of the ASR systems. Although variations of the acoustic featur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ortion of the inter-speaker variations, they do not cover variations at the phonetic level. Phonetic variations are known to form an important part of variation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both micro-segmental and suprasegmental factors. Inter-speaker phonetic variations are influenced by the structure and anatomy of a speaker's articulatory system and also his/her speaking style which is driven by many speaker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ccent, gender, age, socioeconomic and educational class. The effect of inter-speaker variations in the feature space may cause explicit phone recognition errors. These errors can be compensated later by having appropriate pronunciation variants for the lexicon entries which consider likely phone misclassifications besides pronunciat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speaker adaptive dynamic pronunciation models, which generate different lexicons for various speaker clusters and different ranges of speech rate. The models are hybrids of speaker adapted contextual rules and dynamic generalized decision trees, which take into account word phonological structures, rate of speech, unigram probabilities and stress to generate pronunciation variants of words. Employing the set of speaker adapted dynamic lexicons in a Farsi (Persian) continuous speech recognition task results in word error rate reductions of as much as 10.1% in a speaker-dependent scenario and 7.4% in a speaker-independent scenario.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先秦文献词性标注的精确率,提出一种利用注疏文献的注音信息来进一步校正词性标注结果的方法。《春秋左传正义》中对破读字音有注释,且有较为规范的注音体例,在标注了《广韵》中多音字词性的基础上,通过比对注音,确定《左传》中某多音字的读音,进而确定词性。实验一共检查了词性标注精确率达90%的《左传》中1231个含多音字的句子,涉及到单音节词词型423个,正确校正了41个词型共92处错误。对古籍校勘及古籍信息处理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语的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词是根据中国汉音、吴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现代汉语的发音与"汉音"、"吴音"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使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发音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寻。论文主要从拨音、长音、"イ"收尾音、口付き汉字、拗音五个方面探讨《日本当用汉字》中音读汉字与汉语汉字发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哈萨克语拟声词是一种数量多、形式多样、用法灵活、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词类。对它的分类、特点和语法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试论英语对日语的影响--析源自英语的外来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国语和本国语中外来语的关系入手,探讨了英语对日语在语音、语汇与语义等方面的影响,其结果是在日语中形成了独特的与原有词汇并存的同义词、同一英语词汇变成不同外来语含义以及和制英语等多种情形,并通过回顾英语借入日语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从语义学阐明英语(外来语原语)与日语(本国语)之间存在着继承性和变异性,说明掌握英日语间这种嬗变规则对学好第二外语(日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古佛典对"寒地狱"名称的翻译多用音译,其得名源于梵文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而这种拟声词与汉语相关的拟声词语音形式恰好对应.从汉语语音特点来看,汉语表示疼痛、痛惜、惊讶的拟声词可以分成三类;而且,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汉语拟声词的文字形式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